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佛教里头没有造物主,他讲到万物从哪里来的?是你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。这个道理就太深了,是你起心动念变出来的。这个问题,佛就讲了一辈子,把它讲清楚、讲明白了,被今天的科学家承认了。今天量子力学家他们承认,他们最近三十年研究所得到的结论,佛经上全有,他们感到很惊讶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69集) 2013/2/9
物跟心是一体,不能分,现在出毛病就是分开的。怎么办?物理不能解决物理问题,要用心理解决物理问题,所以提出「以心控物」。我们的心正常,物质现象就恢复正常,这个我们在学习当中也常常谈论的。所以,我们的心要正常,决定不能反常。正常的标准,是中国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,正常的;在佛法,是五戒、十善、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,这正常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69集) 2013/2/9
六祖惠能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那是自性本定,不到这个境界,惠能大师这句话说不出来。他没有学过经教,经教里头有真心离念,真心里头没有念头,那就是自性本定。有念就有动,有波动现象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75集) 2012/6/12
我们最大的麻烦就是念头,古人比喻「心猿意马」,我们的念头像猴子一样,猴子是不安定的,动作很多的,用它来比喻我们的念头像猴子一样。你怎样把它控制住?你怎样叫它不动?不动就是真心,动就是妄心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75集) 2012/6/12
《金刚经》上说,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无所住就是不动,不住我,也不住我所。这是个什么样的境界?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的境界,他确确实实自住于不动地,不动地的菩萨是八地菩萨,八地以上都不动了。所以用不动心去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诸佛如来。要相信这是我们每个人本有,佛有,我们都有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521集) 2012/9/18
我们会动就是我们忍不过,为什么忍不过?这个不能忍的习气太重了。一接触就起心动念,眼看到了起心动念,耳听到了起心动念,接触到了立刻就起心动念,这就是凡夫。所以我们长时间的修行得不到一个结果。原因?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个心控制住、起心动念控制住。控制不住,这就叫没功夫,一点定力都没有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521集) 2012/9/18
你能把一切妄想放下,心就定了,心本来是定的。惠能大师讲「何期自性本无动摇」,佛给我们讲自性本定。由此可知,动摇就不是本定,心好像水一样,水本来是平静、清净,平等、不起波浪的。动摇,动摇就起波浪,小的动摇叫波,大的动就是浪,波涛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30集) 2007/9/13
心要正,行就正。心是体,行是起用。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,言语是口的行为,身体动作是身的行为,行为无量无边,总不出身、口、意这三业。心行不正就是六道,心行正了就超越世间,这个正的标准在这个地方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02集) 2014/9/1
正念是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,叫正念。正念无念,有念就不正。但是也不能有个无念,有个无念还是有一念,什么念?有个无念。无念也没有,难,这个法子太难了。那怎么办?阿弥陀佛有办法,阿弥陀佛教导我们,把你的心里只供养一尊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,这也算是正念。好!你能够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,除阿弥陀佛之外,生活当中、工作当中确实没有一个念头放在心上,事情干,干完就完了,不放在心上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102集) 2014/9/1
你的心在道上,在你修学那个法门上,我们念佛人心里就一句阿弥陀佛,内外都不动心。一定把这个世间看作是什么?我们到这来,来旅游的,这是旅馆,这不是我的家,所有一切都不是我的。我现在住在这个旅馆里,什么我都可以用,但是所有权是人家的,不是我的,我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。对于一切境缘没有贪恋,也不会怨恨,随缘!几天就要走了。好很好,不好也好,没有一样不好,要用这个心态去看,不生妨碍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73集) 2012/4/5
不论外面环境是什么,永远保持自己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。能保持得住,心在道上。什么是道? 「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这是道,大道!这是性德,这是自己的真心本性。一切时一切处,不失真心,不失本性。在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这叫随缘。这里头没有攀缘,随缘跟攀缘从这个地方生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02集) 2002/12/2
要把心止于阿弥陀佛,心果然止在这里不动,烦恼自然就断掉了,自自然然烦恼就不起现行,心里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,「净念相继」。念阿弥陀佛是「净念」,一句一句接着就是「相继」,不中断;如果断掉了,妄念、杂念又生了,又起来了。这是所有修行法门里面最殊胜的一个方法,我们仔细去想想,仔细去观察,你会点头,你会同意,确实是好法子,简单、容易、稳当,还快速成就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39集) 2001/3/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