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修的善圆满吗?-第1024集
法语:
应该怎样才是「满善」?布施,真正做到三轮体空。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舍要舍得干净,如果认为「我都布施掉了、舍了,明天我怎么办?谁肯布施我?」念念不忘「我」,就不敢真的完全放下。因此,修善不能达到满善。
节录:
应该怎样才是「满善」?新加坡有个许哲居士,一生修布施,她的布施是满善。她布施的财物不多,天天干,没有一天休息。她得满善的果报,大家看见的,非常羡慕:身体健康,一点毛病都没有。她的体能状况跟三、四十岁的人一样。所以她常说:「我们要长寿,我们不要老,我们不要病。」她一生没有生过病,精神饱满,天天为一些老人、病人服务,那个服务就是布施。外财布施、内财布施,她真的做到「三轮体空」。
了凡四训(第16集) 2001/4/19
她不知道有自己,她也不会把别人,布施那个人、受她恩惠的人放在心上,她心地空空洞洞、干干净净。也没有想到:「我今天做多少事情,做多少好事」,没有这个念头,她真正做到三轮体空。所以她的果报殊胜,没有人能跟她相比,心地真诚清净慈悲,就像《坛经》上所说的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
了凡四训(第16集) 2001/4/19
我们舍要舍得干净,有很多人不明这个道理,不明事理真相,不敢舍,认为什么?「我都布施掉了、舍了,明天我怎么办?谁肯布施我?」所以,他念念不忘「我」,他就不敢真的放下;放下是放下,放下一半,那一半是永远没有办法放下。因此,他修的善只有半善,不能达到满善;他的果报只能得到一半,不能达到圆满。这个事不能不认真去想想。如果你对这个道理了解不够透彻,你行善不彻底,要想希求圆满的果报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了凡四训(第16集) 2001/4/19
所以佛教学生,行善要知道三轮体空,我自己行多少善,放下,没有这个念头;做多少好事也放下,也没有这个念头;别的一切众生得到多少利益,也不要放在心上。心里头干干净净、一尘不染,这叫净业。如果有丝毫染污就不是净业,就是染业,记住,染业就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85集) 2011/12/16
六道从哪来的?从迷来的,迷了才有六道,觉了就没有了。放下迷惑,不迷了,放下造作,不造业了,不但恶业不造,善业也不造。善业是好的,善业与性德相应,没错!如果有分别执着就不相应。性德是善,但是里头没有起心动念、没有分别执着,如果有起心动念、有分别执着就错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85集) 2011/12/16
这个世间的善事,有缘我们要做,为什么?利益一切苦难众生。没有缘,绝不攀缘,绝不要去找事。我们要求清净心、平等心,决定不能被外面境界干扰。外面境界是来考验我们的、来考试的,顺境看还有没有贪恋的心,逆境看还有没有怨恨的心,没有境缘,我们不知道自己境界到哪一个等级。时时刻刻禁得起考验,决定不为外境所动摇,心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万缘放下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21集) 2014/2/15
一切万缘放下,这是断一切恶,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,这个经上告诉我们,念佛是善中之善,世出世间善法没有比念佛更善的。什么叫大善,什么叫究竟善,什么叫圆满善,念阿弥陀佛就是,深入《无量寿经》,我们得益很多,悟处很多,法喜充满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21集) 2014/2/15
诸佛菩萨天天度众生,心里头有没有存「我度了很多众生」?没有这个念头,如果有这个念头,着相、着见了。帮助一切众生而没有度众生的念头,这叫「三轮体空」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要契入这个境界。度众生在哪里度?先要度你的一家人,每天围绕在你身边的,你去工作,在公司也好,你所接触的这些人,你都要度他。怎么度?表演给他看,你的工作很认真、很努力,你又不着相,心地那么清净,那么样有智慧,而不生烦恼,这就是度众生。日久天长就被人发现了,「那个人,他了不起,我们要向他学习」,这就是度他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9集) 1996/4
度众生不是天天劝他念佛、劝他读经,那个没有用处的。你劝他读经、劝他念佛,他先要看看你,你读经、念佛你好在哪里?还不是天天生烦恼!所以你要表现一个智慧、无烦恼,幸福自在快乐,他就会向你学习。为什么你过得那么快乐?我们过得这么辛苦,就要向你请教。到他向你请教,你把这套理论、方法传授给他,他也能在他的生活当中,在他的工作里面,得到幸福快乐,他就得度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9集) 1996/4
如果真的是大乘菩萨,这个很了不起,度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,他真正做到了三轮体空,不见能度、所度。能度是自己,把自己忘掉了,所度的是众生,把众生也忘掉了,当中用种种度化众生的方法,心里头连概念都没有,事情做得清清楚楚,心里头连痕迹都不着。那是什么?真心。为什么?真心离念。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忘记,妄心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2集) 2011/10/20
众生有感,他有应。众生之感,有念头,有心念,佛菩萨有应没有念,这是讲法身菩萨。感应是自然的,只要众生有念头,自自然然就应。也就是法身菩萨没有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当然没有分别执着。这个感应就是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。他有感的时候就现身,没有感的时候身就不见了。「而不存能度所度。故能随顺于空无相」。空、无相、无愿,确实是如此,能起无边无尽的妙用。贤首国师《还源观》上讲的四德,第一条「随缘妙用」,随缘是感,起的作用是妙用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2集) 2011/10/20
