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依教修行是真供养-第1042集



依教修行是真供养-第1042集

  法语:

  佛菩萨希望每一个众生赶快成佛,我们真这样做了,佛才真正生欢喜心,这叫真供养诸佛菩萨,也是真供养我们的老师、父母、祖先。能够依《无量寿经》修行,就是模仿阿弥陀佛,人家看到我们,「阿弥陀佛来了」。我们的父母、祖先,就变成佛菩萨的父母、祖先。这是真正供养父母、祖先,也是真正供养自己的真如本性。  

  节录:  

  佛菩萨希望我们什么?希望我们每一个众生赶快成佛。我们真这样做了,那佛才真正生欢喜心,所以这叫真供养,供养诸佛。也供养菩萨,也供养我们的老师。老师希望我们是好学生,老师才有光荣,我们有成就,老师脸上就有光;我们为非作歹,尽在造业障,老师的光彩完全都没有了。所以我们真正修行,真供养老师。也真供养自己的父母、祖先,你们想想对不对?

大乘无量寿经(第7集) 1998/4/25  

  你能够依教修行,特别是依《无量寿经》修行,就是模仿阿弥陀佛,虽然学得不能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,也有一点样子,也有几分相像,人家一看你,「阿弥陀佛来了」。那么你的父母,就变成佛菩萨的父母;你的祖先,就变成佛菩萨的祖先。佛门当中常说,「一子成佛,九祖升天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你这是真正供养你的父母、祖先,也是真正供养自己的真如本性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7集) 1998/4/25  

  再一回头一看,是真正供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。你看看,一个依教修行,供养的范围如此的广大,如此的精深,你不明了,你怎么个修法。你真正明白之后,你才会认真修行,要把这个经百分之百做到。别人做不做与我不相干,修行在自己,自己要做到,要做一个好样子给人看。所以佛把这个放在第一条,一定要依教奉行,一定要真干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7集) 1998/4/25  

  供佛一定要知道真正的意思,佛需要我们供养吗?不需要。我们用什么方法供养?依教修行供养,真供养佛。佛其他都不要,就是希望你依教修行,就是希望你这一生当中上上品往生,这叫真供佛。不但我们决定往生,往生还要提升品位。为什么?供佛,品位愈高佛愈欢喜,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。佛为什么欢喜?佛欢喜你真成就了,你成就了真正能度众生。佛不是为自己,也不是为你,是为一切广大苦难众生,你看又有一尊佛出来度众生。度众生的佛菩萨愈多愈好,这是佛真正喜欢,这叫真实供养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69集) 2011/8/31  

  实实在在讲,你知道多少你就能做多少,你做不到的,说明你不知道,你没有了解。这个话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,他老人家说佛法是知难行易。你知道哪有做不到的?你做不到的,你没有知道。这个话我当时听了有很深的感受,想想是有道理。可是一般人又说,我都知道了,我做不到。变成什么?知易行难。老师说,你那个知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六十年前老师告诉我的,特别强调佛法是知难行易,行很容易,知真难。所以说,彻底明白、知道,自然就做到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69集) 2011/8/31  

 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让我们产生误会?我们想想其中也不无道理。那就是我们对于这眼前现象,这个假象,真的没有搞清楚,全都以为是真的,贪恋、放不下。真的要晓得,这些所有现象皆是虚妄,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只有阿弥陀佛是真的。你要是真的明白了,你心里还会有肮脏东西吗?还会有杂念吗?不可能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69集) 2011/8/31  

  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读,说起来都知道、都会讲,但就是做不到。那就是章嘉大师的标准,你没有真正透彻了解,你是道听涂说,你没有入这个境界。这一点我们要承认,承认就能有进步,就能够再继续不断学。如果不承认,以为我都知道了,你永远没有进步,你就停在这里。我没有做到的,就肯定我知道得不够透彻,我还没有真搞清楚,你还能再继续努力,把它彻底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69集) 2011/8/31  

  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用什么方法来对治?念佛法门是无比的方便。你说念头断掉谈何容易,我们只有一个念头比较容易,这一个念头是什么?一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杂念。这个方法就好多了。但是这个方法的基础还是要看破,你才真正能死心塌地把这方法用上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69集) 2011/8/31  

  善本是什么?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就是善本。「已曾供养无量诸佛」,以这个善本回向,供养一切诸佛如来,真供养。拿什么供养?拿我们修行的善根来供养。世法的善根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我们现在讲五个,不傲慢、不怀疑,贪瞋痴慢疑都断了,这是善根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69集) 2011/8/31  

  《华严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所以没有一样东西是自性之外的。佛常常说,「心外无法」,那心就是自性、就是真心;「法外无心」,心跟法是一不是二。我们今天是迷失了自性,不知道诸法实相。我们是明白了,怎么样才明白?放下障碍就明白了。障碍是妄想、是分别、是执着、是杂念,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,我们障碍就没有了,自性的智慧、德相就现前。所以自性弥陀、自性净土,说唯心净土就是自性净土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69集) 2011/8/31  

