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存好心、说好话、做好事,这是培植「德本」。 「德」是福德,不但要培植,更要广植。广其心量,广其所为,那福报是既深又大。纵然在浊恶之世,共业虽然不好,别业里面还是享福,所以福不能不修。
节录:
『广植德本』。我们学佛的同修知道,世间法、出世间法,总在一个「缘」字。这个「缘」里面有善缘、有恶缘。缘从哪里来的?缘是自己造作的、是自己结的。因此,诸佛菩萨时时刻刻教导我们要存好心、要说好话、要做好事,这就是培植「德本」。 「德」是福德,德里有福。
无量寿经菁华(第6集) 1993/8
不但要知道培植,更要广植。广其心量,广其所为,那你的福报是既深又大。纵然在浊恶之世,大家的共业不好;共业虽然不好,你别业里面还是享福。为什么?因为有福报,所以福不能不修。不修福的人是世间最可怜的人,经上常讲「可怜悯者」。福报里面最真实、最广大、最圆满、最究竟的,就是念佛求生净土。任何的福报,没有比这个更大了。
无量寿经菁华(第6集) 1993/8
这一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,但是名号一定要相应,那就是万德之本。光是口、嘴皮上念这一声佛号,这个心与口不相应,这就不行,那就是古人讲的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,所以一定要相应。怎么叫相应?顶重要的,端正自心。心端正,身自然就端正了。换句话说,这一句佛号一定要唤醒自己,使自己的心愿同佛,解行也同佛,那个名号功德完全显露无遗,这个是万德之本。
无量寿经(第50集) 1992/6
由此可知,执持名号两种人相应,一种人对于经典非常熟悉,这一句佛号就把经里面所讲的义理、教训统统唤醒了,自己起心动念决定不敢违背教训。第二种人,虽然对于经教不熟,甚至于没有读过也没有听过,但是他能够老实执持名号,那也行,这一句名号使他妄念不生,这也是符合「德本」的意思,能够破一切妄想执着,使他的心恢复到清净光明。
无量寿经(第50集) 1992/6
这是佛在此地教给我们,「广植」就是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界,这个境界就是我们讲的顺境、逆境,不管是顺境也好、逆境也好,这一句佛号不能中断。这个精进念佛,实在讲就是平时的培养,养成一个念佛的习惯,要把这个习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。当然你在道场念佛,因为有护持的人,有人照顾,没有人来打搅你;平常在你生活当中,你遇到许许多多的事,应该怎样善巧方便来应付,使自己的功夫不间断,这样就好。
无量寿经(第50集) 1992/6
德本有两个意思,第一个是六度,「六度为一切功德之本,故曰德本」。六度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菩萨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不离开般若。布施有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布施的目的又何在?度悭贪。一切众生,这个是最严重的烦恼。众生有欲望、有贪爱,这是轮回的根本。持戒是度恶业,众生无量劫来造作的恶业,要用持戒的方法,忍辱度瞋恚,精进度懈怠,禅定对治散乱的,般若对治愚痴的。众生有这六大毛病,轮回在六道,佛用这六种方法,让我们从六道里头解脱出来,永远离开六道轮回,得大自在。所以这叫广植德本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67集) 2014/1
第二是就本宗来说,净土宗的,「弥陀选择本愿,摄成果德之六字洪名,具足万德,为众德之本,故曰德本」。弥陀选择本愿就是四十八愿,四十八愿从哪里来的?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没成佛,法藏比丘,我们也尊称他为法藏菩萨。他发度众生的大愿,这个愿如何能够实现,请教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。佛教导他,你要满足你的大愿,你应当去参学,就像华严会上文殊菩萨劝善财五十三参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67集) 2014/1
法藏菩萨用了五劫这么长的时间,参访一切诸佛刹土,他统统都去看过、去考察、去学习、去观摩,取人之长,舍人之短,总结成四十八愿。四十八愿是这么来的,不是凭想像来的,也不是老师教他的,是实地上去考察。所以极乐世界建成了,这个世界的殊胜超过一切诸佛刹土,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美好的它统统具足,它都有;诸佛刹土里有缺陷的,它完全没有,变成诸佛刹土里面排名第一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67集) 2014/1
所以一切诸佛对他赞叹,称他为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。这种称赞,真正稀有难得。最难得的精华之精华,他把它摄成果德,就是南无阿弥陀佛,这六个字就代表了四十八愿,这六个字就代表阿弥陀佛圆满的功德,念这一声佛号就是念阿弥陀佛究竟圆满的功德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67集) 2014/1
阿弥陀佛是谁?我们得问。真正的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,原来阿弥陀佛是自己的自性,自性当中变现的阿弥陀佛,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,不在心外。元朝中峰禅师,他做的《三时系念法事》的法本,里头有两句话很重要,这两句话就是说,「阿弥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弥陀佛;此方即是净土,净土即是此方」,这两句话意思说得深刻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67集) 2014/1
阿弥陀佛从哪来的?我们自性圆满的性德就是阿弥陀佛。净土在哪里?净土在我们的真心,我们的真心就是净土。我们的妄心是秽土。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,这叫妄心。阿赖耶是妄心,真如本性是真心。阿弥陀佛就是真如,阿弥陀佛就是本性,阿弥陀佛就是法身、就是法性,是一不是二。所以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,这净土在理上讲绝了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67集) 2014/1
然后才晓得这一句名号的功德利益,真正「具足万德,为众德之本」。无量无边诸佛,无量劫修行的功德,都归结到六字洪名,就是南无阿弥陀佛。念这一句佛号,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统统念到了,一个没漏掉,所以称它为德本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67集) 2014/1
「植」是比喻,像植树,种植、培养的意思。我们要培养德本,怎么培养德本?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四个字,信愿持名。对于这个经典要相信,不能有丝毫怀疑,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确实发四十八愿摄受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之人往生净土,我们这里起心动念他完全知道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67集) 2014/1
阿弥陀佛的法身就是常寂光,在哪里?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没有一法离开自性。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上说得好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所有万法都是自性现的。阿弥陀佛也是自性现的,极乐世界也是自性现的,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,信极乐世界就是信自性,这个要懂。我们真正能断疑生信,然后才能慈心专一,专一重要。佛劝导我们要培养德本,培养德本最方便的方法、最殊胜的方法、最微妙的方法,就是念这句佛号,这句佛号不中断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67集) 2014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