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我们知道世间人,没有一个人不求福报。福是从哪里来的?福是自己修来的。修什么?修布施,修供养。布施跟供养是一桩事情,只是在用心上有一点差别。我们一般凡夫,对尊长、对佛菩萨我们供养,对平辈、对普通的人就叫布施。由此可知,供养的时候,心地真诚恭敬,布施的时候,恭敬心就下降了;甚至于完全没有恭敬心,还产生一些傲慢心来布施,但是都能够得福。当然,以恭敬心来修布施,也就是来修供养,得的福报格外的殊胜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7集) 1998/4/25
阿修罗,这一道的人,不管他是在哪一道,福报大,为什么?他前世修福,他修十善,他修福、修布施,所以福报很大。为什么会变阿修罗?佛说三个重要的因素,第一个是傲慢心重,他不服别人,一切都是要带头,第二个嫉妒心重,第三个怀疑心重,疑心很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53集) 2007/10/23
修布施,肯做好事,傲慢心很重,心不柔和,处处要跟别人竞争。像我们佛门里面,过年快到了,大年夜烧头一炷香,多少人都在争。有竞争的心,将来果报都是阿修罗道。好胜、好争,嫉妒心很重,处处他都要站在第一,你把他摆在第二,他就不高兴,他就来找你麻烦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87集) 2005/12/27
中国传统教学里头《易经》,六十四卦只有谦卦六爻皆吉,它没有过失。每一卦都有吉凶,只有谦卦纯是吉,没有凶。六十四卦纯吉无凶,只有这一卦,谦卦,谦虚恭敬。我们用谦虚恭敬来修布施供养,决不堕阿修罗道。阿修罗如果不学佛,福报享尽了,没有不堕三途的,这要看清楚,要相信佛所讲的不是假话。对人恭敬决定有好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87集) 2005/12/27
普贤菩萨不说布施,他说供养,为什么?普贤菩萨认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所以不敢说布施,全是供养。这是什么?把自性的性德,恭敬心是性德,不是学来的,自性里头自然有。见性的人性德完全就露出来,所以他对一切众生是供养,一切众生是未来佛,不敢轻慢。
八相表法的启示(第11集) 2012/12/27
供养跟布施是一样的,事上讲一样的,用心不一样,用恭敬心叫供养,普通的一般心就叫布施。所以布施多半是得福报,但是供养有功德。为什么?你是真诚心,它跟功德相应。财供养得财富,会把自性里面的财富引出来;法供养得智慧,也能引发自性智慧;无畏供养得健康长寿,能把性德里面的相好引出来。怎样才能引出来?真心,带着一点妄心就引不出来。什么是真心?完全是利他,不要自利,自利决定是妄心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89集) 2011/7/11
尽心尽力供养,供养的福比布施的福殊胜太多了。所以事相上一样,果报上有很大的差别,修供养是法身菩萨、是诸佛如来;修布施得六道的福报,得十法界里面的福报,通常我们讲九法界,没有办法契入一真法界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74集) 2003/3/21
所以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,为什么?菩萨修布施,普贤修供养,同样的布施,一个是有真诚恭敬心,一个是差一点,所以他就成不了佛。既然布施,为什么不用恭敬心?用恭敬心就变成普贤行。没有恭敬心,你的布施就是普通一般菩萨。这个道理要懂,同样布施就是那个念头差一点点,所获得的果报大大不相同。
对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职员义工谈话十2006/12/6
我们不能修圆满的因,怎么能得圆满的果报?圆满的因怎么修?在心上修。事上修,怎么能修得圆满?不可能。心上!譬如说布施,你看看《了凡四训》里面讲的,有一个女孩子在寺庙里面布施两文钱,她那个功德是圆满的,心地真诚,一丝毫求回报的心都没有。我布施希望我得福报,带有条件的,附带条件的;布施无条件的,恭恭敬敬、欢欢喜喜得大福报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53集) 2002/9/20
以后做了王妃,傲慢心起来了,再到寺庙布施黄金千两,福报小。为什么?没有那种真诚。所以圆满的福报是从心,如果真的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、未来诸佛,你布施一文钱的功德都是遍虚空尽法界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53集) 2002/9/20
懂这个道理都是度自己,离分别执着,不执着我能布施。人要想想,我布施,他接受我布施,我布施多少东西、多少财物,或者是我教别人,我有多少才艺我来传授给别人,只要一着相就会生傲慢心,这不知不觉。为什么?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,遇到缘它自然就起现行,不知不觉傲慢就生起来。
丁亥年腊月三十讲话2008/2/6
像诸佛如来要灭度一切众生,这是大布施。度一切众生加个「灭度」,那个灭就是一定要帮助众生成佛,灭是灭烦恼;灭见思烦恼,灭尘沙烦恼,灭无明烦恼,那就成佛了。这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圆成佛道。可是又说「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」,他的心里确确实实没有一个意念他在度众生,没有。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57集) 1992/1
事情做不做?做,虽然认真努力不休息的在做,心里头干干净净,没有一丝毫的污染,这就对了,这就正确,那叫勤修善根供养。所以不是勤修善根,你利益众生还有限度的,因为他发的这个心不清净,他是需要有报酬的,有施有报这个意念不清净。他所修的有限,他所得的也有限,这不能利乐一切众生。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57集) 1992/1
施无傲心-第464集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0614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