  这一句名号里头不夹杂任何杂念在里头,叫净念。我们今天念佛杂念很多,什么原因?我们阿赖耶识的这些拉杂的东西没有丢掉,还在里头,所以你一念佛,它搅和在一起,念头不清净。念佛有没有好处?有,好处不多。为什么?被这些杂念搅乱了。本来是圆满的功德,百分之百,这一搅乱变成一分功德、两分功德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69集) 2011/8/31  

  功德太少、太微薄,好像不起作用,不起作用自己又怀疑,这佛号是真的还是假的,愈来愈糟糕。所以经典上一再教我们,决定不能怀疑,决定不能后悔。努力把这些杂念放下,不要再想这些东西,日常生活当中什么都好,你就会随缘。样样都好,有很好,没有也很好,别去想这些东西,你慢慢就真的换过来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69集) 2011/8/31

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-第254集

  《般若经》上常讲,「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,不可以将这些法相放在心上,所有一切现象,都不要放在心上。对一切现象,不要生爱憎;顺自己意思的,不要有贪爱的心;不顺自己意思,也不可以有瞋恚之心。在这个顺境、逆境,善人、恶人,在这些处所,修自己的清净心,修自己的平等心,这叫真修行。自己懂得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,那是什么?心安理得。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,你的心永远是安定的,永远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,你才真正过幸福的日子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集) 1998/5/3  

  佛教给我们,对于世间法,特别是对五欲六尘的享受,佛教给我们知足常乐,就是你要懂得满足;满足,你就快乐了。在这个世间,各人的造化不相同。造是我们前世的造作,是修因;化是感得这一生的果报。你前世修善因,这一世得善果;前世你修的财布施多,这一世你得财富;前一世你法布施多,这一世你得聪明智慧;前世你修无畏布施多,这一生你得健康长寿。什么样的因,得什么样的果报。

华严经行愿品妙住比丘章(第3集) 1997/7  

  所以这个世间形形色色,你一定要晓得,都有因果,不是偶然的。了解事实真相,他心就定了,他不会怨天尤人,为什么呢?如是因,如是果,我今天所受的是应当,应该得的,怎么能怪别人呢?别人富有,他修的有财布施;我贫穷,我没有修财布施。所以事实真相道理明白了,人心就安了。所以富贵人就安于富贵,贫贱就安于贫贱。这一安,就得快乐了,就自在了。

华严经行愿品妙住比丘章(第3集) 1997/7  

  苦从哪里来的?从迷来的,迷了才有苦,悟了就不苦。我们读孔子书,读《论语》,《论语》里面大家晓得,孔老夫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,颜回的物质生活条件很差,「一箪食、一瓢饮」,连孔老夫子都说,如果在别人,这忧虑极了,「人不堪其忧」,可是颜回「不改其乐」。他乐在哪里?他乐在心清净,他乐在这里。乐在什么?心安、理得,道理得到了,宇宙人生的理明了了。儒家讲这个理得就是我们佛法讲的实相,宇宙人生的真实相他彻底明了,这个快乐!所以贫富苦乐他二边都舍弃掉。
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11集) 1990/4  

  人生最高的享受,你心里没有事,没有忧虑,没有牵挂,没有烦恼,这是真实的享受。绝对不是你多富有,你有多少财富,你有多少房地产,你家里有多少部汽车,一天到晚在烦恼。那个活得好可怜,活得好辛苦,那个不自在,那不是幸福。真正的幸福,身心清净。

金刚般若与净宗修学(第3集) 1996  

  方老师告诉我,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这样入佛门的,一生,确确实实老师没有欺骗我,我这一生,确实享受的最高的享受。怎样才能得到?把佛的教诲都做到,你就快乐,心安理得,道理明白了,心就安了。一生于人无争、于世无求。一生不跟一切人事物对立,没有冤家对头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00集) 2016/11/11  

  道理明白,心就安,道理明白之后欲就没有。所以跟一切众生相处,他要的我们尽量给他,他要名,名给他;他要利,利给他;他要财,财给他,跟众生结欢喜缘。我们所需要的他不要,他所需要的我们不要,他需要的是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这个东西我们不要,我们要的是清净心,清净心他不要,所以我们跟一切人相处没有冲突。

太上感应篇(第72集) 1999/8/6  

  幸福美满快乐,实在讲与贫富贵贱不相干,与什么相干?明理有关系。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,诸法实相,你通达诸法实相,与这个有关系。通达诸法实相就叫悟道,就叫得道,你得道了。理明白了,理得心就安,心安就生智慧,智慧就能通达明了诸法的真相,这个里头有乐,有非常的快乐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58集) 2011/6/19  

  佛法求的是智慧,这比什么都重要,只有智慧里面有乐趣、有法喜充满。像孔子所说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悦是喜悦。怎么样?你要把你所学的东西,习就是今天讲落实,落实在生活上,我学的东西变成生活,学的东西变成智慧,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变成艺术,你说这个多美,幸福人生真得到!幸福人生不在财富,实在讲与财富不相干,这里头有真的乐,确确实实是真的真善美慧。
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46集) 2009/6/14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