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「轻安」是最初证得的境界,凡夫身体粗重,什么原因?烦恼太多,习气太重。当修学功夫得力的时候,轻安的境界会现前。那要怎样?修「四念处」,看破;修「四正勤」,断恶修善;修「四如意足」,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。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欲自在、念自在、进自在、慧自在。
节录:
我们希望我们生活得很快乐,「轻安」是佛法修学最初证得的境界,身心安乐,永离烦恼了。我们凡夫身体粗重,什么原因?烦恼太多了,习气太重,得不到轻安。当我们自己修学功夫得力的时候,轻安的境界会现前,但是时间很短,不能保持。我相信有许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,特别是在念佛的时候、诵经的时候,偶尔会短暂的感觉得身心清凉自在。如何能永远保持?那就是功夫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9集) 2000/12/29
那要怎样?一定修「四念处」,四念处看破,纯粹是智慧;修「四正勤」,断恶修善;修「四如意足」,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。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欲自在、念自在、进自在、慧自在,这个大自在确确实实是可以证得的。什么时候证得?完全在个人。你真精进,你就早一天得到;你要是懈怠,你就晚一天得到。这个「晚一天」,这一天的时间很长,可能是来世,可能是后世,可能是无量劫之后。你要不精进就会堕落,一定要精进不懈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9集) 2000/12/29
四念处是观慧,是属于智慧。「观身不净」,你才能把身见舍掉。「观受是苦」,你才能够把三界离开,三界通苦。「观心无常」,你才不会固执、才能够舍成见。「观法无我」,这句是破所知障,前面三种观是破烦恼障。所以一切法里面不执着,所以四念处是观慧。使我们的心在一切境界里面真正得到平等、清净、慈悲。
阿弥陀经要解(第14集) 1984
佛当年圆寂的时候,弟子们问佛,「佛陀在世的时候,我们都跟您老人家住在一起,您老人家圆寂了,我们将来跟谁住?」佛就说「依四念处住」,住在哪里?把心住在四念处上就没错,就等于跟佛没有两样,没有离开佛,也就是我们知道人生宇宙的真相。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3集) 1989
四正勤里面分为善、恶两类,「已生善令增长,未生善令生」,什么是善?念阿弥陀佛是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了。念阿弥陀佛的念头没生起,赶快要生起;已经生起,希望这句佛号不要中断。什么是恶?说老实话,除了阿弥陀佛之外,所有一切念头都是恶。为什么?那些念头统统是六道轮回的业因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69集) 1984/12
起那些念头,不能离开六道轮回,你起一个善念,三善道;起一个恶念,三恶道。所以善念、恶念统统都不是真善,都是搞六道轮回的。所以要晓得,念阿弥陀佛才是真正的善。不再搞六道轮回了,所以我们断恶要断一切妄想执着,把这些念头断掉。一念单提,《无量寿经》讲的「一向专念」,这个重要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69集) 1984/12
『勤』是勤奋,四种正当的勤奋,这个勤奋就是断恶修善。『已生恶令断』,已经生的恶,我们觉悟了,从今天起要把它断掉。『未生恶不生』,没有生的恶,我们晓得这是恶,决定不动这个念头。『已生善增长』,晓得我们的心、我们的行为是善的,我们要叫善法增长。『未生善令生』,这是四种正当的勤奋,叫四正勤。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3集) 1989
「四如意足,一欲如意足,二精进如意足,三心如意足,四思惟如意足。」四念处是看破,四如意足是放下,放下就如意、就自在。我们看现在许多同修,见到我都愁眉苦脸,都给我诉苦,我听到、见到也很同情。实在讲,就是佛在经上常讲,这些可怜悯者。他为什么可怜?他不肯放下,那有什么法子!放下就自在,就没有了,你为什么不肯放下?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
如意,换句话说,就是要回头,我们佛门里常说「回头是岸」,中国古圣先贤常常教训我们「回首如意」。在过去,我们中国富贵人家习惯的手上都拿个如意,如意多半是用玉做的,玉如意,如意的头是弯回来的。拿在手上做什么?提醒自己,提醒无论什么事情不要做得太过分,应该要回头,一回头就如意,这叫回首如意。它也是表法的,要懂得回头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
第一个「欲如意足」就是知足,「精进如意足」就是常乐,这两句就是知足常乐。唯有乐,你才会精进不止,假如这里头没有乐,你怎么可能去精进?换句话说,你在修学上一定有体会、有领悟,你就有乐趣了,这在修持上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
第三、「心如意足」。这就是心安。第四「思惟如意足」,就是理得。我用这几个字是很容易懂的,心安理得,道理明白、清楚、不迷惑了,心就安、心就定了,思惟就是理明白、理透彻了。说到这一层,可以说是一个人真实幸福的来源,心安了,理明白了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2集) 1993/6
四如意足实在讲就是这四句,「知足常乐,心安理得。成就一心,不退菩提」,我们要修这个。一个修道人一定要做到这四个条件,能做到这四条,你佛号一定念得好,一定得力。今天我们的佛号念不好,我们的妄念伏不住,那就是你不知足,常常苦恼,常常忧虑,患得患失,你的心不安,理不明白,所以你这句佛号念不好。真正做到知足常乐、心安理得,佛号怎么会念不好?你的生活怎么会不自在?怎么会不快乐?一定是非常快乐,这样才能够修到一心,才能修到不退转。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5集) 1986
