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不如意事常八九,那就得忍辱。忍后面还要加个「让」,能忍能让才能成就道业。功夫愈深愈显出忍让的深度、广度,能忍才能进步,忍就是进步,帮助你德行向上提升,帮助你烦恼渐渐远离,帮助你智慧渐渐增长。
节录:
《金刚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,可见忍非常重要。佛法传到中国,译经的这些法师把忍下面加个「辱」,辱是中国字。为什么加这个字?因为中国人把辱看得很重,在过去读书人、士大夫的阶级,有所谓「士可杀不可辱」。士是读书人,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,侮辱不可以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69集) 2009/11
侮辱可以忍,还有什么不能忍的?这才于《般若经》上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就相信了,你得有耐心!耐心的反面就是心浮气躁,心浮气躁不但修道不能成就,学世间法,我们讲求学,也很难成就。世出世间圣人对这个字都非常重视,没有一样不能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69集) 2009/11
我们在这个世间,无论在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真的,古人讲的「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,那你就得忍辱。忍后面还要加个「让」,能忍能让你才能成就学业,才能成就道业。功夫愈深愈显出忍让的深度、广度,能忍才能进步,忍就是进步,帮助你德行向上提升,帮助你烦恼渐渐远离,帮助你智慧渐渐增长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69集) 2009/11
『忍辱』是讲的耐心,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,不畏艰难,做事情哪有那么顺利的;又有说「好事多磨」,磨就是障碍,古今中外圣哲前贤都有这些例子,我们今天遇到一些困难算什么。我们读释迦牟尼佛的传记,在《大藏经》里面,《释迦方志》、《释迦谱》是最古老的佛陀传记。他一生遭遇的困难非常多,成了佛,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初成佛?不是。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4集) 1998/7
《梵网经》上告诉我们,他这一次到我们地球上来示现是第八千次了,他常来!来了八千次示现成佛,还有这么多障碍,还有这么多的困难,这是告诉我们后学,我们要有耐心,要能够突破,要能够承受、忍辱,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们都要忍下去。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想想释迦牟尼佛,想想过去这些祖师大德,哪一个不是在一生当中受许许多多折磨而后才成就的。要是一生没有受过折磨,一帆风顺,好像一个都没听说过;都是经过许许多多的磨难,然后才成就,我们要记取、要学习。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4集) 1998/7
为什么能忍?知道一切法空,好的事情也是空,恶的事情也是空,到最后都归零,大家都平等。常常有归零的念头,有这个概念,你在什么环境里头不会发脾气,怨恨恼怒烦统统消失掉了,这人讲真正有福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20集) 2012/1
这个忍也有三种,身口意,身要忍,口也要忍,念头也要忍。这三个说法也非常之好。身忍,别人打你的时候,就像什么?我们在《金刚经》上看到,歌利王割截身体,那是身忍。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段故事在《涅槃经》里面,举这么个例子。这就是说别人无缘无故的伤害你、打你,能忍,杀你也能忍,这是属于身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1集) 2007/6
口忍,就是别人的毁谤、辱骂,你能够不生瞋恚,没有报复,这是忍。第三种是意忍,这个意是不但没有报复,而且没有丝毫怀恨的念头,这是意忍,心里面没有。所以这是忍原本的意思,身口意都要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1集) 2007/6
忍是定的前方便,不能修忍辱,你就没有办法得定;换句话说,你的清净心不能现前。清净心从哪里来?清净心从忍辱来,这一定要懂。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,无论是自己的日常生活,或者在工作上,处事待人接物,谚语常说不如意事常八九,你要不能忍,这个日子怎么过?所以一般人的确生活在痛苦当中。怎样你才能得到乐趣、得到生活的快乐?忍辱能带给你快乐。所以我们学佛要想在这一生成就,那就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1集) 2007/6
大乘教里通常讲两种忍,第一种「众生忍」,于一切众生没有瞋恚心、没有恼害的心,即使众生加害于我,我能够忍耐。蚊虫来咬你,一般的时候,一巴掌就打死了。这时候就看你是不是菩萨?菩萨以六度心对它,它到这里来也是来托钵,也是来讨一碗饭吃。它来叮你,你就供养它,供养它是修布施;它咬你,你没有瞋恚心是忍辱;你不杀它是持戒,你看看六度前面三个都修了!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1集) 2007/6
你一巴掌把它打死,三个都没有了,你布施也没有了,持戒也没有了,忍辱也没有了,对一切众生。这个说法很好,应当要学习。对什么样的小动物都如此,何况对人!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1集) 2007/6
第二种叫「无生法忍」,这个高!无生是什么?一切法不生不灭,无生当然就无灭。你能够对佛所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这个道理,你能不动心吗?不怀疑,我相信佛说的话,我相信佛没有妄语,佛讲的话一定是真实。所以对无生法,这个忍有同意的意思、有认可的意思。我同意佛的说法,虽然不是我的境界,我能信得过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1集) 2007/6
另外,这个众生忍说得更详细一点,对于别人的恭敬供养能忍而不执着。这个忍就是不执着,有感恩的心,不能没有感恩。在这个事情里面生起贪恋,那就错了。受别人瞋骂、打害,不生瞋恚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1集) 2007/6
对于法忍,大自然的灾害能忍,不怨天也不能尤人。为什么?因素太多,现在自然灾害多,因素至少一半以上是人为的,也就是人不知道爱惜自然环境,任意的破坏地球生态平衡,造成严重灾难。能够忍受,不怨天不尤人,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,使自己的烦恼不生,心安住在道业上。我们念佛人,无论遇到什么灾难,顺境也好、逆境也好,都要安住在佛号之中,安住在经教里面,这就对了,这样就没有过失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71集) 2007/6
「菩萨悉能忍受一切诸恶,无动摇等」,这是举逆境、恶缘。你要不能忍,这日子怎么过?忍辱波罗蜜,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,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,顺境、善缘要忍,忍什么?不起贪爱,这个少,多数的,逆境、恶缘要忍,不生瞋恚。这是修行功夫,功夫就是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待人接物,修心平气和,这要靠忍辱功夫,圆满的忍辱才能达到。心平气和好!为什么?你生智慧,不生烦恼,你积功德,不坏功行,你积功累德。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36集) 2009/5
如果真正能保持三年五载、十年八年,你开智慧了,真的像佛在经论上常讲的,烦恼轻、智慧长,那你这一生生活肯定是幸福美满,这是从忍辱波罗蜜里面来的。忍辱怎么修?后面这个字好,无动摇等。那对于修净宗就更殊胜,常常想着什么?极乐世界是我的老家,家在西方,阿弥陀佛是我们家的大家长,诸上善人是我们的亲朋好友,到这个世界来是观光旅游的。观光旅游何必认真?无论是顺境、是逆境,善缘、恶缘,过两天就走了,无论什么境界现前,都不动心。常常想着家在西方,那你就什么都能忍,什么都不在乎。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36集) 2009/5
能忍能让-第1237集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1387/pid/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