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中国古人在教学里面常说教化,读书在变化气质,如果我们学了,不能变化气质,等于没学。气质怎么变化?变恶为善,变愚痴为智慧,这就是变迷为悟,变凡为圣,这是教学的功德。功是功夫,德就是真正得到的。得到善心善行,得到真正觉悟,得到无上菩提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7集) 2012/12/2
我们学佛就是学作佛,佛真诚,我要学真诚,我就是学作佛。佛清净,我要学清净,我要远离一切染污,这叫真学佛。如果天天念经,经都是念给佛菩萨听的,与自己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脱了节,不相干,这不是学佛。这个完全是学了佛的形相,佛的实质边都没有沾上。李老师从前常说:这种学佛人,该怎么生死,还是怎么生死,没有法子。用个俗话来说,对他的命运丝毫都不能够转动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45集) 2002/9/7
真正修行在起心动念,在这个地方用功夫。所以你看古大德,无论是宗门教下,常常讲:「从根本修」。根本是什么?是起心动念。一念迷就错了,要把迷除掉改正成觉,觉就对了。一念迷就是凡夫,一念觉就是佛菩萨;一念邪就是凡夫,一念正就是佛菩萨;一念染是凡夫,一念清净就是佛菩萨。
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(第4集)
真正修行在这上面用功夫,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;现在的话讲,我们每天从早到晚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必须把迷、邪、染修正为觉、正、净,就对了,这个叫修行,这叫学佛,这叫功夫。如果连这些基本的原则都不知道,那你修的是什么行?每天念多少卷经,念多少声佛号,「佛菩萨很喜欢我,我都念给他听了」,这叫修行?一天到晚还打妄想,还搞贪瞋痴慢,你就全都错了。那个与学佛、修行,给诸位说完全不相干。
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(第4集)
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,这些人在佛教里称作什么?给诸位说,他叫做外道。外道不是指其他的宗教,是指「心外求道」。你不从觉、正、净里面求,你希望「我搞这些佛欢喜,菩萨欢喜,他就保佑我。」你就叫心外求道,这就是外道。自己学佛学了一辈子,作了外道,自己都不知道,还以为是佛的好学生,你说糟不糟糕?
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(第4集)
真正学佛人不在这个形式,在心地,在言行。他真学,真照做。五戒,他不会违犯的,十善,他真奉行。佛教我们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真做到!尽心尽力在做,这是真学,这不是假学。所以阿赖耶识里头有好种子,我们这一生能够真学,真干,这就是善缘。因跟缘结合,果报当然现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45集) 2002/9/7
如果能够有一分落实,就有一分受用;有两分落实,就有两分受用,所以世尊在经论当中,无数次的提醒我们,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这一句话就是落实。你听了,听明白没有?没有完全听明白,明白一句两句,行!你把你明白的这一两句落实,你就得受用。所以不必完全明了,完全明了不可能,明白个一句两句,人人都做得到的。换句话说,如何把你明了的去做到,这叫实学,这是功夫,这是真实受用。常常听,每天能够明白一句两句,这样累积个三年五载,这个人就开悟了。
太上感应篇(第122集) 1999/11/3
我们也常常听经,不止三年五载,我们也相当明了,为什么不开悟?悟门被烦恼堵塞了,悟门被自私自利蒙蔽了,还是没有落实。我一天听懂一句,我把这一句做到,明天又懂一句,我又把这一句做到,这样的人才会开悟。听懂了,不能够落实,不能做到,跟听不懂没有两样,跟不信佛也没有两样。纵然你会讲,你会讲有什么用?记问之学,听别人讲的。记问之学就是不能落实,能落实,这个记问就变成实学了,这个当中的差别,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。
太上感应篇(第122集) 1999/11/3
你要把你学习的道理,学习的方法、经验,要用在自己生活上,你得受用了。为什么?过菩萨的生活。什么都不明了,我过的是六道凡夫的生活;我能把所学的这些经教统统都变成生活、都变成我的思想,我就过佛菩萨的生活,这得受用,这叫真学佛。天天念经、天天拜佛,还过的是六道轮回凡夫的生活,这个等于没学。你这个念佛、拜佛,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缘,这一生不能往生,跟佛有缘,要等来生后世。什么时候能往生?什么时候把经典教诲统统变成生活、变成我自己的思惟,你这一生决定得生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478集) 2012/8/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