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佛菩萨像是提醒我们的,让我们一看就晓得它代表什么意思。譬如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,就是无条件的爱护、帮助一切众生。看到观世音菩萨像,就想到:「我对一切众生要慈悲,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。」用这尊像、这个名号提醒自己,所以供奉佛像功德很大。
节录:
佛像、菩萨像,也是提醒我们的,让我们一看就晓得它代表什么意思。释迦牟尼佛代表仁慈、清净。在中国供奉观世音菩萨最多,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,大慈大悲。「大慈大悲」用现在的话讲,是无条件的爱心,爱护一切众生。众生有苦有难,无条件、全心全力去帮助他,这是观世音菩萨。看到观世音菩萨像,就想到:「我对一切众生要慈悲,无条件的,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,帮助一切众生。」观世音菩萨是谁?观世音菩萨就是我。提醒我,用这一尊像、用这个名号提醒我:「我要效法观世音菩萨,我要学作观世音菩萨」,是这个意思。
了凡四训(第11集)2001/4/18
所以供奉佛像功德很大,功德大在哪里?就大在此地,常常提醒你。供奉地藏王菩萨,地藏王菩萨代表孝,孝亲。「地」是大地,「藏」是宝藏。我们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,不能离开大地,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大地来供养。地上,无论是生长的,我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五谷杂粮,这是地生的宝藏;地下埋藏的资源就非常之多,金银珠宝,提供我们生活之所需。佛用这个「地」,代表我们的「心地」;「藏」,我们心地真心里面有无量的智慧,有无量的能力,德就是能力,有无量的相好,需要我们去开采。
了凡四训(第11集)2001/4/18
用什么方法开采?用「孝亲尊师」,就是孝道跟师道。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就是讲孝道跟师道,用这个来开采。所以我们看到地藏菩萨像,听到地藏菩萨名号,我们就要懂得「孝亲尊师」,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。文殊菩萨提醒我智慧,要求智慧。普贤菩萨提醒我,要落实在生活上;像释迦的仁慈、清净,观音的慈悲,地藏的孝敬,文殊的智慧,统统要落实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,落实在工作里面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那就叫「普贤」。
了凡四训(第11集)2001/4/18
佛家教学,你说妙不妙!所以,佛教里面所有佛菩萨的形像,所有这些神明的形像,统统是教学、表法的,绝对不是迷信,绝对不可以把它当作神明来供奉,那你就大错特错。用这种方法来提醒我们!若一个人在旁边天天提醒我们,我们会厌烦他、会讨厌他,甚至于会恨他。用这种艺术品摆在你面前,可以欣赏,又可以提醒,你说多好!
了凡四训(第11集)2001/4/18
弥勒菩萨代表的是「欢喜心」,佛家常讲的「平等、慈悲」,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,心要平,色要端庄、要欢喜。这是教我们怎样跟大众相处,全是表法的。
了凡四训(第11集)2001/4/18
我们看到佛像,看到菩萨像,看到罗汉像,看到圣人像,不懂得它表法的意思。如果你真正了解,你看到它,如同看到真人一样,起感应道交的作用,我们会忏悔、会改过、会自新。这个供养佛像的功德无量无边,不是迷信,不是把它当神明来看待,它是来提醒我的,是来教诲我的,有这个作用在里头。没有看到它,没有人提醒,我们毛病习气会出来;有人提醒,马上就能改过,就能回头。所以供养佛菩萨的形像功德无量,是这个意思。造大佛像,当然功德更大。今天造大佛像有没有功德?很难说。为什么?没有人知道佛像代表什么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15集)2013/6/7
所以讲经教学有用处,大家都明白了,看到佛像表法,生起功德。所以不知道佛像代表什么,以为我建一个大佛像,可以保佑这个地方。你懂得,它真保佑;你不懂得,它不能保佑。它提醒你,你觉悟了,你真能改过自新,不就是境随心转吗?我心变好了,外头环境就都好了,这就保佑,道理在此地,不是迷信。你建造佛像,心里没有改变,还是自私自利,还是损人利己,还是贪瞋痴慢,这个地方该遭难还得要遭难,没有起变化,盖多少尊大佛都没用处。必须真正明白,不是迷信,真能起作用,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懂得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15集)2013/6/7
寺院丛林它是学校。寺院的建筑,里面供奉的这些佛菩萨形像,那是一种艺术。这就是在早年的时候,佛教是把教学跟艺术结合在一起,好像我们现在学校跟博物馆结合在一起一样。是用这种方法来教学,让你从一切设施,雕塑、音乐、美术这些艺术给你启示,它是这个意思。绝对不是神,不可以把它当神明看待,那你就错了。
学佛答问2006/12/8
释迦是什么意思?仁慈,牟尼是清净,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教导我们,教什么?我们这个世间的人没有慈悲心,自私自利,所以教我们要慈悲、要仁慈。这个心染污严重,所以佛名号里头有清净;换句话说,对自己要清净,对别人要仁慈,释迦牟尼就是这个意思。你念这句佛号,你就要晓得我对人要仁慈,对自己要清净,这是他教育的总纲领。
学佛答问2006/12/8
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表示,阿是无的意思,弥陀是量,佛是智慧、是觉悟,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觉悟,觉而不迷。《华严经》里面的毘卢遮那佛代表整个宇宙。毘卢遮那是梵语,意思是遍一切时、遍一切处,时是时间,处是空间,就是遍时、遍处,无所不在。你把这三个合起来,什么东西无所不在?智慧无所不在,仁慈无所不在,清净无所不在,这就圆满了,它表这个意思。你要懂得,你一看就明白,不要说了。所以用这个提醒自己,供奉佛像真正的意义是在此地。
学佛答问 2006/12/8
你会转么?-第212集
