



法语:
世尊在《戒经》里面告诉我们:学佛,如果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。学东西要有次第,要有程式,从哪里学起?由浅而深,由小而大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不遵守修学的次第,躐等,佛不承认是他的学生。
节录:
世尊在《佛藏经》里说过,「佛子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。这释迦牟尼佛的教诲,释迦牟尼佛重视修学的次第,一定先小后大。小乘是什么?小乘教你怎么做人,怎样做个好人,怎样做个善人。经典一展开,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那是有标准的,持戒、守规矩,这才叫善人。我们的祖师大德就用儒、用道代替小乘,成绩不错!差不多一千三百多年来,无论是哪一宗,人才辈出,说明成绩可观,祖师们没有做错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88集) 2011/7/10
今天麻烦大了,小乘不学,儒跟道也不学,这个问题严重了,大乘不得其门而入,原因在此地。纵然去研究大乘,没有儒跟道的基础、没有佛的小乘的基础,变成学术,他一生所研究的,他能讲、他能写,做不到,烦恼习气一点都没有断,还是凡夫。他是搞佛学的,把佛法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,那么成绩是知识,不是戒定慧。学佛一定是戒定慧三无漏学,戒定慧不要了,那就变成三有漏学,有漏学是世间法,所谓有漏就是烦恼习气完全没有断掉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88集) 2011/7/10
佛与众生的差别,就是佛的自性开发了,自性的智慧功德完全显露。而我们众生自性的大门是关着的,好像宝库,库门是关闭的,没有打开,宝藏在里面透不出来,生佛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。除这个之外,一律平等,佛有多少智慧德行,我们也有,我们跟佛没有两样。要如何把我们智慧德能的宝藏的门打开?就是礼敬。礼敬是开发我们心地法门宝藏的一把钥匙!
无量寿经(第3集) 1989/4
孔老夫子知道,他也是用这把钥匙打开宝藏库门,佛知道,也是用礼敬诸佛。我们因为不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,所以佛菩萨教我们修礼敬,「我为什么要恭敬他?」好像恭敬与我不相干,而是对人的。殊不知道,恭敬对自己的关系太密切了,对人倒没有什么大关系。因为我恭敬他,他不会破迷开悟,他宝藏的门打不开,可是我的开了,这个道理要晓得。
无量寿经(第3集) 1989/4
我们自己学佛,没有懂得这个道理之前,我们对人不恭敬,就是对人恭敬也是表面上的,而且有等级、有差别的。这个人值得我恭敬,我恭敬他;不值得,我瞧不起他。以后明白佛法的道理,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误。自己学佛,为什么经都看不懂?智慧没开。智慧为什么不开?没有钥匙开。钥匙就是礼敬,礼敬的钥匙没有,丢掉了。所以,了解事实真相非常重要。
无量寿经(第3集) 1989/4
佛法的修学,在我们中国是以四大菩萨来表法,中国大陆有四大名山,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,普陀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,五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,峨嵋是普贤菩萨的道场。四大菩萨代表大乘修学的次第,我们怎样才能入佛门?学,从哪里学起?从地藏学起,地是大地,藏是宝藏,就像矿藏,金矿、银矿都在地底下埋着。佛用这个譬喻,地是我们的心地,宝藏就是智慧德能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我们心地里面的宝藏。
无量寿经(第3集) 1989/4
《地藏经》里面教给我们的那就是方法。 《地藏经》教的是什么东西?孝顺父母,尊敬师长。所以,孝、敬就是开发心地宝藏的钥匙。没有一个佛菩萨不孝顺父母、不尊敬师长,学佛的人不晓得孝顺父母、奉事师长,你这个佛法决定是不得其门而入。所以要晓得,孝敬非常重要,我们入佛门,念佛要得一心不乱,要得功夫成片,要往生决定有把握,要从孝敬修起。这是告诉你从哪里下手,最初的第一步要学地藏菩萨。
无量寿经(第3集) 1989/4
第二,再升一级就是观世音菩萨,大慈大悲,把孝敬,从孝敬父母推广到一切众生,就是大慈大悲。我要孝顺一切众生的父母,我要尊敬一切众生的师长,这就变成观世音菩萨。佛法是这样学法的。在第三个阶段,就是学文殊菩萨的智慧。大慈大悲要依理智,不能依感情,你的慈悲才是清净、平等的。如果感情的慈悲,心不清净,心不平等,与心性不能相应。最后一个阶段,就是把孝敬、慈悲、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,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,那就是普贤菩萨,普贤菩萨代表实践、代表实行。
无量寿经(第3集) 1989/4
这四个菩萨代表佛法的四个阶段。所以,你不能把菩萨当作神看待,那错了。你依照这个方法修学,这就是菩萨加持你,这就是菩萨保佑你。我从前不晓得,不知道孝敬、不知道慈悲、不晓得理智、不知道要用在生活上,现在统统知道了。这是佛菩萨加持我们,这是佛菩萨保佑我们。我们在佛法里面所求的就是这些东西,大家一定要知道。
无量寿经(第3集) 1989/4
所以一定是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。小乘教不但要讲,要落实,都变成日常生活,真得受用。大乘,帮助他拓开愿力,发大心,去求高深的理论,这高深理论都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。所以有小乘的基础,开发大乘不是难事情。所以佛教众生,首先十二年阿含,接着八年方等。方等好比中学,做为大小乘当中的一个连接,大学的预备班。再讲般若,般若是大乘,讲了二十二年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01集) 2013/1/1
佛讲经四十九年,几乎占一半的时间,这就是佛主要说的。大乘讲什么?大乘讲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个跟小乘人讲不行,把人都讲跑了。你看,佛用了二十年的时间,基础奠定了,再跟他讲这个事情,不断反覆讲,让大家接受,知道这是事实真相。真知道了自然放下,放下就证得。你学了,学了放不下,你是大乘学者,但是你的行持还是小乘,为什么?没用上。所学的一定要用上,变成自己的生活。大乘生活是完全放下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01集) 2013/1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