怎样忏悔才能得力?-第322集
要真正改过,改过是要忏悔,忏悔是决定不再造作,那叫真忏悔,忏悔之后再造,那个忏悔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世间人修忏悔法不得力,他不晓得原因在什么地方,他没有真诚心。所以,把虚伪心转变成真诚心,这叫真忏悔。
三福六度十大愿王(第4集) 2002/10/29
我们佛门里面忏悔,忏悔真正的精神就是后不再造。以后再犯这同样的过失,那是不能原谅的。你过失只有一次,不能有第二次,那才叫真正修行。所以真正修行人,少!假修行的人,多!装模作样的,自欺欺人,这个多。别人是真的是假的与我们不相干,要紧的是问问自己,我自己到底是在真修还是在假修,这个对于自己的前途关系太大了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39集) 1984/12
如果不能够忏悔,这一生只能够在净宗种一个善的种子;换句话说,还要继续轮回。什么时候你能够出头?能够脱离六道轮回?哪一天真的悔过,真的回头,你就永远脱离六道轮回。关键就在这两个字,这个问题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帮不上忙,自己做自己受,你也用不着怨天尤人,怨天尤人是罪上又加罪,于一切人都没有关系,自作自受,世出世间圣贤都把这个事情给我们讲得透彻明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72集) 1999/12/11
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个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当你想求求不得,求不到的时候,是你自己有业障障碍住了,只要把业障消除,必定就有感应。业障怎么消除法?忏悔!怎么忏悔?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忏悔,忏悔是「后不再造」,这是真正忏悔。我知道我的过失,我做错了,我以后不再做同样的错误,这叫真正忏悔。改过自新,这是真正忏悔,业障消掉真的有求必应。
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(第8集) 1991
这个净土法门是真不可思议,无论造多重的罪业都可以忏悔,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!这个道理我们明了,不明了他怀疑,他造这么重的罪,佛怎么能接引他往生?这种想法、说法似是而非,不懂道理的人听到,他讲得有道理,佛怎么连造五逆十恶、毁谤佛法的人还接受他?真忏悔,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,「浪子回头金不换」,人真一回头就是好人,不管他做多少罪业,一回头就是好人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69集) 2012/1/31
佛在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佛是好人,他本来是佛,他造无量无边罪业是一时糊涂,只要肯回头,那就得原谅他,那就不能够计较。你把这些理的东西搞清楚,你就能接受了,这是应该的。不肯认错、不肯回头,那一点办法都没有,我们明白这个道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69集) 2012/1/31
当然凡夫在这个世间难,难在哪里?缘很杂,逆境恶缘太多了,所以会常常犯。常常犯不怕,我常常改,这一点非常重要!不能我常常犯,自己对自己丧失信心,那就完了。自己对自己有信心,时时刻刻提醒旁边的同参道友,要求他们帮助,看到过失赶紧告诉你,自己好改过,这比什么都重要,这叫真正的善友。看到你的毛病不说你,这不是善友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7集) 2011/11/16
可是自己要欢喜接受,无条件的接受,他说错了,说错了也接受、也感恩,所谓「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」,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。如果不接受,还要来掩饰,还要来辩论,这就错了,没有人再会说你过失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7集) 2011/11/16
不隐瞒自己的罪过这叫忏,悔是后不再造。有一些同修来告诉我,过去做了好多错事情,现在好难过,常常在追悔!他以为这个叫忏悔。这不得了,这叫罪上加罪。为什么?你每想一遍就又造一次,你怕你自己造的罪业不够多吗?每想一次阿赖耶里面那个印象又深一层,又加一次,这怎么得了!这不是忏悔,忏悔是能把业障消除掉,你这是天天把那个业障再增加,唯恐它力量不大,唯恐它不厚,这怎么得了!这个学佛学颠倒了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78集) 1984/12
忏悔法门就是:我做错事情,我向大家表白,从今以后不再做这个错事情,这叫真正忏悔。决定不去想它!你有那个想,为什么不想阿弥陀佛?为什么不念阿弥陀佛?去念你那些罪过,这个真是糟糕。你想阿弥陀佛,念阿弥陀佛,你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;你天天想那个罪过,念那个罪过,哪有不堕地狱的道理?那是修地狱法门。要觉悟,要真正觉悟。所以千万不要把佛经里头那些名词术语意思搞错了,那就麻烦了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78集)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