所以「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」,你心地永远保持着清净,才能够到无疲倦故。这是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,自己修行以及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应当有的态度。一定要做到三轮体空,永远保持着身心的清净,不为外境所染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13集) 1993/6
在这个世间修好因。好因: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佛都是讲这个,就这三桩事情,这是性德的流露,自然的流露。怎么个修法?最精要的纲领,这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,两个字「净、善」。心要清净,净生慧,善生福。智慧,清净心生的;相好,善行生的;德能,就是净跟善合起来生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02集) 2002/12/2
所以,我们修的是什么?心纯净,没有一丝毫的染污;行为纯善,没有一丝毫的恶行。那我们的果报就是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。这三种圆满将来到哪里去?看看这个世界,那一定是诸佛如来的报土。十法界里头,不是九法界。这叫「成佛之道」,成佛之道是这么修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02集) 2002/12/2
那这一生过得很快乐,很自在。快乐自在不是说你有地位、你有权势、你很富有,不是的,与那个全不相干。心地清净,行为善良,这个人自在快乐。那个生活在这个世间才叫随缘,什么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。真的是我们平常所讲的,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你能真正入这个境界,果报殊胜!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02集) 2002/12/2
净生慧,善生福,福慧圆满,「二足尊」的真因!我们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,二足尊真正的因就是「净」、「善」;心要净,行要善。佛是真正做到纯净纯善,所以称为二足尊,这个「二」是福、慧;善生福,净生慧,不能不知道。这是真的可以带得走的,其他的都不是真的。所以这世间一切法我们要看清楚,假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我们统统把它放下,我们修真的,真的是清净心,纯善的心。善的标准是「十善业道」,那是善的标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03集) 2002/12/2
断恶修善是修福,断染修净生智慧。如果你真正懂得十善业道,依十善业道去修行,福慧都在其中,身口修福。身行三善业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;口修四善业,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,福在其中;意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慧在其中,意修清净,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。福慧双修落实在十善,十善深广没有边际,十善包括一切佛法,包括所有的宗教,都不能离十善业道。十善的大圆满就是佛家的究竟圆满佛果,决定不能小看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22集) 2004/1/10
心净,我们眼前这个世界清净;心善,我们眼前的社会很善,都在自己用真功夫。功夫用错了是什么?完全看别人,那你就完全错了。你看《六祖坛经》,这教人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真的教导我们,一语道破。人家一生能成就,就是「不见世间过」;只见自己过,不见世间过。大乘经里头字字句句都含着有很深的义理,我们要细心去观察,到能够落实在自己的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你就得受用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02集) 2002/12/2
纯净纯善要以菩提心为基础。我总结这么多年修学的方向、目标、纲领,我写了二十个字: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看破、放下、随缘、自在、念佛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不离这二十个字,用这二十个字提升我们纯净纯善。这个世间动乱,我不乱,我不动,我在这个世间得到安稳,得到自在。为什么自在?放下就自在,你放不下就不自在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0集) 2004/7/29
一心一意求生净土,亲近弥陀,这才是正确的,这真正成就,不可思议的成就。所以取得净土,我们要记住佛在经上常说的:心净则佛土净。我们的心要纯净,我们的行要纯善,净生慧,善生福,纯净纯善,福慧双修,这是我们取净土,那你真正有把握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48集) 2003/7/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