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放下?-第1020集
法语:
怎么放下?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常常能作如是观,心就定了。六尘境界可以欣赏,不可以控制,更不能占有。不起执着的心,不动分别的念头,尤其是严重的执着,我要怎样怎样,这不行。先学着随缘,随缘里有分别执着,妙用就没有。随缘妙用,心里不落痕迹。
节录:
大势至菩萨说得好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这是念佛的祕诀。都摄六根就是放下,眼放下外面的色相,怎么个放下?现在我们明白了,不要去分别它,不要去执着它,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真的要把我们现前的境界看作是什么?是电视的屏幕,是电影的银幕。现在我们每一家都有电视,电视摆在我们面前,那就是一面镜子,时时刻刻提醒我们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眼见色,耳闻声,鼻嗅香,舌尝味,常常能作如是观,心就定了。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35集) 2008/7/30
所以我们常说,六尘境界可以欣赏,不可以控制,更不能占有,你要有控制的念头、占有的念头,你就造业了。没有控制、没有占有,那你是菩萨。这就是什么?我们没有起心、没有动念,这是粗,我们不起执着的心,我们不动分别的念头。起心动念也分很多等级,粗的起心动念我们可以放下,那个微细的不行。微细的要不断向上提升,我们才能够发现。现在最容易发现的就是执着,尤其是严重的执着,我要怎样怎样,这不行。先学着随缘,随缘里头有妙用,随缘里头有分别执着,妙用就没有,没有分别执着,你才体会到什么叫妙用。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35集) 2008/7/30
见思烦恼放下,六道就没有了,你超越六道,才知道六道是个梦,梦醒了,六道就不见了。事实真的是如是,真的是一场梦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凡夫对于每一样事情都严重的执着,不肯放下,这就造成六道轮回的现象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75集) 2011/12/11
无明是烦恼的根源,你对事实真相不了解叫无明,无明生烦恼,什么烦恼?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。从执着里头,严重的执着,要据为己有,就是你要想得到,要想占有它,你要想支配它,你要想控制它,起这些妄念。好像是真的,大家都这么干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77集) 2013/7/26
佛说「万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,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走,你空手而来,你还是空手而去,何必造这些业?真正聪明人,真正觉悟的人,真正对人生有体会的人,他要的是每一天能吃饱、能穿暖,有个小房屋可以避风雨,知足了,知足就常乐。真正做到「于人无争,于世无求」,这是佛菩萨,这是佛教育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77集) 2013/7/26
所有一切虚幻的根源,佛教的名词称为阿赖耶,这是根源,一切现象是从它发生的,它本身是虚妄的,所以变现出来所有境界统统是虚妄的。真的是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「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。你这样的看法,跟佛的看法一样,佛知佛见,《法华经》上说入佛知见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12集) 2010/8/13
我们学佛,像这些经文,多念、多听、多看,慢慢的不知不觉就起作用,什么作用?把世间所有一切法看淡了。真看淡了,你就不再那么执着,不会像从前那么严重的执着,执着的念头淡化了,分别的念头淡化了,心愈来愈清净、愈来愈平等、愈来愈跟佛菩萨相应,靠近了,那成佛就不远了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12集) 2010/8/13
学佛什么?转境界,转境界就是转心。要把我们的思想,把我们的念头转过来,绝不堕在妄想分别执着里头。这个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可不是简单。虽不简单,一定要做,认真努力去做,怎么个做法?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「看破,放下」。看破是明了,放下,在一切法里头放下妄想分别执着。妄想难,从分别执着上下手,于一切法先学着不要执着。果然对于世出世间法不执着,不执着就能随缘,你就超越六道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5集) 2004/2/8
控制这个念头要放下,占有的念头要放下,你没有一样不自在。这个世间的人,亲情放不下,名利放不下,妻子儿女放不下,财产放不下,放不下的可多了。为什么放不下?不知道它无相,不知道这些相全是假相。那要真正放下了,这个人无情无义,这个人还能跟他接触吗?菩萨是不是这样的?菩萨你跟他接触有情有义。方东美先生是哲学家,他告诉我,没有真正的感情不能学哲学,没有真爱不能学哲学。这真的东西都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性德,自然流现,但是这个里头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、没有控制、没有占有,这是真的自在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83集) 2011/12/15
一切随缘,一切不着。所有现象里面统统可以随缘,不起心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我们常讲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完全对了,这就叫随缘妙用。十法界的众生,随缘他不会妙用;十法界的佛虽然随缘,他起心动念,他没有分别执着。随缘还带着分别习气,菩萨;随缘还有分别,那是缘觉、是辟支佛;随缘还带着有见思烦恼的习气,那叫阿罗汉;随缘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,是六道凡夫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63集) 2012/1/27
