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不被境转,往生才有把握-第1043集



不被境转,往生才有把握-第1043集

  法语:

  心随着外头境界转,自己做不了主,心不清净。我们的烦恼非常严重,外面的环境又都在诱惑。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是叫我们生喜怒哀乐、贪瞋痴慢。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修行,能够往生,非常不容易。如果在环境里面能做得了主,绝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的,这种人往生才有把握。  

  节录:

  善缘恶缘、顺境逆境都会让你生贪瞋痴慢,你的心随着外头境界转,你自己做不了主,你的心不清净,心净则佛土净。现在我们里面的烦恼非常严重,不是这一生的烦恼,生生世世累积的烦恼习气,外面的环境不好,外面环境都在诱惑你。你只要是六根对六尘境界,眼见色、耳闻声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是叫你生喜怒哀乐,都是叫你生贪瞋痴慢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3集) 2005/4/7  

  这样的环境里面修行,能够修成功,能够往生,非常了不起。李老师说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临终往生只有一、二人而已,万分之一、二!那一、二人是在环境里面能做得了主的,也就是说绝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的,这种人就能往生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3集) 2005/4/7  

  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,妄心随妄境转,这种的人生是苦不堪言。真正修行人修什么?就是修这个功夫,我不被境界转,境界我看得清清楚楚,我不被它所动摇,我自己能做得了主,这就叫定功。这个定就有力量,它随我,我不随它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188集) 2012/2/13  

  《楞严经》上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都摄是什么意思?摄是收回来,少管闲事。眼,不该看的别看,耳,不应当听的别听,就这个意思,统统收回来,收回来你心就定了。换句话说,都摄六根就是不要被外面境界干扰,不要被外头境界影响,自己在境界上能做得了主宰,这叫都摄六根。六根摄住,把心管好了,心在境界上不动摇,什么事情一切随缘就好。不要什么我的意思,我怎么样,都不要,那就不能往生。一切随它去吧!他好,好,他不好,也好,决定不受干扰,这就对了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13集) 2012/2/26  

  把起心动念全都放在佛号上。见色,不论是好看不好看,全是阿弥陀佛;听声,也不知道是好听不好听,统统是阿弥陀佛。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全归一句阿弥陀佛,这就是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这样念佛,没有不成功的。你要真会,哪里都是道场,不必去拣择什么清净地方,全是清净地方,没有一处不清净。你真的不接受外面干扰了,心清净了,环境就清净,身心清净,没有一样不清净。待人接物,一片慈悲,没有一个妄念,没有妄语、没有妄心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87集) 2012/12/25  

  念佛祕诀就是能伏烦恼,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的时候,心里面当然会起心动念,顺自己意思的起欢喜心、起贪爱之心;不合自己意思就起瞋恚之心,就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都叫烦恼。不仅瞋恚是烦恼,贪爱也是烦恼。总而言之,心是清净的,只要一有念头生就叫烦恼,烦恼也就是业障,它就障碍你,障碍你一心不乱、障碍你明心见性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8集) 1984/12

  佛教我们方法,换成阿弥陀佛,念头才起,古人讲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念头起来不怕,怕的是你觉悟得不快。什么是觉悟?阿弥陀佛就是觉悟。念头才起来,立刻就换成阿弥陀佛,你也不要管刚才那个念头是善念、是恶念?一概不要去理,只要念头一起来,马上换成阿弥陀佛,换得快,愈快愈好,不要叫这个念头继续增长,这是念佛的祕诀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8集) 1984/12  

  净土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见色,阿弥陀佛;闻声,阿弥陀佛;好的,阿弥陀佛;不喜欢的,阿弥陀佛。全都归在一句阿弥陀佛上,功德圆圆满满统统保持住了,一样也没有漏掉。所以,净土容易修,净土容易成就。没有阿弥陀佛,你的七情五欲跟着起来,这就全漏跑掉了。所以这个法门修行容易在此地,念念不离阿弥陀佛,什么都是阿弥陀佛,你是圆满功德,你真无漏。你才晓得净宗之妙,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找不到。这么多人喜欢修,这么多人一生成就,不是偶然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575集) 2012/10/19  

