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教人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。世出世间一切法要想成就,关键就在忍辱波罗蜜,小忍就有小成就,大忍就有大成就,不能忍就没有成就,要能忍受。彼此不能容忍,不但自己不能成就,还害了社会、害了别人,贻误众生。所以世尊在六波罗蜜里面,对于忍辱波罗蜜讲得多,特别重视,特别劝勉,让我们平心静气,这样对于一切法才有能力融会贯通。忍耐是修定的前方便,也就是修定的预备功夫,定能生慧,慧才能解决问题,才能够自度度他,这个重要。
太上感应篇(第127集) 1999/11/9
忍是大德,所有德行里头它是第一,能成一切善法,能遮一切恶法;遮是把它止住。佛教菩萨六波罗蜜,忍是核心,如果没有忍辱,你的精进、禅定、般若统统没有了。你看看精进、禅定、般若是从忍辱波罗蜜里面生的;你能布施,你能持戒,你不能忍辱,你所修的是三界有漏的福报。由此可知,忍辱重要。这一部《金刚经》,佛教菩萨六波罗蜜,布施、忍辱说得最多,我们要懂得佛说法的义趣。
太上感应篇(第174集) 2000/3/15
接触众生,今天这个意见不对了,明天那个又不舒服了,断烦恼就在这里断。那些不如意的境界,全都是佛菩萨示现的,要把你烦恼在境界里磨平,这叫菩萨修行,菩萨就是这个修法。哪一个人跟我是冤家对头,见到我就要找我麻烦,要骂我、要整我的,你可不能说我躲避他,躲得远远的,那就错了。为什么?他就是来帮助你断瞋恚烦恼的。你要是躲避离开了,换句话说,你就不愿意断瞋恚烦恼。
大智度论大意(第30集) 1980/1
愈是不愿意见的人,要常常见他,常常来忍受,他骂我、他打我、他怎么样侮辱我,我都忍受。在这里学什么?学忍辱波罗蜜,在这里修平等心、修清净心、修成佛之道。如果人家跟你瞪眼,你就要跟人家吵半天,那你不是学佛,你是学烦恼。你的智慧到什么时候才能现前?你的烦恼习气到什么时候才能断除?那真是遥遥无期。你要是果然能够会,一切境界里面天天接触,天天在里头锻炼,链到如如不动,给诸位说,功夫用得勤的,三、五年就入很好的境界,入菩萨道。
大智度论大意(第30集) 1980/1
「《瑜伽论》曰:云何名忍,自无愤勃,不报他怨,故名忍」。这个自无愤勃就是发脾气,不能忍。这个就是遇到再难的事情,对自己伤害再大的事情,能如如不动,这是忍。不报他怨,别人恶意的毁谤、侮辱、障碍、陷害,没有报复的心,能够原谅对方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98集) 2012/4/18
遇到这些事情,自己认真反省,我有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,为什么他会以这种行为对待我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让我们有个好好反省的机会,这是成长自己。我如果没有,这就是误会,也许有人恶意挑拨,这就不必计较,等他慢慢气消了,他想想你是这样对待他,他有良心的话,他一定受良心责备。会不会给你道歉?真正有学问、有智慧的人,他会;没有学问,没有智慧,那就是爱面子,知道错了,不能承认,这面子下不来,也要原谅他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98集) 2012/4/18
他家有喜事,我们听到也欢喜;他家有困难,我们听了也会受难过,总都是熟人!帮助他。他还没转回来,我们帮助他,他不会接受,找别人去帮助他,不要提我们,好事!到他以后真正明白的时候,那就受感动了。永远不能用恶意去对人,对待自己的冤亲债主都不可以,何况对一般人?这是忍辱成就功德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98集) 2012/4/18
现在在这个世间,虽然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都有许许多多障碍,可是对一个真正懂得修行的人,未尝不是好事情。逆境恶缘,我们在这里头修忍辱波罗蜜、修看破放下,对自己利益太大了。为什么?业障快速的消除。特别是受冤枉,我们没有做这个恶事,人家来造谣生事,这消业障是最大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60集) 2004/4/21
我们要知道,我这一生虽然没有做这个恶事,他来毁谤或者来陷害,那是消我们过去世的业障。我这一生没做,我可能前生做了、前世做了,无量劫以前累积的业障,在这一生都能消除,好事不是坏事。所以对于这些人一定有感恩的心,我们这一生都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你说这多好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60集) 2004/4/21
业障消除,智慧就增长,智慧增长,无论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自在,清净快乐。你对于现实的环境,甚至对未来的环境,你都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是智慧。所以现前就受清净快乐,这与西方极乐世界就起感应道交,我这个业报身终了的时候,必定生到极乐世界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60集) 2004/4/21
如能忍辱,则入道不难-第478集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0628/pid/9.html#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