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如何得到一心正住?-第1107集



  法语:

  「老实念」,关键在老实。念佛念了很久,没有得到一心正住,是什么原因?不老实。怎么叫不老实?念佛里面有疑惑、有夹杂,还有间断。念佛纲领是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「都摄六根」是一心,「净念相继」是正住。  

  节录:

  「一心正住」,这是「念如意足」。从这个说法,我们念佛的人立刻就能体会到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一心不乱」。一心不乱,念就如意了,念就自在了。「一心」是真心,确实这才能称得上「正住」。一部《金刚经》,须菩提向世尊请教的,就是心要安住在哪里。安住不妥当,你就不如意、就不自在,那称之为「邪住」,不叫做「正住」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8集) 2000/12  

  我们要怎样契入这个境界?净宗法门妙,一句「阿弥陀佛」老实念,你就能契入这个境界。关键在老实。我们念佛念了很久,没有得到一心正住,是什么原因?我们不老实。怎么叫不老实?念佛里面有疑惑,这就是不老实;念佛里头有夹杂,就更不老实;还有间断,所以修了这么久,功夫不得力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8集) 2000/12  

  大势至菩萨在《圆通章》里面教给我们念佛,纲领是八个字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「都摄六根」是一心,「净念相继」是正住,那个「住」是佛住,菩萨也是住在「佛住」。通常我们说菩萨住六度,声闻住四谛,缘觉住十二因缘,这个「住」是讲存心,存的是什么心。天人住十善、四无量心,慈悲喜舍。只有三途的众生,他那个心住在贪瞋痴里头;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8集) 2000/12  

  我们实在讲是非常幸运,在无量法门里面我们遇到净土法门,这个法门方便,这个法门是用一句佛号,教我们把心恒住佛号之中。这是不是有念?是有念。用这一念止一切妄念,无论做什么事,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8集) 2000/12  

  譬如说我们修六度,六度落实在生活当中,心里是阿弥陀佛;我们处事待人接物,学四摄法,心里也是阿弥陀佛;我们断十恶、修十善,心里还是阿弥陀佛;所有一切的修学,统统归到一句「阿弥陀佛」。心里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不起第二个念头,这个人叫念佛人,这个人决定往生。不但往生,品位高!决定不生凡圣同居土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8集) 2000/12  

  其他法门里头,找不到这样的方便;修学其他法门没有那么容易成就,这个法门容易。念念抓住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命根,只有阿弥陀佛是真实,其他一切都虚妄,这才叫「老实念佛」,比什么都重要!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8集) 2000/12  

  关键在哪里?关键在老实,这两个字太重要。世出世间法,人只要老实,没有不成就的。不成就的人;换句话说,就是不老实。他的妄念多,他的心思杂,意念、精神不能专注,所以说心浮气躁,心浮气躁干什么都不能成功。真正要成就的话,祕诀是老实、专注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12集) 2010/12  

  最重要的是现前一念,过去已经过去了,《金刚经》说的,过去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就是当下这一念,这一念重要,不要让这一念的不善把过去所有不善全勾出来,这个亏就吃大了。真正忏悔是什么?老实念佛就是真正忏悔。声声都是阿弥陀佛没有恶业,真忏悔,一定要懂得。不要去拜这个忏、拜那个忏,没用,忏不掉,为什么?你念头上没除掉,就是你没忏掉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66集) 2015/10  

  念头上纯一阿弥陀佛,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,什么都忏掉了。理跟事都要搞清楚,都要搞明白。就是不想未来、不想过去,只想现在,现在想什么?想极乐世界,想阿弥陀佛,想着我真相信、我真发愿、我真求往生,这是应该想的,其他的不应该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66集) 2015/10  

  佛号从心生起来,从口念出来,从耳朵再听进去,再回归到自心。古人念佛用这个方法,它能摄心。心里头念,耳里头听,出声不出声都没有关系。自己听自己的佛号音声,外面的杂念进不去,叫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59集) 2012/1  

  这个里头有个诀窍,必须要把外缘放下,对外面事情不关心了,只照顾自己的念头,这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,把它照顾好。因为一分心,佛号就不见了,杂念取而代之,这个净念就断掉了,就不能相继。所以,必须要把外缘放下,外缘随它去吧,要常常这样想,我一心一意就是求极乐世界,其他事情对我不相干。好很好,不好也好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欢欢喜喜,就是一句佛号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59集) 2012/1