我们把这些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就知道在佛法里头怎么叫做用功,什么叫修行。修行不是吃斋念佛,不是每天去参禅打坐。真修行就是生活,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63集) 2012/1/27
贤首国师在《还源观》上讲的四德,「随缘妙用」,妙用是什么?清净平等觉就妙用。一切境界里头,无论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不再受外界影响,我心里头有主。这个主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如来在因地上所发的四弘誓愿,十大愿王、四十八愿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92集) 2011/12/21
如何常生欢喜心?-第232集
佛家常讲「法喜充满」,这个欢喜就是能量、精神充沛的一个现象,谚语里头常说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遇到自己很高兴、很欢喜的事情,可以不吃饭,可以不睡觉,精神都那么好。那是什么?心的能量、体的能量特别丰富,这个能量是从欢喜里面得来的。为什么诸佛菩萨他的能量那么样充实,那么样广大,永远不衰不竭?都是从欢喜心里面生的,这个欢喜心在佛法里面叫「大慈大悲」。他对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充满了真实清净的爱心。
早餐开示 1998/9/27
大爱,爱众生、爱社会、爱佛法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清净平等的爱心,对这个世间有情众生、无情众生,我们今天讲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没有一样不爱,没有一样不欢喜,这才叫常生欢喜心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77集) 1998
也许有同修问,「我天天烦恼、天天忧虑,想欢喜,欢喜不起来」,这是事实。你为什么欢喜不起来?你没有爱心。看到这个讨厌,看到那个不欢喜,你这个爱心怎么能生得出来?诸佛菩萨看什么都欢喜,顺境欢喜,逆境也欢喜;善人欢喜,恶人也欢喜。他为什么能够生欢喜心?欢喜心就是慈悲心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77集) 1998
我们修学,我们成就,根本是什么?就在这个慈悲。你没有这份慈悲心,你怎么能成就?弥勒菩萨就表这个意思,就现这个样子来给我们看。古大德说,弥勒菩萨所现的相,两句话:「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」。弥勒菩萨笑瞇瞇的,对谁都是笑嘻嘻的,喜悦相。喜悦相从哪里生的?平等心里面生的,所以他是大慈大悲。弥勒表慈悲,在中国道场里面把他放在大门口,象征着「慈悲为本」,就这个意思。我们学佛要特别留意,一切时、一切处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,一团欢喜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2集)
学习真正有成就,烦恼轻智慧长,一定是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不被外境所转,心是清净的,心是定的,法喜充满,经教里头常讲「常生欢喜心」。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,我们是不是这个心行?对一切众生平等对待,我们今天对众生有没有高下?有没有我喜欢接近这个人,我讨厌那个人?这就不行,你什么功夫都没有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这十个字,一个字都没有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372集) 2005/3/23
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,生活工作都用这个心,你的享受跟诸佛如来平等,没有两样,真快乐!为什么不肯用这个心?用自私自利,用损人利己,用贪瞋痴慢,用这个心全错了,与自性统统不相应。与什么相应?与阿赖耶相应。阿赖耶是妄心,不是真心,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我们用错了心,佛菩萨用对了心,他完全用正确的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12集) 2014/2/3
真诚是菩提心的体,别人用妄心待我,我用真心待他;别人对我虚伪,我对他诚实,为什么?我用真心。真心是觉,妄心是迷,真心前面是一片光明,妄心前面是一片黑暗,不用妄心,不吃亏,不怕吃亏,不怕上当,吃亏上当一笑了之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63集) 2011/4/6
真诚的自受用,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,自受用,念念都是清净平等觉。对待别人慈悲,大慈大悲,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。我们用这个心,多好、多自在、多快乐!法喜充满,没有忧虑、没有牵挂、没有恐怖,你心永远是安的、是定的。生活、处事待人接物,守着一个原则,看破、放下,佛、老师教给我们,总原则。真能看破放下,下面肯定是自在、随缘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63集) 2011/4/6
所以慈悲里面一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,爱心要遍宇宙,善意满人间,这就叫大慈大悲。以爱心、以善意平等待宇宙之间一切人事物,这个身体哪有不健康的道理?哪有不欢喜的道理?常生欢喜心。人一生生活在喜悦当中,这是真正的人生。
雍正皇帝上谕与多元文化教育(第3集) 2004/5/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