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信忍乐欲-第1109集



  法语:

  「信忍乐欲」。「信」下面「忍」,「忍」就是肯定。信了,但是还不能肯定,这个「信」不能算是根;不但要肯定,还要爱好。到了很喜欢了,要不能把它落实,还不叫做根。「欲」是欲望,把它变成自己的欲望,这个信才叫有根。就如没有一个强烈的欲望想求生、想亲近阿弥陀佛,这个信没有根。  

  节录:

  念佛,古来祖师大德跟我们讲,净宗三个条件叫「三资粮」,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。这三个条件不具足,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也只是跟西方净土结一个善缘,这一生决定不能往生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这三个条件,第一个就是「信」,第二个是「愿」,第三个是「行」。

说十善业道经(第110集) 2001/1  

  三资粮第一个既然是「信」,信什么?教下一般说「信诸谛理」、「信忍乐欲」。这个「谛理」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真理,真实的道理,你要相信。「信」下面一个叫「忍」,「忍」这个字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「肯定」。我信了,但是还不能肯定,这个信没有根。不但要肯定,还要爱好。你相信了,你肯定了,你不喜欢它,有什么用处?到了很喜欢了,要不能把它落实,还不叫做根。末后有个「欲」,欲是欲望,把它变成自己的欲望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10集) 2001/1  

  我们今天以净土来说,我们信阿弥陀佛,我们信极乐世界,我们信了之后,我们心里肯定、爱好,确确实实变成自己的欲望:我一定想生极乐世界,一定希求亲近阿弥陀佛,这个信才叫有根。如果没有一个强烈的欲望想求生、想亲近阿弥陀佛,你这个信没有根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10集) 2001/1  

  「信愿行三资粮,此三者如鼎之三足,缺一不可」,往生的条件。资粮是什么?古人旅行没有现在这么方便,到处有旅馆、有饭店,古时候没有。出门怎么办?资,就是钱财,身上总要带一点,还要带粮食,你才能走路。现在方便,只要带钱,什么都具足了,在从前没这么方便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42集) 2014/12  

  用这个来做比喻,我们从这里到极乐世界,资粮是什么?一句佛号,信愿行,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,决定不是假的;愿,我愿生极乐世界,愿意亲近阿弥陀佛;行,是一心专念名号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42集) 2014/12  

  有信,没有愿行,那个信不算。同样道理,你有愿,你不是真信,你那个愿靠不住,很容易退心。信愿行决定是一,一而三、三而一,如鼎之三足,缺一个就全倒了。由此可知,这个信难!

净土大经科注(第38集) 2011/11  

  真信佛就得佛力加持,为什么?佛加得上你。不是佛有偏心,佛对一切众生平等加持,问题你得到几分加持那是你的信心,你一分信心只得到一分利益,你十分信心只得到十分利益,关键确实决定在这个字

净土大经科注(第38集) 2011/11  

  信如果有了根,你的信心决定不会动摇,决定不会被外境所转,是因为你的信有根,有力量。植物长成之后它就有力量,有力量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,它的根有力量。

阿弥陀经对现代人的启示(第3集) 1992/4   

  「信为道元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」,信是什么?信是佛道的根源、源头,是一切功德之母。母表什么?母能生。信能生一切功德,世出世间一切功德都从信这个字生出来的。人要没有信完了,道德仁义礼全完了,一切功德都毁掉,那就是苦难来了。佛教教学,入门初学的教什么?帮助他建立信心,第一个阶段的目标。第二个阶段,帮助他深入理解,信解行证,有信有解然后帮助他修行,最后帮助他证果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73集) 2012/12  

  往生净土的条件,真信、真愿、肯念阿弥陀佛就决定得生。凡是不能生的,不能生的信心动摇,信里头有怀疑,信里头有顾虑,这个麻烦大,把你信心破坏了。所以我们对信心这两个字要特别重视,决定不能放过,有信心你肯定会有成就,没有信心成就就太难、太难了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73集) 2012/12  

  佛为什么念不好?对这句佛号有怀疑,认为这句佛号比不上参禅,比不上密咒。不知道这句佛号超过一切法门,没有任何一法能跟佛号相比。前清乾隆时候慈云灌顶法师,这在佛教里面是个大德,没有人不知道的,他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注解,《观经直指》里面说过,人造极重罪业,佛门里头所有的方法都救不了你,对你这个罪业都没有效果。他说最后还有一个方法能救你,这个方法就是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这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73集) 2012/12  

