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怎样保养身体?-第1062集



怎样保养身体?-第1062集

  法语:

  怎么保养身体?持戒念佛。持戒是养身,念佛是养心。以戒调身,以定调心。五常仁义礼智信,不杀生是仁,不偷盗是义,不邪淫是礼,不妄语是信,不饮酒是智,能一生做到仁义礼智信,身体健康。心呢?要清净,念佛心清净专一,除了佛号之外,没有妄想、杂念。身心清净,自然健康长寿。  

  节录:

  海贤法师师兄弟两个人以这么长的时间住在这个世间,就是他有任务,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别人不相信。至少谁能活一百岁?他活一百一十二岁,这一点就叫人服了。一百一十二岁不稀奇,他不要人伺候,你看劈柴、烧饭自己干,衣服自己洗,每天从早到晚工作不停止,他体力多好。这些都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,他全做到了,而且做了九十多年,你能不服吗?一个字不认识,他什么都懂,你问他,他没有答不出来的东西,这什么?这是智慧,答覆得简单又真实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4集) 2014/3/8  

  有一位书法家看到他年岁这么大,身体这么健康,对他很佩服,向他请教养生之道。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身体?他只说了四个字,持戒念佛。这个意思可深了,持戒是养身,身体好,念佛是养心,你看心好、身好,身体怎么会有毛病?我们只要把五戒十善做好了,那就养生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4集) 2014/3/8  

  你看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就是中国老祖宗所教的五常,仁义礼智信,不杀生是仁,不偷盗是义,不邪淫是礼,不妄语是信,不饮酒是智,仁义礼智信,你能一生做到这五个字,身体健康。心呢?心要清净,念佛心清净、心专一,除了佛号之外,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。身心清净,自然健康长寿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4集) 2014/3/8  

  老和尚他的工作是在耕种,一生。我们世间人看最辛苦的生活,他是最快乐的生活。我们辛苦是因为有受想行识,他没有受想行识,他受想行识完全转变成智慧,转八识成四智。怎么转的?那一句佛号转的,念久了不知不觉自然转了。佛度众生,阿弥陀佛第一,阿弥陀佛的方法最好,无比的殊胜。需不需要经典?不需要,海贤法师不需要经典,没有念过经,也没有听过经,他的师弟海庆亦如是。证明什么?一句佛号能办大事,圆满的大事、究竟的大事,一句佛号就办完了,你能不信吗?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4集) 2014/3/8  

  怎么样养生?放下一切,问题就解决。做官的人,地位放不下;发财的人,财富放不下,他有忧虑,他有压力。我没有,我什么都没有,人生最高的享受,不是有地位、不是有财富,是什么?是「清净平等觉」,就是经题上五个字,那是最高的享受。清净心生智慧,不生烦恼,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,他怎么不自在!怎么会不快乐!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30集) 2011/3/17  

  我们对自己了解得也太少,对这身体,身体是机器,机器没有能量它就不会运作。机器天天在动,日夜不停,它要靠能量维系它,饮食就是能量的补充。能量消耗,消耗到哪里去?我跟李老师在一起,跟李老师讨论过这问题,我自己认为身体能量的消耗,应该是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、胡思乱想。老师同意我的看法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30集) 2011/3/17  

  我们中国古人讲「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」,有道理,饮食干净卫生,决定不要去吃零食,保持清净,保持专一。学佛之后,心里只念佛,只是常常想经典里面佛所说的教诲,有理论、有方法、有经验,方方面面统统都有,都想这些,别打妄想。于世间一切人事物统统随缘,什么都好,不要去计较,不要去分别,好事很好,坏事也好,别放在心上。放在心上就是烦恼,放在心上你就得要能量去消耗它,这是我得到的经验。所以这个世间没真乐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30集) 2011/3/17  

  身体是物质,物质是随着念头转的,境随心转,心好就不容易生病。什么心最好?怎样帮助众生必成无上道,这个念头好。常常有这个念头,恶人我都帮助他,毁谤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、找我麻烦的人、障碍我的人,我们统统都要帮助他,要用平等的心。为什么?他也是本来是佛,迷得比我深。我很幸运,我原来也迷惑,我觉悟了,我回头了;他还没觉悟,他还没回头,我们要以善巧方便帮助他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07集) 2015/7/5  

  活在这个世间,转境界就自在。我们凡夫的毛病要知道,顺境里面,环境很顺你的心你很喜欢,善缘,往来的都是好人,喜欢,起什么?起贪恋的心,贪恋就是烦恼,生烦恼不生智慧。如果是逆境,遇到的是恶缘,遇到的人都是坏人、都是恶人,欺负你的,你就生烦恼、有怨恨。这是什么?这是你被境界转了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4集) 2014/3/8  

  老和尚他不被境界转,他能转境界,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,《楞严经》上说的,你能够转变境界,不被境界所干扰,不被境界所转,你就跟如来没有两样,你就成佛了,成佛要能转境界。所以我们处顺境善缘,不生贪恋,不生这个念头,要用平常心对待;在逆境恶缘,不生瞋恚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4集) 2014/3/8  

