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佛前的供具,最重要的是要供一杯水。水代表心,代表清净、平等。看到这杯水,「我的心要清净、要平等」,用这些方法来提醒我们。不但如此,只要见到水,平常喝水也好,外面见到也好,就要想到:「我们的心要清净、要平等」。
开示:
佛前面的供具,最重要的,最简单的,是要供一杯水。其他的供具、香花统统没有,香不烧都没有关系,水一定供一杯。水代表什么?水代表心。看到这杯水,「我的心是不是像水一样干净、一尘不染?是不是像水这样平等、水平?」所以水代表清净、平等,取这个意思。那个水不是给佛喝的,是给我看的,给大家看的,看到这一杯水,「我的心要清净、要平等」,用这些方法来提醒我们。
了凡四训(第11集) 2001/4/18
离开佛堂就忘掉了吗?谁提醒你?你要知道,只要见到水,你就想到。我们平常喝水,倒一杯水在这里,马上就提醒自己。到外面作客,人家招待,最简单的,也是一杯茶水;见到水,就要想到:「我们的心要清净、要平等」。
了凡四训(第11集) 2001/4/18
绝对不是供养那个佛的水喝起来可以治百病,实在是治百病,不是喝了治百病,你懂得它的意思,你心地清净平等,你什么病都没有了。病从哪里来的?你心不清净这才长病,清净心哪里会生病?清净心、平等心,不会生病的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03集) 1984/12
水代表成佛的因。惠能大师讲得很好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;何期自性,本无生灭;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这就是清净平等,不动摇就平等,不生灭就平等了。所以,清净平等是成佛的因。我们真正发心就修清净平等,你看《无量寿经》上讲修行的三个因素,清净、平等、觉,这在经题上。果报是什么?果报是大乘、无量寿、庄严,那是佛果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73集) 2008/6/5
清净平等觉是因心,修清净平等觉你就能得到大乘无量寿庄严。大乘是智慧,自性本具的智慧,无量寿是自性的性德,庄严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相好。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大乘是如来智慧,无量寿是德,庄严是相。怎么样才能够修得?现在是迷了,迷了失掉了,如何来修?用清净心、平等心、觉心。清净平等觉能成就,这个道理要懂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73集) 2008/6/5
学佛跟一般世间学术不一样的,就在用心不同。学佛学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阿赖耶是记忆,末那识是执着,坚固的执着就是我,第六意识是分别,所以叫心意识,这不是真的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就是指心意识。只有真心不生不灭,它没有波动现象。惠能大师开悟说得很清楚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。所以波动现象是幻相,不是真相。这个东西没有原因,突然起来的,我们千万不要迷于它,就没事;跟它一挂钩,迷到里头去了,愈迷愈深,你就出不来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23集) 2012/3/2
水是什么?水是真心,水干净,没有污染,代表清净、平等;没有污染是清净,没有波动现象是平等。它能照见,它像一面镜子一样,外面境界都照在里面,那叫觉,照见。用这个来代表。所以供一杯水,意思就是叫我们常常保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觉心。照见一切万法,像《心经》上所说的,「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」,五蕴就是自然现象、信息现象、物质现象,全都是空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1集) 2012/11/18
我们不会用真心,我们用妄心,那就永远不会,佛教我们统统放下,用真心,真心能成就一切功德法。所成就的一切功德法就是全宇宙,如果用净土的话来说,就是极乐的四法界。极乐世界四土就是四法界,同居土、方便土、实报土、常寂光土。用真心,就是诸佛如来一切功德法。用妄心,就是我们常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,妄心变的,妄心是起心动念、分别、执着,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,分别是尘沙烦恼,执着是见思烦恼。六道凡夫起心动念都是这个,这个东西制造六道轮回、制造十法界,你怎么能出离六道?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1集) 2012/11/18
实际上真心跟妄心是一不是二,水在静止的时候就是真心,在波动的时候叫妄心,所以真妄是一不是二。这就为什么佛家讲修持,功夫就是在禅定,就是叫你心定下来,你看就看清楚了,听也听清楚了。六根对着外面境界,眼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尝味、身体接触,意,意是意念,意念能想前、能想后、能想过去、能想未来,它的功能最大,所以称为六根,眼耳鼻舌身意,接触外面境界动了,心动就迷了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60集) 2013/4/11
修就是放下。八万四千法门,用一句话把它说干净,就是放下,没有一个法门不是教你放下的。我们现在用这一句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是用了,但是没放下,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证得。如果我们用这句阿弥陀佛,真放下了,其他念头全没有了,叫放下;还有别的念头,你没放下,天天念阿弥陀佛还有别的念头。念到了纯一无二,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了,那叫放下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1集) 2012/11/18
