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一切法从恭敬当中求-第1238集



  法语:

  世出世间法都是从恭敬中求得的,儒家教学,《礼记》头一句:「曲礼曰,毋不敬」;佛法里面,十大愿王头一句:「礼敬诸佛」。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有圆满的成就,根基就是在「敬」字,真的是一分诚敬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十分利益。

  节录:

  修学功夫得不得利益,完全决定在自己学习的态度。现代人有许多重视修学的方法,方法固然重要,修学的心态更重要。成功,修学的心态要占百分之九十,方法充其量占百分之十而已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36集) 2000/7

  心态里头最基本的是尊师重道,你对老师要有圆满的信心。印光大师说得好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关键在真诚、在恭敬,尊师重道,我们自己才能得到。对善知识存轻慢心,你只能学到方法,你得不到实质。所以世出世间法都是从恭敬当中求得的,儒家教学,《礼记》头一篇打开,头一句:「曲礼曰,毋不敬」;佛法里面,十大愿王头一句:「礼敬诸佛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36集) 2000/7

  诸位必须要晓得,我们自己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有个成就,有一点大成就、圆满的成就,根基就是在「敬」字,真的是一分诚敬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十分利益。绝对不要误会,尊师重道是老师要我们尊敬,那你错误。老师如果要求学生对他恭敬,这个老师不是善知识,为什么?名闻利养没有放下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36集) 2000/7

  老师要求你尊师重道,这个尊敬是你的性德,唯有性德显露,修德才圆满。佛家终极的目的是明心见性,见性是一定要靠性德,孝敬是性德,你没有孝敬的心,你就永远不能见性,你学得再多、学得再好,佛法里面讲,那是世智辩聪。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,遭难!什么叫遭难?永远不能明心见性;换句话说,你永远不能超越三界六道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36集) 2000/7

  经典上字字句句意味无穷,为什么一般人看不出来?看不出来是对它没有尊敬心,这一点重要。印光大师说得好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在经典上非常明显,一分诚敬你能看出一分意思,十分诚敬你能看出十分意思,不一样!为什么这个经典有这么奇妙?没有别的,经典从自性流露出来的。自性什么都没有,一法不立,你诚到极处,就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之后,字字无量义。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从恭敬中求,你才能求得到,心浮气躁求不到,要轻视古人,那更求不到,那与你一点缘分都没有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85集) 2010/11

  你要说佛教是宗教、是迷信,佛菩萨来跟你讲经说法,你也听不懂,你也会排斥。这也没有离开经典上一个总的纲领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所以你在佛法里想得多少东西,不要问别人,问你自己有几分恭敬心,你就能得几分,展开经卷就明白了。我们初学佛的时候,特别是初学讲经,这老师教我们,上了讲台翻开经典,觉得没有东西好讲,参考别人的注解,讲这些东西;学的时间久了,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再拿这个经本来讲,觉得这里头意思就很多;学个五十年、六十年,再来看的时候,这里头意思讲不完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85集) 2010/11

  还是这部经,没变,为什么?恭敬心年年在增长,对佛恭敬、对经教恭敬。对自己有恭敬心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统统恭敬心都起来了,那怎么会一样!这是什么?跟法性愈来愈贴近。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人性本善,跟人性本善愈来愈接近。如果不恭敬,不恭敬与人性本善愈来愈远,那你就完全不明了。明白这个道理,才晓得世出世间法大根大本就是孝敬。孝养父母,尊敬师长,这个重要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85集) 2010/11

 《礼记》一开头就教敬,「曲礼曰,毋不敬」,普贤菩萨十愿第一句话「礼敬诸佛」。你看《礼记》是世间法,《华严》是出世间法,世出世间都把礼敬放在第一。净宗修学指导最高原则是净业三福,净业三福不限定是净土宗,它后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,说这个净业三福是「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」。那我们就晓得,这三条十一句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修行到最后成佛总的指导原则,你说这个多重要!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85集) 2010/11

  第一条前面两句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我们就晓得,这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。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孝亲尊师,他所有一切再殊胜的德行都不能够成立,为什么?他没有根本,没有根本就不足以取法,不能给世间众生做榜样。有根有本,他任何事业都没有,值得人效法。我们看《二十四孝》,这里面有许多孝子,一生当中并没有什么事业辉煌的成就,为什么还把他列入教科书里教导后人?他有根有本。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85集) 2010/11

 《礼记》一开端把我们的毛病指出来了,这毛病是通病,我们都有,你要想真正修德,这毛病要除掉。第一个是傲慢,傲慢人人都有,哪个人说我没有傲慢,那就是他的傲慢。你要没有傲慢,至少你是阿罗汉,阿罗汉还有傲慢的习气,你就晓得这个东西难断。为什么你有傲慢?傲慢从哪来的?在佛法里面讲,贪瞋痴慢叫俱生烦恼,跟你生命的起源是同时的。换句话说,开始有你那一天,傲慢就跟着来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85集) 2010/11

  所以,一切法从恭敬当中求。在佛门你看所有的忏仪,第一句话「一心顶礼」、「一切恭敬」。这一切恭敬不但对一切人,一切菩萨更不说了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、对山河大地,一个真诚恭敬心,才能够感受到弥陀光明普照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07集) 2010/11

一切法从恭敬当中求-第1238集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1388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