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如何得到身心自在?-第1108集



  法语:

  「轻安」是最初证得的境界,凡夫身体粗重,什么原因?烦恼太多,习气太重。当修学功夫得力的时候,轻安的境界会现前。那要怎样?修「四念处」,看破;修「四正勤」,断恶修善;修「四如意足」,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。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欲自在、念自在、进自在、慧自在。  

  节录:

  我们希望我们生活得很快乐,「轻安」是佛法修学最初证得的境界,身心安乐,永离烦恼了。我们凡夫身体粗重,什么原因?烦恼太多了,习气太重,得不到轻安。当我们自己修学功夫得力的时候,轻安的境界会现前,但是时间很短,不能保持。我相信有许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,特别是在念佛的时候、诵经的时候,偶尔会短暂的感觉得身心清凉自在。如何能永远保持?那就是功夫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9集) 2000/12/29  

  那要怎样?一定修「四念处」,四念处看破,纯粹是智慧;修「四正勤」,断恶修善;修「四如意足」,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。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欲自在、念自在、进自在、慧自在,这个大自在确确实实是可以证得的。什么时候证得?完全在个人。你真精进,你就早一天得到;你要是懈怠,你就晚一天得到。这个「晚一天」,这一天的时间很长,可能是来世,可能是后世,可能是无量劫之后。你要不精进就会堕落,一定要精进不懈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9集) 2000/12/29  

  四念处是观慧,是属于智慧。「观身不净」,你才能把身见舍掉。「观受是苦」,你才能够把三界离开,三界通苦。「观心无常」,你才不会固执、才能够舍成见。「观法无我」,这句是破所知障,前面三种观是破烦恼障。所以一切法里面不执着,所以四念处是观慧。使我们的心在一切境界里面真正得到平等、清净、慈悲。

阿弥陀经要解(第14集) 1984  

  佛当年圆寂的时候,弟子们问佛,「佛陀在世的时候,我们都跟您老人家住在一起,您老人家圆寂了,我们将来跟谁住?」佛就说「依四念处住」,住在哪里?把心住在四念处上就没错,就等于跟佛没有两样,没有离开佛,也就是我们知道人生宇宙的真相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3集) 1989  

  四正勤里面分为善、恶两类,「已生善令增长,未生善令生」,什么是善?念阿弥陀佛是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了。念阿弥陀佛的念头没生起,赶快要生起;已经生起,希望这句佛号不要中断。什么是恶?说老实话,除了阿弥陀佛之外,所有一切念头都是恶。为什么?那些念头统统是六道轮回的业因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69集) 1984/12  

  起那些念头,不能离开六道轮回,你起一个善念,三善道;起一个恶念,三恶道。所以善念、恶念统统都不是真善,都是搞六道轮回的。所以要晓得,念阿弥陀佛才是真正的善。不再搞六道轮回了,所以我们断恶要断一切妄想执着,把这些念头断掉。一念单提,《无量寿经》讲的「一向专念」,这个重要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69集) 1984/12  

  『勤』是勤奋,四种正当的勤奋,这个勤奋就是断恶修善。『已生恶令断』,已经生的恶,我们觉悟了,从今天起要把它断掉。『未生恶不生』,没有生的恶,我们晓得这是恶,决定不动这个念头。『已生善增长』,晓得我们的心、我们的行为是善的,我们要叫善法增长。『未生善令生』,这是四种正当的勤奋,叫四正勤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3集) 1989  

  「四如意足,一欲如意足,二精进如意足,三心如意足,四思惟如意足。」四念处是看破,四如意足是放下,放下就如意、就自在。我们看现在许多同修,见到我都愁眉苦脸,都给我诉苦,我听到、见到也很同情。实在讲,就是佛在经上常讲,这些可怜悯者。他为什么可怜?他不肯放下,那有什么法子!放下就自在,就没有了,你为什么不肯放下?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  

  如意,换句话说,就是要回头,我们佛门里常说「回头是岸」,中国古圣先贤常常教训我们「回首如意」。在过去,我们中国富贵人家习惯的手上都拿个如意,如意多半是用玉做的,玉如意,如意的头是弯回来的。拿在手上做什么?提醒自己,提醒无论什么事情不要做得太过分,应该要回头,一回头就如意,这叫回首如意。它也是表法的,要懂得回头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  

  第一个「欲如意足」就是知足,「精进如意足」就是常乐,这两句就是知足常乐。唯有乐,你才会精进不止,假如这里头没有乐,你怎么可能去精进?换句话说,你在修学上一定有体会、有领悟,你就有乐趣了,这在修持上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  

  第三、「心如意足」。这就是心安。第四「思惟如意足」,就是理得。我用这几个字是很容易懂的,心安理得,道理明白、清楚、不迷惑了,心就安、心就定了,思惟就是理明白、理透彻了。说到这一层,可以说是一个人真实幸福的来源,心安了,理明白了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  

  四如意足实在讲就是这四句,「知足常乐,心安理得。成就一心,不退菩提」,我们要修这个。一个修道人一定要做到这四个条件,能做到这四条,你佛号一定念得好,一定得力。今天我们的佛号念不好,我们的妄念伏不住,那就是你不知足,常常苦恼,常常忧虑,患得患失,你的心不安,理不明白,所以你这句佛号念不好。真正做到知足常乐、心安理得,佛号怎么会念不好?你的生活怎么会不自在?怎么会不快乐?一定是非常快乐,这样才能够修到一心,才能修到不退转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5集) 1986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