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益是明心见性,利益。无量法门,都不能离开这八个字,都是要认知本心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就应当作佛,那学法就得真实利益了。在念佛法门讲,益是往生净土。学佛学一生不能往生,还要搞六道轮回,没有益处。
节录:
六祖在开悟的时候说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他说了五句。五祖跟他讲《金刚经》,讲到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豁然大悟,他说了那五句,那就是他觉悟的境界,五祖给他印证。然后告诉他「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;若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,即名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」。这一句话可重要!忍和尚对惠能大师讲,能大师代表我们这些佛弟子,我们读了忍和尚的开示,重要的是自己能够直下承当,祖师是对我说的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
学佛什么最重要?认识本心最重要,本心是什么?菩提心,自己的真心,能现能变。你能把这个抓住,不但你自己的问题解决,一切众生的问题解决了,整个宇宙的问题解决了,这叫什么?这叫得大自在,这叫得大圆满。是自性本来具足的,不是外头有的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
祖师的话说得重,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为什么无益?益是什么?益是明心见性,利益。在我们念佛法门讲,益是往生净土。你学佛学一生不能往生,没有益处,还要搞六道轮回。这个本心就是菩提心。大乘教,不论你是哪一宗、哪一派,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都不能离开这八个字,都是要认知本心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
认知是觉悟,本心就是本性,我们通常讲佛性、法性,本心是法性。识自佛性,佛性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。 《六祖坛经》一开端你看六祖教人「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」,这是什么?佛性!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就应当作佛,那你学法就得真实利益了。所以你不知道这桩事情,你学佛得什么?得福报,人天福报;不是没有得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
人天当中的财富、聪明智慧、健康长寿,这是世间人人人所希求的,这一点不假。世间人听到欢喜,学佛的人听到摇头,为什么?出不了生死轮回。这一生修行,来生得福报,一享福又迷惑了,这一迷,每况愈下,往下堕落。所以六道里头上上下下,下面苦,受到很多苦之后知道要好好修,生生世世修;修到上面福报大,这一享福,福享完了业障全现前,又往下堕落。所以六道轮回头出头没,苦不堪言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
我们学法的目的是在哪里?佛在世间教化众生目的是教你不但要离开六道三途,要教你离开十法界,那是真正利益。所以我们今天凭自己的能力断妄想分别执着,这个东西在佛教里面统称之为烦恼;妄想是无明烦恼,分别是尘沙烦恼,执着是见思烦恼,断烦恼,证菩提,太难太难!佛知道,菩萨知道,我们末法时期凡夫有没有人能做到?可以说没有一个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
诸佛如来慈悲到极处,知道这一切众生当中,累劫还有修行善根的,在这个时代开一个特别法门,带业往生。你的烦恼习气可以不要断,你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,不要叫它起作用,这样才能往生。如果烦恼还常常起现行,那就不行,那就去不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
我们念佛,遇到这个法门能生欢喜心,这就是说明你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学的。说这一生才开始,不可能,生生世世,无量劫来。为什么生生世世念佛,今天还搞得这个样子?就是临命终时烦恼习气伏不住,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,这不能不知道,非常要紧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
这一生中要认真努力的干,不再犯过去的过失,我们这一生当中才能成功。那要怎么办?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,现在就放下,不能等;现在还不要紧,等我临终的时候再放还来得及,怕就迟了。过去生生世世就是打这么一个妄想,所以每一次都失败。现在要提高警觉,我现在就放下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
现在放下,这个事情要不要做?事情不碍事,《华严经》上讲得清楚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碍在哪里?碍在妄想分别执着。所以放下不是放下事,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事照做,只要你没有妄想分别执着,就什么都不妨碍。所谓是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无作就是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,事情照做,做得更圆满,做得更殊胜,没有私心,没有妄念。就像世尊在世间应化一样,就像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一样,出家能做到,在家也能做到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
古人很多做到,我们做不到要生惭愧心,为什么做不到?执着放不下,所以你做不到,也就是你心里头还真有。事有不要紧,心上不能有,你就得自在了。为什么心上不能有?本来无一物,这有是幻有,你要把它看成那是梦幻泡影,不是真的。彻底放下,清净心现前,清净心就是菩提心,平等心是菩提心,正觉心、大慈悲心是菩提心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
这样的心常常现前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、五欲六尘这些念头逐渐逐渐淡薄了,淡到最后就没有了,没有这个念头,你就得利益。学佛、学法有益,你认识本心了,学法就有益。到这个时候,你看祖师大德赞叹你,你就叫丈夫,丈夫是对佛的尊称,天人师、佛,这佛的十号,十号具足;略举三个名字,三个名字就代表如来果地上的十号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82集) 2006/2/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