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但须除妄,切莫觅真-第510集



 佛教我们放下是一切放下,不是说世间法放下,佛法可以贪,不可以。 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清楚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法是佛法,佛法也得放下,佛法不能贪。贪佛法,佛是叫你断贪心,不是叫你换对象,这要搞清楚。世间金银财宝、五欲六尘不贪,贪佛法,你的贪心没断。真正放下,你的清净心现前,清净心生智慧,智慧现前的时候,不但心清净,平等了,没有高下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55集) 2012/3/27

 佛法是因缘生法,不是真的,可别当真,你要当真你就错了。佛法从什么因缘来的?因为有世间法,所以才有佛法。就好像人因为生病才有药,人不生病哪来的药?就没有药了。所以它是从世间法相对生出来的,因缘生法。你了解它的性质,它能够帮助你治病,病怎么治好?二边都舍,病就好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70集) 2011/4/10

 病好了,药也不要了,舍掉,病才真好;病好,天天吃药,不又吃出病出来了。佛法是药,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,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你,烦恼没有了,你再要药就麻烦,你得的重病,比那个烦恼病还难治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70集) 2011/4/10

 譬如我们的眼睛,我们把眼睛比作我们的清净心,我们眼睛里面落了一粒灰尘,很难过!灰尘比喻作世间法,落在里头很难过,我们想把它拿掉;佛法是什么?佛法是黄金、金刚钻,好东西!放在眼睛里舒不舒服?一样不舒服,也得要拿掉,什么都不能有。所以,世间法迷我们的心智,佛法也迷我们的心智。当我们没有开悟的时候需要佛法帮忙,佛法能够把我们世间法消除掉;世间法消除了,佛法赶紧丢掉,决定不能要。

无量寿经玄义(第5集) 1989/11

 《金刚经》上讲「如筏喻者」,这个比喻很好,好像我们要过渡,要过河,过河要船,船是我们的工具。船就好比是佛法,我们利用这个船渡过,渡到彼岸之后,船不要了。如果渡到彼岸还把船背在身上,那苦死了,那个人就很笨了。过了河,船就不要了;世间法舍掉之后,佛法也不要了,这才是个聪明人。佛不迷人人自迷,学佛法一定要有智慧,一定要舍得,连佛法也要舍,舍了之后才能得一心,才能够得到明心见性。

无量寿经玄义(第5集) 1989/11

 所以马鸣菩萨教我们读经、听教,要懂得「离言说相」,听经的时候不要执着言说;看经的时候不要执着文字,「离名字相」,佛讲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,都是假名建立,它是帮助我们悟入的工具,不能执着,执着就错了;第三个「离心缘相」,不要去想它,听了、看了去研究,想想这是什么意思,错了,它没有意思,无非是帮助我们恢复清净心而已;你一想,你的清净心被污染了,清净心中一法不立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11集) 2000/5/31

 《般若经》上尤其说得好,「般若无知」,你偏偏要知,那就错了。 「般若无知」,无知是真心,无念是真心,无染是真心,它起作用的时候,「无所不知」。所以佛菩萨教化众生,众生所提出任何一个问题,他立刻就解答,解答得决定没有错误,这是智慧自然的流露。他为什么有这个能力?因为他无知。我们今天为什么没有这个能力?我们知得太多了,我们是有知而有所不知,人家是无知,所以他做到无所不知,我们要学这个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11集) 2000/5/31

 所以一定要有智慧,要晓得我们修的是什么,古人这两句话,实在讲是把我们从妄念的根本上拔除,「但求息妄,莫更觅真」。为什么?你要是想真,又是个妄想,我们要除妄想,怎么可以在妄想上再加妄想?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8集) 1995/5

 譬如有人问我,我常常碰到,法师:我念佛几时能得一心?他念念想得一心。我就老实告诉他,我说:你没指望,你这一生当中不会得一心。他说:为什么?因为你有一个一心的妄念存在,你就得不到一心。不可以!这个念头没有了,你就是一心,还有一个求一心的念头在,那你怎么能得一心?我说的都是老实话,没指望,一定要晓得。所以说「莫更觅真」,绝不求真,妄的去了就是真,妄的去了再想一个真,那就变成妄。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8集) 1995/5

 我们求生净土,这是愿,我们在日常功夫上没有这个念头,就是一句佛号老老实实的念到底,你为什么念?念就是求生净土!不要一面念一面又要求生净土,一面念里面一面又有障碍在里头,这个心很难清净,我们讲功夫很难成片,不容易得一心不乱。所以这个「愿」跟「求」要辨别得清清楚楚,有愿无求,心是清净的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89集) 1984/12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