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健康的真正因素-第1026集



健康的真正因素-第1026集


  法语:

  健康真正的因素,是心地清净,没有妄想、杂念。其次,是饮食起居如法。有秩序,有节制,决定不沾染五欲六尘,心才会清净;一定要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贪瞋痴慢。心地清净,这是健康的真因;一切随缘而不攀缘,这是健康的外缘。有真因,有外缘,健康的果报自然就现前。  

  节录:

  健康真正的因素,是心地清净,没有妄想,没有杂念。其次,是饮食起居如法。有秩序,有节制,决定不沾染五欲六尘,你的心才会清净;一定要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贪瞋痴慢。心地清净,这是健康的真因;一切随缘而不攀缘,这是健康的外缘。有真因,有外缘,健康的果报自然就现前。

了凡四训(第7集) 2001/4/17  

  佛菩萨教我们养生之道,特别着重慈悲心;世间人养生只懂得生理,饮食要卫生,卫是保卫,保卫生理,求得生理的健康。但是生理健康真正的因素他没有找到,所以选择最健康的食物,他还是会生病,他还是会老死。什么原因?生理健康对于健康长寿不是第一个因,它是第二个因,这是治标,不是治本。本是什么?本是心。佛经里头常讲「依报随着正报转」,我们这个身是依报,心是正报,所以心理健康,我们生理就健康了一大半,饮食方面稍微注意一点,那就过得非常好。心理不健康,生理怎么调养还是无济于事。

太上感应篇(第39集) 1999/6/26  

  清净、慈悲是最健康的,那是健康的真因。所以我说出生死疾病的原因,贪瞋痴那三毒,把三毒换成清净慈悲,那哪有不健康的道理!这是真正的体质的改变、体能的改变。

一九九五年净空法师早餐开示(第36集) 1995/5/11  

 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境随心转,我们的身体是境界,对我们最密切的一个境界,所以你的体质会变,你的身体会健康。为什么?清净心是健康的心理,平等心、慈悲心是健康的心理。纵然你过去有疾病,你的身体会变好,会变得很健康,你的相貌会变得很端严。你看看佛像,看看菩萨像。这就是你修学的成绩,成绩摆在面孔上、摆在身体上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44集) 1996/4  

  我们的心善良,我们的心欢喜,我们身体每个细胞都能恢复到正常,正常就是健康。所以人千万不能发脾气,发脾气,你的细胞就变形,那就是疾病的一些根源。人常常发脾气,这个人身体一定不好,一定有病,这我们所谓肝火太旺。脾气很大,这绝对不是好事情,要心平气和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2集) 2005/4/6  

  古时候读书都说「学问深时意气平」,不会受外面境界的感染。你赞叹我,对你笑笑,并不真的有欢喜心,欢喜也不行,你细胞也会起变形;人家毁谤你,绝对不生气,都是用平常心来对待。平常心是道,平常心是最健康的,所以这是平等。常是保持,保持清净平等是最健康的,要懂得这个道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2集) 2005/4/6  

  对于饮食起居随缘,不要在这个里面生起贪心,有,可以,没有也可以,也不必故意,一切随缘就好。佛常教我们,随缘不攀缘。我们要想吃些什么、穿些什么,这就是攀缘。跟大众在一起样样都好,这叫随缘。随缘,没有烦恼,心是清净的;攀缘,你有起心动念,你心不得清净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38集) 2011/8/13  

  学佛的人身心清净、健康快乐,人家一见你一定向你请教。我参加很多次国际和平会议,跟这些与会的朋友们在一起,问得最多的,你怎么保持你的健康?都问这个问题,他这一问,我就告诉他,我保持健康非常简单,一切补品东西我都不用,粗茶淡饭,六十年的素食,素食是健康的,心地清净,于人无争、于世无求。健康是这么得来的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16集) 2012/7/8  

 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了榜样,一百一十二岁,体力跟年轻人一样。为什么有那么好的身体?没有别的,他心里头没有杂念、没有妄想,身体是物质环境,境随心转!那我们身体跟他不能比,这就是我们还有妄念,还有妄想、有杂念。现在我们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念佛把妄想杂念念掉了,这个老和尚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都没有,所以他身体健康。阿弥陀佛是最清净的、是最善的、是最殊胜的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2集) 2014/3/23  

  有一位书法家看到他年岁这么大,一百一十二岁,身体这么健康,对他很佩服,向他请教养生之道。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身体?他只说了四个字,持戒念佛。这个意思可深了,持戒是养身,身体好,念佛是养心,你看心好、身好,身体怎么会有毛病?我们只要把五戒十善做好了,那就养生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4集) 2014/3/8  

