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「实相之慧,从大悲生。」真实的智慧是从大悲心生的,念佛的人就是大慈大悲,为什么?要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,得无上菩提,才能广度众生。有一些人念佛功夫不得力,为什么?没有慈悲心,要是有大慈悲心,决定不会退转,决定不会疲厌,功夫必定得力。
节录:
「实相之慧,从大悲生。」我们念佛,念佛的人就是大慈大悲,为什么?要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。为的是什么?为的是明心见性,为的是得无上菩提。得无上菩提之后,为什么?为了广度众生。我自己有智慧、有能力,像佛菩萨一样,应以什么身得度,我们就能现什么身,这度众生才真的叫自在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3集) 1995/5
所以没有见阿弥陀佛之前,我们想度众生,心有余而力不足,纵然发恳切的愿望,智慧、能力做不到也是枉然。修学其他法门,要像佛菩萨一样能够自在现身,谈何容易!即使遇到真善知识,如法修行,经上跟我们讲,要想证得法身大士的地位,至少还要修两个阿僧祇劫,才有这个本事。两个阿僧祇劫是天文数字,我们觉得时间太长了,还是念佛往生净土好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3集) 1995/5
佛在四十八愿明白的告诉我们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皆是阿惟越致菩萨。阿惟越致菩萨就是《弥陀经》里面讲的阿鞞跋致,这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七地以上。我们要是依其他的法门,修到七地菩萨要两个阿僧祇劫;这不费力,超过一般菩萨两个阿僧祇劫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3集) 1995/5
所以有能力分身,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,众生有感,你就有能力应,感应道交,这才能够普度众生。真实的智慧是从大悲心生的,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大慈大悲。有一些人说,念佛功夫不得力,为什么不得力?没有慈悲心,所以你功夫不得力,你要是有大慈悲心,你的功夫必定得力,决定不会退转,决定不会疲厌。念几句佛号就累了,就要休息了,都是没有慈悲心。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3集) 1995/5
大慈大悲样子是什么?不见世间过才是大慈大悲,还看到这个人不入眼,那个人有毛病,慈悲心何在?这是我们学佛同修不能不知道。你们为什么功夫不得力?为什么天天在学,天天在忏悔,天天在流眼泪,没用处,天天犯老毛病?原因你不懂得,这是烦恼习气太深了,遇到事情还是烦恼习气做主,所学习的佛法一点都用不上,关键在此地。
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(第2集) 2005/10
劫难是人心造成的,我们再问谁的心造成的?我自己的心造成的,这个劫难才有救。劫难是他们那些人造作不善,这个劫难没救了,自己也要跟着受难,也没救。决定不能把过失推给别人,好事是别人干的,坏事决定是自己干的,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,自己修行不如法,所以才造成这么一个依报现象,依报随着正报转。真正有大慈悲心、大智慧,要从自己来转变,自己转变,身心世界统统都转变过来,这正是所谓心清净则身清净,身心清净世界就清净。佛法称为内学,内心里面去做功夫。
早餐开示(第74集) 1999/4
你功夫真正得力,你的相貌变了,容光焕发,决定跟平常不一样。你念了几个钟点佛,出了念佛堂灰头丧气的,你不但没有功夫,你在念佛堂打妄想,胡思乱想。所以看你的容光、看你的表情、看你的态度,就知道你的功夫得力不得力。所以一切方便门中念佛是第一殊胜方便,如何能做到功夫得力?慈悲。所以你要记住,爱心是根本,慈悲是本,方便就得力,如果没有慈悲,那个方便门不得力。
早餐开示(第120集) 1998/9
你们进念佛堂很诚敬的念,念得还不得力,你没有慈悲心,所以你功夫不得力。同样一个道理,要上台讲经,也要用功,功夫为什么不得力?没有慈悲心,所以你上台讲经也讲不好,要有慈悲心。今天给诸位特别提出来慈悲方便,你的功夫才得力,有慈悲又有方便,这就行了。两者不能够偏废,少一个都不行,一定要慈悲方便具足,我们的心量才能拓开,才能过佛菩萨的生活,入佛菩萨的境界。
早餐开示(第120集) 1998/9
好的相一定是好的思想的波动,好到极处无过于念佛。人家问你念佛有什么好处?你要表现给人看,释迦牟尼佛念佛,「威光赫奕,如融金聚,又如明镜,影畅表里」。如果你在念佛堂里面,你念得容光焕发,光彩夺人,让人一见你就生欢喜心,你念佛功夫就表现在外面。愈念愈年轻,愈念身体愈健康,本来身上有很多毛病,这一念什么病都没有了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27集) 1998/9
你病从哪里来的?病从妄想上来的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贪瞋痴这叫三毒,用现在话说是病毒。你心里面有病毒,外面环境浊恶。浊是什么?外面环境染污;恶就是念头不好,起心动念不是善念。外有浊恶就是有污染,内里面有三毒,内外交感,你怎么会不生病?你生病的程度与你内外交感决定成正比例。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,里面把病毒洗干净了,把贪瞋痴拔掉,跟诸位说,外面环境立刻就改变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27集) 1998/9
所以我们必须要明了、要肯定,心地清净光明,你就不受污染,不会接受污染,绝对不会遇到这些毒害。佛家教人要生大慈悲心,大慈悲心能解毒,能将所有一切毒素化解,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。所以念佛真的念佛功夫得力,念佛最重要的心口要相应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27集) 1998/9
有大慈悲心,功夫必定得力-第1232集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1382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