你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,执着一年比一年轻,分别一年比一年少,这就叫有功夫。如果学佛学了多少年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外头境界一动你心就动了,你就起分别、起执着,你没入佛门,你学到的是皮毛、是知识,佛经里面所讲的境界、智慧,你丝毫都没有沾到边。佛法的修行,行是行为;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,言语,口的行为,动作是身的行为,行为错误把它修正过来,叫做修行。在哪里修?在生活当中修,工作当中修,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修,学了真管用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60集) 2013/4/11
中国谚语有句话说,「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」。为什么当局迷了?当局有自己切身利害关系,他的分别执着特别重,所以容易迷惑,见不到事实真相。旁观的,这个境界与他不相干,他没有得失利害在里头,他看的就比当局的人看得清楚。所以有利害在里头,没有利害在里头,佛教给我们,一切事跟我们没有利害关系,一切现象是假的,不是真的,你就看得特别清楚、特别明白,这叫生智慧。佛法的教学是教你断烦恼、开智慧,目的在此地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60集) 2013/4/11
知耻,是认真修行的开始-第220集
虽然名为佛弟子,我们受了三皈五戒,出家还受了三坛大戒,对于佛陀的教诲有没有真正去体会,有没有认真去修行?难!少之又少,太少了。心里面很想做,就是做不到,为什么做不到?随顺烦恼习气,原因在此地;无始劫的烦恼习气,以及这一生所养成的不良习惯改不掉。在这个地方,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警觉,要有真正的认知,你不能改,你就决定堕生死轮回,没有办法避免。搞生死轮回,你就一定要清楚,决定堕三恶道,《地藏经》上讲得多明白、多清楚。
早餐开示 1998/10/5
所以自己第一要知耻,为什么别人能出离三界?为什么别人能够往生不退成佛?我还要堕地狱、还要搞三途,世出世间的耻辱没有比这个更大,奇耻大辱。儒家所说的「知耻近乎勇」,勇是什么?勇于改过。由此可知,不能改过还过因循苟且的生活,人不知耻!
早餐开示 1998/10/5
什么人是知耻?什么人具足惭愧的?阿罗汉以上,超越六道轮回,这个话是真的。我们不管怎么好,你还在六道,你怎么能对得起你的良心?你怎么能对得起你的本善?你本性是本善,你怎么会跑到六道里去搞轮回?所以严格的来讲,阿罗汉以上才算是具足惭愧,真正知耻。人堕落在六道那就是耻辱,为什么?你本来成佛,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63集) 2006/6/4
惭愧是善心所,惭愧心生能够激发你的道心,能够激发你勇猛精进。你为什么还生不起道心?为什么还不能够努力精进?惭愧心都没有了。惭愧心没有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不知耻,觉得这个事情无所谓,你说怎么得了?如果你真的把这个事情看成无所谓,到果报现前的时候,你后悔莫及了。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,苦口婆心!不要以为我们人身失掉了,来生还能得人身,一万个人死了以后,来生再得人身的,充其量只有一两个而已。要是相信佛的话,那个比例太少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45集) 2002/3/13
所以都是自己疏忽,没有认真去反省检点,不知道自己的过失,都以为自己还不错了,就是反省也找不到自己的过失。为什么?没有标准。所以佛祖慈悲,佛讲的戒律是标准,我们最低的标准是「沙弥律仪」,你去对一对,你几条做到了?印祖给我们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是标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45集) 2002/3/13
佛给一般大众的,不一定是学佛的人,给他的标准是《十善业道》,这一般大众,我们做到几条?自己细心去反省、去体察,你就晓得将来我们自己会落在哪一道。不用别人说,也无需向别人请教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能不能往生?你去看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到的你相不相应?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45集) 2002/3/13
所以具足惭愧耻辱的人,知耻的人,我们今天讲这个人决定不造恶业,为什么?造恶业是羞耻。人身再来生到三恶道,你说这是不是耻辱?做人最大的耻辱无过于是,不能不知道。知道了,他的行为一定有规范,在儒家讲的是守礼,学佛的一定持戒,不堕恶道。那就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大幅度提升自己的灵性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63集) 2006/6/4
「知耻近乎勇」,才真正下定决心,我这一生当中要出离,要出轮回,要出三界。佛教给我们要『至心忏悔』,「至心」就是真心,要真正忏悔。这个忏悔是消除罪业最有效的方法。这个忏怎么忏法?那就是后不再造,儒家所讲的「不贰过」,我知道自己做错了,明天就不会有同样的过失,这叫做忏悔。而不是说在佛菩萨面前祈祷祈祷,求佛菩萨原谅我、赦免我,明天再干,干了再求菩萨赦免,那是假的,那完全就错了。所以自己发现自己的过失,我常说的这就是真正觉悟了,能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,那是真功夫,那是真正的修行。
观经善导疏菁华(第11集) 1993/11/3
我们自己要常常检点、常常反省,要知耻改过。我们这一生不能改过自新是耻辱,这一生不能成佛作祖是耻辱,为什么别人能,我不能?别人念佛能往生,我为什么不能往生?我们要跟诸佛菩萨比,要跟那些真正修行的人比,然后自己才晓得自己确实耻辱。儒家有言:「知耻近乎勇。」勇是勇猛精进,唯有知耻的人,他才能够发愤图强,勇猛精进,他能成就。
早餐开示 1998/5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