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法要契机-第1254集



 法语:

 我们害的是什么病,就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。药很好,不对症,会害死人!佛法也是如此,要契机,才能帮助人开悟、证果。要是不契机,就把人的法身慧命断掉了,那个过失比杀人的身命重。

 节录:

 度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,又不能执着度众生的相,你要是著了度众生的相,那你就烦恼无边。佛门也有句话说,「好事不如无事」,那还度什么众生?那就没得度,不度众生了。佛祖句句话都是药!他说这个话,对什么人说的,他这个药是治什么样的病人,那个人害的什么病。我们现在连好事都不愿意做,这叫好事不如无事,那就糟糕,药用错了。我们现在要鼓励人多做好事,《金刚经》上不住相,应无所住而行布施,劝你做好事。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8集) 1995/5

  可不能听庞居士的话,好事不如无事,庞居士是治另外一种人,喜欢做好事,着相;着相,生烦恼。所以,他那个话是治什么病的,是对哪一种人说的,我们要搞清楚,我们是什么人,我们害的是什么病,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。诸位要知道,佛法好,就跟药一样,药很好,随便吃吃,不对症!佛法也是如此,法要契机,才能帮助人开悟、证果。法要是不契机,就把人的法身慧命断掉了,那个过失就重。

金刚般若研习报告(第8集) 1995/5

  大家要想念佛有成就,像过去那些已经成就往生的人,将来没有病苦,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,很潇洒的就走了,那些人的那个境界我们做得到。怎么做?肯放下就行了;你不肯放下,那你做不到。所以说,身心世界,一切放下。别人的事情,我能不管的尽量不管,我职责之内需要管的,那没有法子,非管不可,这是世间法。能不管的我再管,这是我多事。还有一点,管别人的事,他肯接受的我管他,他不肯接受的决定不管。

无量寿经﹙一次宣讲﹚(第17集) 1987/10 

 老师教学生也是如此,我们过去在台中,李老师对待学生,肯接受老师教训的,老师对他没有好面孔,有打有骂;不能接受的学生,老师对他非常客气,对客人一样,合掌令欢喜。他不能接受,你说他几句他生气;说重了,下次不来了。所以怎么办?不说,看到欢欢喜喜,点点头,请坐,就是这样的,不破坏他的善根。因为他欢欢喜喜的,他每天来听经,总能种一点善根。你说他几句说重了,他永远不来了,把这个人闻法的机缘断掉了,这是不慈悲。

无量寿经﹙一次宣讲﹚(第17集) 1987/10 

 所以我们对一个人说话,责备一个人,是看那个人够不够资格,不够资格决定不说,所以说是说法要契机。平常我们谈话也都要契机,俗话常说「话不投机半句多」,话不投机,有的时候得罪人,那个人怀恨在心,多少生、多少世那个怨都解不开,你说多麻烦。所以言语要谨慎,决定不能够跟人结冤仇。所以责备一个人,关系非常之深,你看在古人,如果不是自己的子女、至亲、好友,决定不会说责备的话,只有恭维称赞。至亲好友里面还要看他接受的程度,他能接受一分,只能说一分,说两分、三分就变成仇人了,不能说重。

无量寿经﹙一次宣讲﹚(第17集) 1987/10 

 他要能够接受十分,你只给他讲了八分,你对不起他。为什么?他能接受,就是他能够改过自新;不能改过自新,这个话说得就没有意义。像当年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,我们在《永思录》里面看到,也是有一位法师,看到出家人不守清规,败坏佛门,很多。印光大师德高望重,这位法师就请印光法师出来,对这些人教训教训。印光大师回答,他说「如果我说了他的过失,他要能改,就堕地狱我也肯干;如果说了他又不改,那我何必说他?」

无量寿经﹙一次宣讲﹚(第17集) 1987/10 

 所以印光大师不说人家过失,看到你做错了事情,不说。为什么?说了你不会改;不改,反而还要加怨恨,还要毁谤,换句话说加重他的罪业,这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去做的。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,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,真的有很深的学问在里头,言语有分寸的,不是随便讲的。

无量寿经﹙一次宣讲﹚(第17集) 1987/10 

 诸佛菩萨在十方世界帮助众生,所谓是「随类化身,应机说法」。众生族类不相同,程度不一样,佛说法最重要的是契机,因此佛现身说法所说的是有限,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也是有限的。可是净宗法门、念佛法门,所谓是「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」,上至等觉菩萨,下至阿鼻地狱众生都适合,就是它契机普遍,哪一个法门都不能够跟它相比,普应群机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97集) 2000/8

 所以一切诸佛不论现什么样的身形,没有不讲净土教的,没有不教导人修学这个法门,这是无比殊胜。只要能信、能解、能发愿、能依教奉行,十念必生,闻名信受一生成就。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殊胜?没有了,所以说独妙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97集) 2000/8

 选择法门要契机,也就是适合自己修学,学起来不太难,自己欢喜,一生当中可以成就,这叫契机。这个法门太难,对你来说太生涩,不容易成就,叫不契机。一定要选择我们欢喜的法门,学起来容易,很轻松。譬如念佛法门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11集) 2013/3

 念佛法门种类很多,我们所选择的,谛闲老和尚教给锅漏匠的这个方法,我选择这个,我很欢喜做到。就是一心专念,念累了休息,可以躺在床上休息,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,不分昼夜,什么时候疲倦什么时候就休息,什么时候休息好赶紧起来接着念,一点压力都没有。这个方法适合一切人,男女老少、贤愚不肖,个个合适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90集) 2014/1

 真要放得下,什么事情都别管。锅漏匠三年成功,我们相信三年决定成功。三年一千天,古人教给读书人,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我们念佛念到一千天,肯定见佛。也许功夫得力的,真肯放下的,大概不要一千天。所以这里一定要相信自己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90集) 2014/1


法要契机-第1254集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1404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