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「一」非常重要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能够抓住一,无论从事于哪一种行业,做哪一种学问,一定能够出人头地。一是专心、专注、专一,一门深入。如果是三心二意,今天喜欢这个,明天喜欢那个,无论修什么法门,结果是一事无成。世出世间所有成就的,没有别的窍门,就是专攻!
节录:
「一」,非常重要。你看看大乘经上讲佛菩萨所住的环境叫一真法界,我们净宗修学功夫叫一心不乱,你就知道一重要!世出世间一切法,什么人能够抓住一,无论他从事于哪一种行业,或者做某一种学问,他一定能够出人头地。这个一是什么?我们讲专心、专注、专一,一门深入。如果你是三心二意,今天喜欢这个,明天喜欢那个,无论你修什么法门,你的结果是一事无成,这我们不能不知道。你仔细观察世出世间所有成就的,没有别的窍门,就是专攻!古人所讲的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他就成功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1集) 2004/6/15
一定要懂得专攻,要懂得专一,决定不能分心,一分心就坏了。一门扎根,这个根要深。所以世尊在《金刚般若》上教我们,要深解义趣。这句话很重要,你要能够入得深,体会得深,深了它就通了,就能贯通。我们佛法里面讲开悟,深到相当程度,人就开悟了。这样学习,你才真正能够学到东西,真正得到受用。最忌讳的就是杂、就是乱,一杂一乱就完了,不但是老师没有办法教你,老师常说,诸佛菩萨来教你都没用处,你都学不会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1集) 2004/6/15
所以人不能没有志,没有志,一事无成。你这一生想学一样什么东西,锲而不舍,一直下去,哪有不成就的!就怕三心二意,就怕贪多,这个法门不错,那个也好,所谓贪多嚼不烂,样样懂一点皮毛,没有一样能出人头地。所以连《三字经》上都讲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,这个教学的大道理就是专,专精,你就通了。一样通了,样样都通,世出世间法都这个道理。宋朝程子讲得好,他怎么教人?他说儒家,你能够把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这两部书通了,儒家所有的典籍你全通。你看看这跟佛法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道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20集) 2002/12/17
别说一部经,一切经到最后就变成一句佛号,我们的本师教我们念阿弥陀佛,十方一切诸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,顺着佛的意思就好,诸佛既然这么说了,一定是好处多多,所以明白这个道理,心就定了。
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(第6集) 1997/9/14
佛菩萨来给我们做示现,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一个总结,哪个第一殊胜?大家承认《华严》第一殊胜,在一切经里面,大总持法门就是《华严经》。 《华严经》跟《无量寿经》做个比较,《无量寿经》比《华严》更好。为什么? 《华严》到最后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」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极乐,《华严》所归的是极乐世界,这把《华严》比下去了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89集) 1999
《无量寿经》我们现在采用的本子,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。夏老是佛菩萨再来的,不是凡人,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的,决定也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,帮助我们末法时期(还有九千年)这些众生平等得度,所以将五种原译本做一个集大成的工作,让我们有所归依。这个本子里面分四十八品,哪一品第一?我们找第一,找总持,这也是大家公认的,四十八愿第一。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,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。四十八愿哪一愿第一?古大德也公认,第十八愿第一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89集) 1999
第十八愿是什么? 「十念必生」。烘托出执持名号,名号就是「阿弥陀佛」四个字,所以「阿弥陀佛」四个字是佛法的真正大总持法门。四十八愿就是这个名号的注解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四十八愿的注解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就是《无量寿经》的注解,整部《大藏经》就是《华严经》的注解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89集) 1999
古大德是绕这么大的圈子让我们肯定,深信不疑,这一句佛号「阿弥陀佛」;加上「南无」,南无是恭敬、是皈依的意思,不是名号,名号只有四个字。所以六字洪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大总持法门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89集) 1999
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四十八愿的总纲:换句话说,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四十八愿全在其中。所以专心想佛,这就是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上所说的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我们念佛佛知道,我们想佛佛知道,跟阿弥陀佛愈走愈近。你不想佛,你不念佛,一天到晚搞名闻利养,搞这个世间东西,那跟什么结缘?跟六道轮回结缘。念佛求生净土不是嘴皮上说的,说的不算数,要看你行的,你是不是真干。真干要抓住一、要抓住专,「一向专念」,只要有一、只要有专,专就是一,一就是专,跟阿弥陀佛这个缘就结上了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85集) 2015/3/1
我们今天得不到念佛种种功德利益,问题就在这个「专」字上我们做得不够,甚至我们还没有做,这只要我们冷静反省一下就知道,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「夹杂」。我们念佛夹杂的东西太多,夹杂着无量无边的世间法,牵肠挂肚就是夹杂,还夹杂着许许多多的佛法,因此持名的功德利益就不显著。假如我们能专,把世出世间这一切法统统舍掉,专持名号,那个功德利益就非常明显,而且很短的时间就见效,短到什么程度?本经佛给我们说「若一日若二日」,顶多七日就见效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89集) 1984/12
我们在《净土圣贤录》、《往生传》里面看到过这些例子,看到过这些事实,这是我们不能不明白的,不能不深深反省的,因为夹杂不专的伤害太严重了。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不能出离,诸佛菩萨眼中看到的,真正叫可怜悯者,迷在三界六道里。三界六道像迷宫,的确时时刻刻想出去,就是找不到门路,永远在这里面团团转。佛虽然说得清楚、说得明白,你要想出去,一门、专精,这个话我们听多了,我们也看得太多,可是从来没有去做!多听多看依旧不起作用,一定自己要认真的去做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89集) 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