  这个法门容易修,最难相信,修不成功的问题不是出在法上,出在信上。你的信心不足,对它有少许怀疑就把你功夫破坏掉,决定不能怀疑,千万千万要记住。太难得了,太稀有了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有的法门,最后都归到这一句佛号,这一句佛号统摄一切法门。没人知道,知道你不念佛你念什么?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73集) 2012/12  

  我们要学一切时一切处不要把佛号忘掉,时时刻刻想在心里、念在口上,功德就不可思议。念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念念向往着亲近阿弥陀佛,我什么都不想,我就想这桩事情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73集) 2012/12


我们何以不能悟?-第323集

  我常常劝导同学的都是真话,一定要放下「自私自利」,要放下「名闻利养」,要放下「五欲六尘」,要放下「贪瞋痴慢」,这十六个字是造成我们永远不能开悟的因素,永远不能够契入经论境界的原因。我们很想成就,就是被这个东西障碍住了。所以这个世缘,在佛法里面讲,不但讲世法,连佛法亦复如是,真能放得下,一丝毫挂碍都没有,经上讲的你得到真正的解脱,解脱后面就有「解脱知见」,解脱知见是智慧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44集) 2002/6/17  

  然后,不但是佛经,任何书本乃至于「色声香味触法」,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都能教你开悟。《华严经》我也不止讲过这么一次、两次,我讲过很多次,真正的《华严经》在哪里?六尘都是《华严经》,不悟就没有办法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44集) 2002/6/17  

  你为什么不悟?烦恼习气放不下,自私自利放不下,所以你不开悟。不是别人障碍你,是你自己障碍你自己。你要真能放得下,随时可以放下,随处可以放下。放下,心里痕迹都不着,你必定有悟处。你展开经典,字字句句无量义;不但是经典字字句句无量义,「色声香味触法」,哪一法里头,随便拈一法都是无量义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44集) 2002/6/17  

  我劝导同学,破除菩提道上的障碍,我说了十六个字,「自私自利」,这是我;「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贪瞋痴慢」是我所,这十六个字要断掉!断,不容易,要远离、要淡化,愈是看得淡愈好,对于大乘经教,你能够体会、能够悟入。你不能悟入,就是因为这十六个字的障碍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障住了你,你这一关不能突破,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25集) 2003/1/7  

  自己要彻底觉悟,真的是自己改造自己。佛在大乘经教里面常讲「佛不度众生」,佛没有能力度众生,众生成佛是他自己度自己,他自己放下就成佛了;他不肯放下,佛一点办法都没有。佛对众生只能做到「开示」,就是做出榜样给你看,跟你讲经说法、教导你,「悟入」完全靠自己。你一旦觉悟了,这是你自己;你入境界了,是你自己。悟入是佛决定帮不上忙的,所以你自己悟入。佛说的是「佛不度众生」,都是你自己悟入的。你自己肯放下就悟入,不肯放下永远不能悟入。
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8集) 2001/5/4  

  不能悟入原因是什么?不肯放下,放下就是。放下什么?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今天一般人讲的财色名利,这要放下。起心动念像佛陀一样,想着一切众生,如何全心全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。苦难众生就是六道众生。没有离开六道不叫真正离苦,离开六道是真正离苦。往生极乐,真正得乐。

三时系念超荐法会开示 2013/11/23  

  诸位仔细去观察,去想想,出家在家,你看真正有成就的人,哪一个人不是万缘放下,他才能有成就。你看到哪一个没有放下的人会成就?一个也找不到。在这个里面,我们还能不觉悟吗?悟的什么?原来要一切放下才能悟入,有一桩放不下就不能悟入,何况你放不下的太多太多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32集) 2002/8/30  

  我们自己一身的毛病,自己不知道,读了佛经这才发现,自己对这桩事情也看错了,那个事情也想错了,这才发现自己的错误。所以你读经会开悟,悟什么?悟自己一身的错误,这个是开悟了。几时见到自己想错了、看错了、做错了,这开悟了,这是真正佛弟子。

佛说清净心经 1992/1  

  所以修行人天天有悟处,天天发现自己毛病在哪里,把毛病改正过来叫真修行。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,这是真修,真修哪有不得实利的道理?真实的利益你一定得到。真实的利益就是智慧长、烦恼轻,智慧年年增长、月月增长,烦恼年年减轻、月月减轻,你当然有成就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48集) 1999/12/27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