  你看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就是中国老祖宗所教的五常,仁义礼智信,不杀生是仁,仁慈,不偷盗是义,不邪淫是礼,不妄语是信,不饮酒是智,仁义礼智信,你能一生做到这五个字,身体健康。心呢?心要清净,念佛心清净、心专一,除了佛号之外,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,心清净。身心清净,自然健康长寿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4集) 2014/3/8

道人之善,不扬人之恶-第238集



  《弟子规》上有,「道人善,即是善;扬人恶,即是恶」。外头人有没有善恶?没有,善恶是你自己起心动念,你自己不起心不动念,外面境界没有善恶、没有是非、没有对立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。真正修行人看到别人善,立刻就知道要向他学习;看到别人不善,绝对不会去宣扬,一定是自己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,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6集) 2006/3/1  

  在境缘里面随缘,样样都欢喜。逆境欢喜,逆境帮助我、考验我我还有没有瞋恚,所以贪瞋痴要断。这三毒烦恼就在境缘上断,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。顺境没有贪爱,贪断掉了、痴断掉了;逆境里面没有瞋恚,瞋断掉了、痴也断掉了,不都是好环境吗?哪有不好环境?所以修行人没有不好的地方,如果你还有选择,你就有分别、就有执着,错了!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6集) 2006/3/1  

  我们修行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,现实社会里头有顺有逆、有善有恶,统统是增上缘,统统是诸佛菩萨化现,统统是善知识,我们成就了。你们如果能体会到这个意思,你才真正能看得懂,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,你才会懂得。清净心在境界里头磨鍊出来,平等心也不例外,稍稍有一点高下心,我不错,你们不如我,这就不平了。
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49集) 2001/7/30   

  说实在的话,不平当然你就不会清净,真正清净,心平了。不但是对善人、恶人,对畜生、对饿鬼、对地狱都平等。平等要从什么地方着眼?要从法性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我们如果从佛性上着眼,平等心就不难了,性是平等的。
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49集) 2001/7/30   

  孔子讲「三人行必有我师」,三人是自己一个、一个善人、一个恶人,都是我的老师。善人教我学善,恶人教我反省、教我改过,善人、恶人都是我的老师;他心目当中是平等的,平等的恭敬,平等的对待,平等的奉事,这个人善学,这个人将来能成就,他能开悟,他能证果,会学!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6集) 2006/3/1   

  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上说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他人过」,见到别人的过失,正是自己的过失。为什么别人没有过失?因为一切万法,「观法如化」,是梦幻泡影,哪来的过失?所以这个心能够在境界上不动,如如不动,没有分别执着,从来不起心动念,他心永远是清净的。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(第12集) 1991/6  

  我们中国俗话也常说「口为祸福之门」,常讲的「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」。《西方确指》里面教给我们,「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,打得念头死,许汝法身活。」少说话的人有福,多说话的人,这个修行总不如少说话的人功力的坚强,心地清净,从这些地方都能够观察得出来。所以我们要学佛从哪里学起?少说话。废话当然不能说,正经的话也少说,就是长话短说,要学精简,这桩事情人家说十句才说得清楚,我两句就说清楚,这就高明了。省言语,多念佛这个很重要。

无量寿经大意(第5集) 1991  

  咱们贪瞋痴就是在日常生活、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修,把贪瞋痴修掉。贪瞋痴没有了,另外一个东西出现了,戒定慧出现。戒定慧是性德,就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「如来智慧德相」,戒定是德相,慧是智慧,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。你把贪瞋痴磨掉,统统都是在境界里头修掉的,离开境界到哪里修?所以在这个世间样样放得下。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是非人我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38集) 2005/10/2   

  常常说这个不对,说那个不对,你心不清净,口造业。你毁谤那个人,那个人有没有受到害处?那得要看对方的功夫,如果他是个明白人,于他丝毫损失都没有。不但他没有损失,对他还有好处,什么好处?成就他忍辱波罗蜜,你要晓得一个成就一切成就,六波罗蜜都成就了。但是自己呢?自己说人家那个一定要背因果责任,你造的恶业,你肯定要受报,没有法子避免的。果报真的叫自作自受,不是别人给你受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38集) 2005/10/2   

  说人过,《弟子规》上讲「即是恶」,这不是善事。「道人善,即是善」,你称赞别人,说人家的好事,这个好。所谓是隐恶扬善,这可以能够改善社会风气。人家造作的不善,我们可以包容;人家做的小善,我们来赞叹。常常处在这个环境里面,他良心会发现,你看我做多少坏事,人家都不讲我,做一点点好事就称赞我,良心发现,他就会改恶向善,这就是度了一个人回头。度别人回头先度自己,自己从今之后不再说人过失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29集) 2006/3/23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