  绝不因为受侮辱了要生闷气,还有些怨恨,那就错了。老和尚忍辱波罗蜜,毁谤他、欺负他、障碍他、陷害他,他心里头一概没事,每天照样做工,每天照样念佛,他没有工夫跟别人计较这些事情,各人因果各人承当。用恶意对待别人,别人不接受,这个恶意就归自己。他不接受,他很快乐。极乐世界的人跟我们不一样,遇到事情想法、看法完全不相同,我们觉得事体很大,他没事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4集) 2014/3/8  

  全在日常生活当中,你看看他真的是如理如法,真正是跟佛所讲的,无论在精神上、在生活上完全相应,二十岁出家,表演九十年。我们要会看,不会看就错了,他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得出来,都能把这个理跟事讲清楚、讲明白,最重要的是应该向他学习。人人都向老和尚学习,社会不会乱,地球不会有灾难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44集) 2014/3/8


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-第274集

      「不杀生」,不但不杀众生,凡是令一切众生生烦恼都包括在其中,众生因我而生烦恼,我就有罪过了,我就错了。所以经教当中佛常说,「菩萨所在之处,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。什么人叫一切众生生烦恼?魔,魔恼害众生。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,我是佛还是魔?我们今天讲学佛,到底是学佛还是在学魔?如果众生因我生烦恼,我是在学魔,不是在学佛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65集) 2000/2/17  

  如果我是在学佛,决定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众生喜欢跟我在一起,在一起他快乐,我们是学的佛。如果令一切众生跟我在一起他生烦恼,他不快乐,那我行的是魔道,不是佛道。学佛、修行要在这些地方用功。这一条我们真的要是会了,得的利益无比殊胜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65集) 2000/2/17  

  《十善业道经》里面跟我们讲得十种利益,这十种利益也可以略说说,我们晓得有这么多的好处,我们才肯真干,不晓得好处怎么肯真干?第一条是「于诸众生普施无畏」,这就是六度里头第一条布施波罗蜜,真正持不杀生戒,修不杀生的善法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65集) 2000/2/17  

  不杀生,戒律里头讲得很微细,不杀生包括绝不能让众生因我而生烦恼,因我而不快乐,这都包括在这一条里头。那怎么办?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,那个人讨厌你,你就避开远一点,让他生欢喜心。等他什么时候知道,你不是坏人,你没有怨恨、没有恶念,他会再找你。他找你,你就能够影响他,帮助他忏除业障,帮助他好好的来修学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50集) 2013/7/8  

  佛所在的地方,不但一切人欢喜,你说他那个磁场多好,所有一切众生,我们讲所有一切动物,都欢喜,不但动物欢喜,花草树木都欢喜,山河大地都欢喜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肉眼看不到的,虚空法界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,佛的磁场、佛的气分,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。经上所说的,佛有的我们也都有,我们只是被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;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我们智慧德能就现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85集) 2009/12/8   

  第二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」,这是我们现在讲的爱心,能与一切众生,有情、无情,六根接触到之后,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爱心,这是真诚的爱心、清净平等的爱心,不是感情冲动,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如是。所以为什么一切众生愿意亲近佛菩萨?我们今天讲起心动念,现在外国人讲磁场,你感受好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65集) 2000/2/17  

  第三「永断一切瞋恚习气」,不但瞋恚没有了,瞋恚的习气都没有了,只有爱心,没有瞋恚。即使遇到冤家,我们常讲毁谤我的人、侮辱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对他都是一片真诚的慈爱,没有一丝毫的瞋恚。性德圆满的流露,烦恼消除干干净净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65集) 2000/2/17  

  第四个好处是没有病苦,第五个好处是长寿。诸位在新加坡,你们看到许哲居士,她活了一百零一岁,身体状况还像三、四十岁人一样,什么原因?原因就在此地。她一生处事待人接物只有爱心,没有瞋恚,一生没有发过脾气,没有怨恨过一个人,所以健康长寿。第六,佛说他为诸佛赞叹,天龙善神拥护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65集) 2000/2/17  

  第七「常无恶梦」。他心善,怎么会有恶梦?只有快乐,没有烦恼。第八,宿世的冤家、冤业自自然然化解。第九,他没有恶道的恐怖,他自己很清楚、很明白,就像许哲居士讲的,前途一片光明,决定不会堕三恶道。第十「命终生天」。他不求生天也生天,如果是求生净土决定得生。他需不需要念佛?不需要。为什么?他心已经是佛心,行已经是佛行,还要念什么?想到极乐世界去,决定阿弥陀佛来接引。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65集) 2000/2/17  

  于一切众生要是叫他起烦恼、受损害的事情,我们都不做,何况是杀害众生的身命!要是反过来,你不恼害众生、不夺众生命,这是大善;不但不恼害他,而且我们积极的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这就是菩萨行。以诚心诚意来帮助一切众生,他愿意接受的,我们全力的帮助他,不愿意接受的,我们也慢慢去影响他,自己有这番诚意、有这种敬业之心,我们在在处处身心安稳,自在安乐,这是我们现前所得的果报。

大智度论大意(第13集) 1980/1  

世间具足这些果报的人,我们非常羡慕。但是要晓得,他过去生中修的因。我们过去生中没有修因,现在努力修、认真修,来生就得大福报。可是现在我们学佛,我们明白,福报是享得尽的,不是究竟法。还是把这些福报回向众生、回向净土,这是最聪明、最有智慧的做法;不求自己的安乐,自己有再大的福报也应当要知足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0集) 1998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