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言色常和-第385集



  你的家,家人『当相敬爱,无相憎嫉』,不可以嫉妒,不可以憎恚。 『有无相通』,互相要彼此帮助,这里是指在物质生活方面。虽然是一家人,各人修的因不一样,同样一个母亲生的,有的儿子富贵发财,有的儿子贫贱,过的生活很辛苦。所以富有的帮助贫穷的兄弟姐妹,要常常照顾他,相亲相爱,这一家才能和睦。
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5集) 1998/7

  『无得贪惜』,对于家人不能够多贪,不能够吝惜,一定要平等的照顾周到,那个福德就无有穷尽。我们在古文里面读到范仲淹的「义田记」,你看范先生对他的家亲眷属,照顾多么周到、多么平等,所以他的家道一直到今天,一千多年不衰,积的福德太厚了,他做到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5集) 1998/7

  『言色常和』,言语,「色」是容貌。对待家里任何一个人和蔼可亲,给家人做榜样,做好样子,教化一家人。然后再这一家,教化他的邻里乡党,逐渐影响扩大,就安定社会。 『莫相违戾』,这句话很重要。一定要相亲相爱,和睦相处,不可以「违戾」,不可以斗争。要知道和睦相处、互助合作,这个家就会兴旺。
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5集) 1998/7

  做人的根本是在家庭。人活在这个世间心无所住,这是最苦恼的。心无所住就是心不安,都是生活在疑虑、恐怖之中,过的是这种日子,你说多苦。细细的去思惟,圣人说的话没错。古时候社会安定,为什么?家和,家和万事兴,家和社会才安定,国家才富强,世界才能太平。
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5集) 1998/7

  在这个世间应该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过日子,来跟这个社会相处,这个教训一定要记住。家人要和睦,要敬爱,不要憎恨,不要嫉妒,可是哪一个人不希望一家和睦?可是我们看看这个世间,几个人家庭是幸福的?常常听说每一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!其实佛也说出这当中的道理了。家庭组合什么原因?佛法里面讲四种缘,你这个家亲眷属,没有缘不会聚集在一块,有缘。什么缘?有善缘,有恶缘!善缘,这就是很幸福的家庭;恶缘,那就是很烦恼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6集) 1990/7

  觉悟的人有好处,用佛法来与家人相处,潜移默化,即使是讨债还债、报怨的,也能够和睦相处,也能够以佛法感化他。家庭就是道场,家人就是善知识,我们在这个地方修忍辱波罗蜜。极不容易相处的、极不平的,在修我们的平等心;极不清净的场所,修我们的清净心。把这些冤家都看作大善知识,没有他,我的忍辱波罗蜜,我的清净心到哪里修?幸亏有这些人,我修成功了,这样你就不会讨厌他,也不会跟他生气,心平气和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6集) 1990/7

  普贤大愿里面教给我们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就是此地讲的「言色常和,莫相违戾」。这佛教给我们应该要这么做。如果不是这么做,那你这个冤业愈结愈深,那个麻烦可大了,生生世世没完没了,这个可怕,太可怕!人不是这一生,有来生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6集) 1990/7

  当然,这一切众生没有成佛、没有成圣,既没有成为佛、圣,他的烦恼没有断,习气没有消除,每个人有他自己的成见,也就是有他自己的些想法、看法,这里面自然就与别人冲突。这些冲突我们要知道去调和,不可以在这个地方起争执,起争执就错了。应当怎样呢?要从异中求同,不同的想法、不同的看法里面,去找那个共同点,或者找那个比较接近的点,从这个地方才能够解决问题,才能够让大家都得到幸福。

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(第8集) 1994/8 

  六道众生实在说恶多善少,彼此能够相容忍,能够互相帮助,要靠圣贤的教化。所以中国古圣先王所说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有道理。你不教怎么行?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,教学的宗旨就是教人做人,这叫教育。
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5集) 1998/7

  教你怎么样做个好人,怎么样跟人与人之间相处,教你了解人与人的关系,然后再进一步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,人与万物的关系,最后再跟你说明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。你统统明白了、了解了,才知道怎样与人相处、与物相处、与自然相处、与天地鬼神相处,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,这是教育。
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5集) 1998/7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