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就能成功-321


  烦恼习气太重,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,起心动念还是妄想、分别、执着当家作主,这很可怜,用什么方法来克服?方法有,就是「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」,这八个字好。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,《三字经》上教人: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因为各人缘分不相同,只要把缘分抓住,我哪怕就学一门,我这一生受持,心就定在这部经上,定在佛的名号上,往往根性利的三年五载,根性钝的二十年、三十年,他会开悟,悟了之后,无论世出世间法,一接触就通达,确确实实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。

三福六度十大愿王(第3集)2002/10/28  

  无论是哪一个宗派,哪一个法门,必须要记住,一门深入。为什么?一门深入容易成就三昧。「三昧」是梵语,意思是正受,正常的受用。正受就是正定。如果你同时修学的东西多了,学杂了,你得不到三昧。得不到三昧,你在日常的受用还是烦恼,烦恼支配你,忧虑支配你,妄想支配你,你就很苦了。

九七年新春开示  

  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这个不能不懂,专就是古人所谓的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。这里头把佛法里面所讲的戒定慧这三个原理统统用上,那个专字用上了。戒就是有规矩、有方法,不依规矩,不成方圆,你要依照方法。这个方法不是什么人发明的,不是哪个人创造的,这是什么?自然的规律。孝悌忠信是自然的规律,五伦是自然的,不是哪个人发明创造的。一定要依据自然的法则,你才能得定,定就能开智慧。所以,一门深入是什么?实在讲,真正的意思就是叫你那个心回归到清净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95集)2012/8/29  

  佛家教学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佛教传到中国来,儒也学到,道也学到,都遵守这个原则。戒就是规矩,头一个守规矩,这个规矩就是德行,基础的德行一定要建立。佛法的德行就是五戒、十善、《沙弥律仪》,儒家的就是《弟子规》,道家的《感应篇》,这个东西一定要学,这是扎根。你没有这个东西没根,没根是死的,不是活的。你有这个根,然后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,大概四、五年你就得定,佛家讲三昧,你得三昧。得定之后,应该三、四年就会开悟,纵然不能大彻大悟,也是大悟,智慧现前了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31集)2012/1/10  

  佛家的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。这个教学的原理原则不是一尊佛说的,遍法界虚空界,过去未来一切诸佛都这个说法。不能学杂,不能学偏,好高骛远你什么都得不到,你所得到的只是皮毛。你能够一门深入,你什么都通达,精通,你看精他才会通;多、乱,不会通。精是精益,那才能通。中国古人用这个字汇多有智慧,多跟杂决定不能通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集)2011/9/21   

  广学多闻是什么时候?是悟后起修,那什么人呢?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菩萨,那个时候广学多闻,它有阶段的,没有开悟之前「一门深入」。杂乱,你的意志不能集中、精神不能集中,所以你浪费了时间、浪费了精力,学一生,学得很庞杂,杂乱无章,你怎么会开悟?你怎么会得利益?这个是今人不如古人,原因在此地。古人一门深入,他在这一门当中,他要不开悟、不见性,他绝对不会去学第二门,人家这点厉害,所以他们能有成就。

三福六度十大愿王(第3集)2002/10/28  

  《华严经》上就很好的例子,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五十三参就是博学多闻。他一开始学,是不是这样子?不是的,一开始学跟一个老师,文殊菩萨,在文殊菩萨那里,他是专攻、专修,他修一样。一样修成功了,这个修成功了,在禅家讲就是开悟,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教下叫大开圆解,念佛人是得一心不乱,要修到这个境界;这个境界,那就毕业,告一段落了,从此以后就博学多闻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86集) 1984/12  

  持名念佛法门,这个法门是妙极了。就这一门,这一门能帮助我们开智慧,能帮助我们通达一切法,世出世间一切法,世间人情事理,出世间法的修行证果,能通达。但是你一定要相信,相信佛菩萨的教诲,相信老祖宗的教诲。老祖宗教给我们,「苟不教,性乃迁;教之道,贵以专」,我们在一起真干,真有成就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2集)2011/10/9  

  自己成就就是成就众生,为什么?自他不二。我们这一生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一个方向,西方极乐世界,一个目标,亲近阿弥陀佛。不但世尊为我们介绍,十方诸佛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热心把这桩事情介绍给我们,我们要感恩,我们要接受,依教奉行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2集) 2011/10/9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