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惟诚与敬-第461集



 印光大师讲的话讲得好,有人向他请教,有没有秘诀能够教我们学佛很快就能够契入?大师答得好,他说:有!诚敬二字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这是印光大师答覆。什么是诚?一念不生谓之诚。我们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,如果还起心动念就不诚。老和尚讲得容易,做起来是真难!如何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着,那是诚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0集)

 你看看十大愿王第一个「礼敬诸佛」,礼敬诸佛学什么?诚敬,真诚恭敬。对一切人真诚恭敬,对一切事真诚恭敬,对一切物真诚恭敬,对十法界依正庄严真诚恭敬,从这儿学。儒家教人,《礼记》头一句话「曲礼曰,毋不敬」,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完全相同。世出世间大圣人教化众生,从这儿入门。没有诚敬,无论你怎么样用功修学,你的成就有限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05集) 2003/4/14

 真诚到极处就是至诚。诚就是决没有欺骗自己的心,不欺骗一切众生,这就是诚心;不自欺,不欺人,叫做诚心。是不是真心呢?还不是!什么叫真心呢?真心里头没有一个妄念,有一个妄念,你的心就不真了,就变成妄心了。

华严经行愿品妙住比丘章(第9集) 1997/7

 修行从哪里下手?看破、放下;最初方便就是不自欺,非常重要,不欺骗自己,不欺骗众生。 「诚敬」,印光大师教的,真诚、恭敬。别人对我虚情假意,我对他真诚,真诚能感化他。绝不可以说,他对我假的,我也对他假的,那你就错了,你就不是佛弟子,你没有慈悲心。他骗我,我不骗他,这样才能够转移风俗,才能叫一切众生回头是岸。

未来道场的展望(茗山长老开示) 1996/11

 曾国藩说过,什么叫诚?一念不生叫诚,一念不生心清净!这个心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,就是心空空如也,连空这个念头都没有,如果有个空的念头,那个心里头还是有一物,那就不空,他里头装个空那就不空了,他还是有,所以说真空观。真空的作用能「断见思惑」,这我们想想是有道理,我们这个心不空才有见思烦恼,如果心空了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,烦恼就没有立足之处,非常有道理。

梵网经(第16集) 1983/11

 念佛求生净土是成佛之道,一定要放下万缘。最重要的,放下执着、放下分别、放下人我,放下一切不善的习气,贪瞋痴慢,这个东西一定要放下。对人要诚敬谦和,要真诚、要尊敬,对任何一个人都要尊敬,要谦虚、要和睦。这四个字做不到,念佛也不能往生,这是大乘教里头基本的德行。

对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职员义工谈话七2006/8/2

 佛教给我们在这一切幻相之中,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?第一要随缘,不攀缘,随缘就很快乐,不攀缘,随缘没有执着,攀缘有执着。不要说世间法里头你要认清楚,佛法功德好事也不可以执着,执着就违背了佛法,把佛法就变成世间法。如果一切不执着,一切法都是佛法,哪一法不是佛法?法法皆是,如果一有执着,一切佛法都是世间法,全错了。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55集)1992/1

 我一生感激章嘉大师,第一天见面,他就教我看破放下,把菩萨修行最重要的原理、原则、纲领传授给我,没有别的,真正功夫放下而已。你要真正能放得下,不要跟任何人去计较,你还有计较的念头,你没有放下。念头都没有,哪里还会有行为?念头是迷惑,行为是造业。我不迷惑、不造业了,所以一切事逆来顺受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92集) 2003/9/10

 至诚心就是决定没有虚伪,决定不是虚假,而一心不乱唯精、唯一。决定没有一个妄念,这才叫至诚心;如果心里面有个妄念,就不诚。所以过去曾国藩先生解释「诚」字的意思,就是说「一念不生谓之诚」。在此地就是你心里面只有一个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一念,这叫做至诚。我们现在修的就是修这个,阿弥陀佛之外还另有一念,自己立刻就觉察到我这个心,诚就失掉了。

佛说阿弥陀经(第18集) 1983

 当然在初学的时候,保持至诚心的时间一定是很少,失去至诚心的时间一定是很多。但是我们要把时间渐渐的给它增多,渐渐的把保持的时间给它加长,能够加到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,都不会有一刹那失去,你这个一心就成功了,就圆满了。

佛说阿弥陀经(第18集) 1983


惟诚与敬-第461集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0611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