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佛法平常一般常讲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慈悲是爱,这个爱里面有真诚、有清净、有平等、有正觉,这样的爱叫慈悲。所以它不是感情的,它是充满了智慧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的爱心称为慈悲。方便,方是方法,便是便利;方便就是最适合的方法,最适合的表演,最适合的开导,这是门径。释迦牟尼佛这样教化众生,因为有方便之门,令一切众生都能够入觉正净。觉正净就是佛法,就是佛陀的教育。
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化众生(第2集) 2003/10/23
佛家的教学根本是「慈悲」,慈悲就是爱。为什么不说爱说慈悲?因为世间人要是跟他说爱,往往他把这个意思错会了,有感情在里头,有自私自利在里头。我喜欢就爱他,我不欢喜就不爱他。掺杂这个东西在里面,不是佛菩萨讲的爱,佛菩萨讲的爱是真实的、是平等的、是清净的。所以那个爱心如果是真诚清净平等,换个名称叫慈悲,慈悲相当于现在一般人所称的博爱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75集) 2001/11/11
慈悲是无条件的爱心、平等的爱心、清净的爱心。从爱自己扩大到爱人、爱家族、爱一切众生、爱树木花草、爱山河大地、爱遍法界虚空界,整个法界里面,我们今天用现在的话说,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爱,佛说的!所以佛教是爱的教育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95集) 2008/10/12
慈悲是爱,这里头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、没有起心、没有动念,自性就是爱,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叫慈悲。这是怕人家产生误会,因为世间一般人讲爱,爱里头有情,有妄想分别执着。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爱,佛叫它做慈悲,那是真的、永恒的、不变的。所以诸佛菩萨就是这个慈悲心爱一切众生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97集) 2008/10/14
真心里面第一个德,真中之真,就是慈悲。所以慈悲是天性,不是学来的,不是从外面来的,是自己自性里头本有的。而且佛法常说万德万能,万德万能从哪里来的?都是从慈悲里面延伸出来的,万德万能的根本就是慈悲。慈是与乐之心,悲是拔苦之心,看到众生在受苦受难,那种怜悯心是悲心,要帮助他离开苦难,希望他得到快乐。得到快乐是慈,帮助他离开苦难是悲,所以说慈悲为本。
安心、安身生活之方法(第7集) 2013/6/2
应用在十法界里面,这就是方便。方便里面,这个爱表现无量差别的现象,没有一样不是爱。跟你笑是爱,板起面孔骂你一顿还是爱,柔和跟你讲是爱,教训你还是爱,没有一样不是爱,决定平等。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?因为行业不一样,众生根性不一样,所以佛的表现就不一样。你看他现无量无边的身,说无量无边的法,就是一个爱,就是一个慈悲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97集) 2008/10/14
方便决定是智慧,智慧有实智、有权智,实智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,权智就是这个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应用在工作,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,诸佛菩萨用它来教化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,所以从方便里面就演变出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这些法门都叫做方便为门。这是佛法修学的宗旨、目标之所在,我们一定要知道。
安心、安身生活之方法(第7集) 2013/6/2
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这就是佛法,八个字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根本就是慈悲,起作用就是方便,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,就是最恰当的方法。这个方法没有一定,因时不同、因地不同、因人不同、因事不同,但这个方法非常巧妙,样样都合适,这叫方便。所以方便是活的,不是死的。理是一个,慈悲,这永恒不变,运用的时候八面玲珑,千经万论不离这个原则。决定是舍己为人,大乘佛法没有为自己的,都是为别人。别人就是自己,爱别人是真正爱自己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71集) 2012/8/15
所以世出世间圣贤、诸佛菩萨就是一颗慈悲心,佛家常讲,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就是这个心,再以善巧方便落实在生活当中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,那就是教化众生。落实在生活是自行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是化他,自行化他就本着这个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心,他成就圣贤的事业,超凡入圣。
太上感应篇(第5集) 1999/5/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