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佛在经上教导我们,佛菩萨是什么心量? 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「普成就」的心量。 「成就」两个字怎样讲?用现代话来说是「服务」。我们服务的对象,我们服务的范围,是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,我们学佛先从这里下手,把心量拓开,人就会开智慧了。如果心量不大,心量很小很窄,永远是迷惑颠倒,永远不开智慧。所以先要从这儿下手,要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62集) 2000/2/12
大经上常讲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十方三世佛是个代表,谁是佛?一切众生皆是佛。 《华严》、《圆觉》上佛讲得很好,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。大乘经上说得多,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「凡有佛性皆当作佛」,这个话佛说得太多了。所以我们晓得,佛所讲的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就是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同一个体,法身是性体,哲学里面讲的本体,宇宙万有的本体,同一个体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62集) 2000/2/12
我们的身跟如来身有什么两样?你说不一样,他的身是紫磨真金色身,我们这个身是肉体凡夫身。好,我再问你,世间人现在最宝贵的是金刚钻,最轻贱的地上抓一把泥土,我要问你这一把泥土跟金刚钻有什么不同?科学家在仪器里面一分析,一样的,完全相同。只是这一些基本的物质,你称它是粒子也好、原子也好、电子也好,它们排列组织的形式不一样而已,科学里面讲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42集) 1999
一样的东西,丝毫差别都没有,为什么这种组合你就认为很宝贵,那个组合就认为一文不值?是你着了相。我们的身跟如来的身,也就像这些基本物质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,如来的身好比他排列成一个金刚钻,我们的身排列成泥沙,没有两样!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42集) 1999
如果见了性的人,我们常讲,见一切众生皆是佛,他见性的时候,见一切众生都是佛。如果还觉得有一个人我很讨厌他,他决定没有见性,决定没有成佛。他要成菩萨,见一切众生都是菩萨,一定的道理。境随心转,外面境界是假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境界没有好丑、没有善恶。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20集) 1996/4
由此可知,所有一切差别都是我们妄念当中产生的,事实上统统没有。这是蕅益大师《灵峰宗论》里面所说的,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」。那个心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着,于是在一切境缘当中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辨别好丑,辨别是非,辨别邪正,说穿了,全是虚妄的妄想分别执着。所以佛说得好,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就是佛华严的境界,就是大方广的真相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42集) 1999
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当作佛,换句话说,教我们对于每一个人,要把他看作佛一样的礼敬,因为普贤菩萨行愿礼敬的时候他是平等的。所以修普贤菩萨行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上品上生,比我们念阿弥陀佛那个功夫高太多了。我们念阿弥陀佛念成功了,那叫带业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;你要修十大愿王,那是实报庄严土。没话说的,决定实报庄严土,你就从这一愿,你就能体会到。
普贤行愿品疏(第7集) 1986/1
见善人是一样的,见恶人也一样,不能说见恶人我们就不理他,那就错误了。恶人也有佛性,他也要成佛,你对他生差别的念头,是你自己破坏你自己修行,毁掉了你的普贤行。普贤行是成无上道的,换句话说,我自己要不要成无上道,要不要修普贤行?要修普贤行,不能跟一般人观念一样,要跟诸佛菩萨的观念一样,所谓建立新的人生宇宙观,是诸佛菩萨的人生宇宙观,不是人间的人生宇宙观,你才能真正修学十大愿王。
普贤行愿品疏(第7集) 1986/1
善人恶人统统是老师,对善人恶人是用平等心、用恭敬心,这是什么?这是菩萨,这不是凡夫,这个人一生决定成佛,他会学。我们要学善财,善财会学!善财的成就,我们要记取。孔子亦如是,《论语》上记载的,「三人行,必有我师」。三人,一个是自己,一个善人,一个恶人,叫三人。善人是我老师,他有好的东西,我没有,我要跟他学习;恶人也是我的老师,他那些恶的地方,提醒我反省,我有没有,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
求善知识之道(第1集) 2012/10/5
所以善人恶人统统是老师,善人跟恶人都要恭敬,这就对了。孔子代表世间法,善财代表出世间法,世出世间善学都是一个道理,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。然后你才真正能见到,一切众生皆是佛菩萨,我们自己就有成就。真的心不住相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这就对了。
求善知识之道(第1集) 2012/10/5
一切众生皆是佛,唯我一人是凡夫,善财童子说的。善财童子如何修普贤行?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,应当要学,学了有好处,最大的好处你心地清净、平等、欢喜,无论在什么困难环境当中,你常生欢喜心,法喜充满,从这里得来的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80集) 2014/7/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