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必行,行必果-第595集
法语:
修学不利生就不能得到圆满的福德。地有忍辱的功德,无论净秽均能容纳,是地藏之德行。我们如果遇到障碍,心里就应当想,学地藏菩萨必须忍耐。修行如能闻法即相信,相信即发愿,发愿即实行,在果地上必将兑现。
节录:
佛经上常称「二足尊」,足是满足,圆满了。二是什么?福报圆满,第二个是智慧圆满。我们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,在拥有福报、智慧里面,佛是排名第一,没有能跟佛相比。佛的福报完全是给大家享,他自己不享,所以他的福报就没有人能跟他相比。佛的智慧圆满,为什么?完全是利益一切众生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佛的福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你看看,这还得了!他的福报是圆满的。我们有福报是自利,有智慧也是自利,不肯利他,这不行,这是与自性相违背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50集)2011/1/23
你要问为什么一定要利他?因为自他是一不是二。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就好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,我们这一个人,一个人就好像我们身体里面的一个细胞,我们身体的一个细胞,跟整个身体无数的细胞,是一还是二?这个细胞说,我都自利,我不肯帮助别人,你这个身体这个细胞不错、很好,其他都败坏,你能活得了吗?只有佛与法身菩萨才真正肯定,为什么?他们证得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。所以利他是真正的自利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50集)2011/1/23
四弘誓愿,每一个学佛的同学,无论在家出家,我想都非常熟悉,但是发心真能做得到,这不是容易事情。众生无边誓愿度,我们做到了吗?如果没有做到,这个愿是空愿,不是真的。如果真正发心,这是无上菩提心。众生遍法界虚空界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没有分别,没有限量,这个心是大心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还有看不顺眼的,还有心里不喜欢的,还有讨厌的,这不是菩提心。菩提心是真诚心、广大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12集)2013/3/9
世尊说得好,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」。今天人干什么样的错事,都不要怪他,为什么?他没学过,应该要原谅他,他父母不知道,祖父母不知道,曾祖父母也不知道。中国传统教育疏忽了两百年,特别是最近这一百年,丢尽了,没有了,他做的这些坏事,你怎么能怪他?所以要原谅他、要怜悯他,要好好的教他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3集)2012/12/5
『忍辱如地,一切平等』,「忍辱」要像大地一样。「地」是比喻我们的心地,你看这个大地,再好的香料洒在大地上,大地也没有表示欢迎、也没有表示欢喜;再肮脏、再邋遢、再污秽,你给它倒在大地上,大地也没有拒绝,也没有感觉到讨厌,所以这是平等心。常常我们踏在这个地上,就想到我的心要如大地,什么都能够容纳,善人容他,恶人也容他,好事容它,坏事也容它,无有一法不包容,样样都能够忍受。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5集)1998/7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地藏菩萨的名号就从这里得来的。所以地藏能忍,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?地狱是最苦的地方,一般人不愿意去,地藏菩萨愿意去。跟这些苦难的人过共同的苦日子,在这里面劝大家回头、劝大家改过、劝大家自新,你不入到里面,你怎么能度众生?你怎么能帮助他?他能忍,他能受得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5集)1998/7
所以不可以舍弃苦难的众生,众生愈苦,愈是愚痴、愈是愚昧,我们愈要怜悯他,愈要帮助他。不能因为他的心行不善,无恶不作,就舍弃而不顾了,这不是个仁慈的人,这也是不孝之人。不孝、不敬、不仁、不义,怎么能够学佛?怎么能够成佛?
太上感应篇(第105集)1999/10/6
所以我们跟世人不可以同一个知见,无论他以什么态度对我们,我们一定要守住原则,我们以真诚心对他,以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智慧心、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,我们是行菩萨道。要修忍辱波罗蜜,要修六度万行,长时间来感化这些众生,他们有佛性,他们会回头,只是一时的迷惑而已。所以自己要反省,自己要行道,唯有自己不堕落,才能够拯救苦难的众生。
太上感应篇(第105集)1999/10/6
愿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苦海,三界六道是苦海,所谓是离苦得乐。有这个愿就要有行动,如果没有行,这个愿是空愿,那个愿是虚假的,一定要以行践愿,实践你的大愿,就是真修,依教修行。如果有行没有愿,他这个行是盲目的,没有目标、没有方向,也不能成就。真正成就必定是有愿、有行,行帮助愿,愿帮助行,这样才能够成功。
金刚经讲义节要(第17集)1995/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