怎样出离六道轮回?佛在经论上教导我们,还是一个转变,这一次的转变,转恶为善,你就不堕三恶道;转迷为悟,你就不会再迷惑颠倒;转凡成圣,你就超越三界,功夫深一层的,超越十法界,你的问题真的解决了。所以佛法里面讲断烦恼,不是真正断,烦恼哪能断得了,转变!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88集) 2003/9/8
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,要做一个转变,从心上转变,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、转凡成圣,关键就在「转」字,谁转?一定要自己转,别人没有法子帮你转。怎么转法?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讲的「真干!」你就转过来了。真干就是依教奉行。我常常劝勉同修、劝勉同学,我们转不过来,转不了,最大的障碍、最根本的障碍是什么?佛经里面讲的「我执」,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我相、我见。我们换句话讲,虽然不是很贴切,但是很接近,我讲的是自私自利。这个念头要不转过来,佛法虽然殊胜,你就不得其门而入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52集) 2001/10/27
诸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在哪里?差别在念头不一样,佛菩萨也穿衣吃饭,我们也穿衣吃饭,我们穿衣吃饭搞六道轮回,人家穿衣吃饭积功累德。为众生,不为自己,这一念转过来了,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。问题我们会不会转,我们能不能真的转过来?如果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,不能彻底了解明白,你就很不容易转过来。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是一个体性,无二无别,一念觉则称为佛菩萨,一念迷则称为众生,所以佛说生佛不二,就是这个道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61集) 2000/2/11
一念与性德相应,转凡成圣;一念跟烦恼相应,堕落为凡夫。我们学佛读经,总得要常常把这个道理记在心上,时时刻刻有意思转变自己。修行,修什么?无非是做一个转变而已。转迷为悟,转自私自利为大慈大悲,这叫学佛。念念为众生,不再为自己,这个就对了。所以我们果然能做一个转变,转恶为善,转凡为圣,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自然就会现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86集) 2002/4/26
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,内心里头本来具足,现在这个智慧不能现前,智慧变成了烦恼,烦恼无量无边,妄想无量无边。那是什么?那是智慧。所以大乘教里说「烦恼即菩提」,问题是你会不会转变,一转变,原来烦恼全是智慧。所以烦恼不能断,烦恼断了,智慧也就没有了;转烦恼成菩提,就对了。讲断烦恼实在是转变,把它转过来,转迷为悟就是转烦恼为菩提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77集) 2005/12/8
觉,所有一切影响都是好的,没有一样不好。我们常讲这个世间九法界众生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何以都是好人好事?你能转境界,你能够转染污为清净,转恶为善,转烦恼为菩提,转迷为悟,转生死为涅槃,你会转!这个转是高度的艺术,是高度的智慧,经上讲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。凡夫不会转,在境界里头生烦恼。佛菩萨会转,在一切境界里头长菩提。像六祖惠能对五祖讲的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,常生智慧,转烦恼成菩提,他会转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78集) 2002/7/18
我们举最明显的例子,让人生烦恼的,这个人毁谤你,这个人嫉妒你、陷害你,你没有报复,这是持戒波罗蜜。持什么戒?佛的教诫。佛教给我们「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」,佛的教诫,我受持。能忍,心里面没有一丝毫瞋恚的念头,忍辱波罗蜜。你看,你不就转过来了?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,自己得大受用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78集) 2002/7/18
这些人,一般人讲的恶人,我心目当中他是恩人,没有他们这种心行来对我,我怎么能够知道自己修行的成就。就好像平常我们在读书,这人来考我的,来考试的。这一考试,及格了,多欢喜!他出的题目很难,愈是难题,我答的很轻松,很愉快,愈欢喜,我没有被考倒,我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。你说哪个不是恩人?所以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778集) 2002/7/18
大乘教里面常讲「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」,显现出无比的殊胜庄严。佛的威神、众生的业力,心能转变,这个经论里面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又给我们讲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造」,识就是现相。所以佛教导我们,最重要的就是教我们要懂得转变,在念头上转变。讲席里头常常说的,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、转凡为圣,转众生为佛菩萨,你只要会转,就成功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20集) 2002/8/14
所以我们的念头要会转,从今以后再不想六道轮回了,我要成佛。佛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我的心想佛,当然就成佛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,也是修行里面最殊胜的一个方法。
无量寿经(第6集) 1992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