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禅定的定义,《金刚经》世尊给须菩提所讲的两句话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不取相叫做禅,不动心叫做定。相有没有?相当然有。相可不可以接触?可以接触、可以应用,心里面决定不能染着;换句话说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你能够保持你的清净。
四十华严(第18集) 1977
就像六祖所说的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那是禅。一天到晚在六尘里面打滚,不染,禅家所谓「百花丛中过,片叶不沾身」,那是比喻,比喻说心里面决定没有染污,这是禅。应用当中自己的心如如不动,不动是真心用事,那个动是妄心不是真心,这是禅定。
四十华严(第18集) 1977
于是你就明白了,早晨起来穿衣吃饭都是修定修慧,随缘。我想吃什么,想吃那个,你就被外面诱惑了,你就定没有了,慧也没有了。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,这一天所接触的境界里,统统如如不动,清清楚楚,叫定慧等修。修到不起心不动念,恭喜你,你成佛了;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你是菩萨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19集) 2013/8/31
不是不接触,不接触怎么修法?一定要接触。宗门有句话说得很好,比喻说,「百花丛中过,片叶不沾身」,百花是比喻花花世界,你在这个里头走,身上干干净净,一片叶子都没沾到。菩萨哪里都去,什么地方都去,去修行,去考验,如如不动,清清楚楚,这叫修定,修慧。定慧等学,这叫禅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19集) 2013/8/31
定就是不动心,慧就是照得清清楚楚,心起作用像一面镜子一样,照得清清楚楚,里面痕迹都不着。凡夫的心像照相机,落印象,一照就落下去了;菩萨的心像镜子,不落印象,照得清楚,印象不落。我们每天早晚照镜子,就要想到用心如镜,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事物,心像一面镜子,这一天痕迹也没着到,干干净净,这叫佛。处理一切事情你用清净心,那是智慧处理,一丝毫没有错误。你要想怎么处理、怎么处理,那是用的知识,知识处理问题有局限性,而且有后遗症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19集) 2013/8/31
所以我们在行门里面,也就是日常的功夫,大家特别要注重在放下。 「放下」,又怕同修们产生误会,是不是什么事都不要做了?什么事都不要做了,那就变成消极了。放下,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,是叫你在心上放下。事上面,做得更积极,更认真,更圆满。所以佛法是积极的,不是消极的,这才受到十法界一切众生普遍的欢迎,真实的利益。
金刚般若与净宗修学(第3集) 1996
所以诸位听放下,好了,明天你也不上班了,家里也不烧饭了,那成什么话!这个佛还能学吗?这个就错了!放下是放下妄想、放下分别、放下执着、放下自私,凡是与性德相违背的,我们统统放下。当然「贪瞋痴慢」是更要紧的,叫你放下这些。用「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大慈悲心」来工作,谁不欢迎?你的工作一定更认真、一定更努力,一定做得尽善尽美,而被一般人赞叹羡慕,这才叫放下!所以这个地方不能够断章取义,不能够错会了意思。
金刚般若与净宗修学(第3集) 1996
《金刚经》上,佛教给我们: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」「无所住」就是放下,生心是什么?生心是提起要生度一切众生的心。这个「度」,也怕一般人看到产生误会。我们换个名词,就是帮助一切众生。譬如你是家庭主妇,你肩负起这个责任,帮助一家人生活过得更好,生活过得更圆满,尽心尽力把家事做好,那叫生心。由此可知,佛法不消极,这种生心是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个度就是服务的意思。这个服务是没有代价的,不求报酬的。
金刚般若与净宗修学(第3集) 1996
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下定决心再也不搞生死轮回,决定求往生。怎样才能做到?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。放下不是说你什么事都不做了,那你就完全误会了,真正放下的人,他的生活更充实、更美满,他的事业更认真、更努力。那这么说不是没放下吗?事上不要紧,没有障碍!障碍在哪里?心上!心上不能牵挂、不能有,心要空。
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(第1集)
《华严》上教给我们「理事无碍」,「理」是讲心,「事」是讲相,一切现象与你这个心没有妨碍,心要清净,事要去做。不但理事无碍,而且佛更告诉我们「事事无碍」,这才真正得到大圆满、大自在,这是真实智慧。 《般若经》上常讲,菩萨做一切事,心里面若无其事。
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(第1集)
《华严经》上五十三参,菩萨给我们示现,示现在各行各业,每一个人生活方式不一样,工作状况也不一样,都是法身大士,都看破了,都放下了。都看破、都放下不是不做事,做的反而更认真。于是我们才真正明了,什么叫一切为佛法、一切为众生。一切为佛法就是心里头无罣礙,心里头若无其事,这就是为佛法。
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(第1集)
「法」是一切法,「佛」是觉。一切法里面包括佛法,世法、佛法之中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这就是为佛法,这是自度。一切为众生,这是度他。给众生作个好样子,作个榜样,这就是示现,这是利他。佛法不是凭口说,要做到。怎么个做法?没有一定,法无有定法可说,也无有定法可行。那标准在什么地方?标准在观机。譬如我们在今天这个社会、这个时代,仔细观察这个时代的众生,他有些什么毛病,我们怎样去帮助他,帮助他把毛病纠正过来,这就叫佛法。
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(第1集)
百花丛中过,片叶不沾身-第465集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0615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