  你天天念阿弥陀佛,如果在境界里还被境界所转,你这个佛号念的不得力!佛号念到真正得力,就不被境界所转了。不被境界所转,就与般若相应。换句话说,你在境界上能做得了主,你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决定做得了主;境界上做不了主,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也是境界,那你还是做不了主。真正修行,不能离开社会。真正修行就是要在都市里,要在红尘里面历事鍊心,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鍊自己的清净心,在境界里鍊清净心,这是真正学佛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02集) 1984/12  

  这桩事,人人都有分,人人都做得到,关键在自己,不在别人,也不在环境。环境只能够障碍普通的凡夫,再大的障碍,障碍不了大心凡夫。什么叫大心?发菩提心就叫大心。什么是菩提心?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存这样心的人,顺境你不生贪爱,逆境你不生瞋恚,它怎么会障碍你?不但不能障碍,反而成就你,顺境帮助你离贪瞋痴慢,逆境也帮助你离贪瞋痴慢,给你是善护助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61集) 2011/2/3  

  人生大事是什么?无过于求往生,你不求往生就错了。求往生,得把这个世间放下。这世界上东西一样带不走的,搞这个是白搞了,要认真搞带得走的,带得走的就是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要学那些阿公阿婆真修真干。其心清净,寂然不动。一切时、一切处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总是不动心,真正做得了主,主中之主,不为境界所动摇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28集) 2012/7/14

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-第255集

  《金刚经》上佛教大家修学的总纲领,两句话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。这两句话是修行的总纲领。无论你修学哪个宗派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,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总纲领就这两句话。「不取于相」就是不着相,用现在的话来说,不受外面境界相的诱惑,不必要离开外面境界相,只要不受诱惑就是不着相。「内不动心」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不起贪瞋痴慢,不起是非人我。

早餐开示 1999/3/10  

  一切法里头可不可以受用?可以受用,穿衣吃饭天天都在受用,怎么说没有受用?有受用。有受用你着相,这个受用里面有苦恼,你有分别、有执着、有妄想、有烦恼,你会随着受用而生起,所以你就不自在,你心得不到清净、得不到自在。如果你受用一切法里面你能够外不着相、内不动心,这样去受用,那你就得自在。

华严开敷夜神章(第16集) 1986  

  不取于相是禅,如如不动是定,可见得不妨碍你生活,不妨碍你工作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五十三参这法身大士,他们有标榜修禅定的,善财童子去参访,去寻求他,他在哪里?经上讲的「市廛」,市廛是什么地方?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超级市场。这位善知识修禅定在超级市场修,在那里逛,逛市场,人家是真用功夫。逛市场是你看看市场琳琅满目,不着相,用我们现在话说,不受诱惑那叫禅,心里头如如不动叫定,他在那里修禅定,人家禅定是这个修法,不是盘腿面壁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5集) 1998/9/12  

  不受外境的诱惑,眼不被色诱惑,耳不被声诱惑,舌不被味诱惑,六根不被外面六尘诱惑,这叫禅。心里面不生是非人我,不起贪瞋痴慢,那叫做定。然后你就晓得功夫在哪里用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历事鍊心。五十三参就是历事鍊心,外面境界绝不回避。回避怎么能成功?找个深山躲起来修行是很清净,一入都市心马上动了,就完了。所以要晓得,修行是一切时、一切处都是自己修行用功的处所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一定要懂得在境界里头怎样用功,怎样修戒定慧,过戒定慧的生活。
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九)(第4集) 2001/2/22  

  永远保持自己清净平等觉,我们讲席里头常讲的,对于一切人事物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着,这是定。这个定应用在生活当中、应用在工作里面、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;外面事情清清楚楚,明明了了是慧,照见,内里头如如不动。所以处事就不是用意识,是用智慧,智慧来处事,哪有不圆满的,哪里会有过失!凡是感情用事,感情就是烦恼,贪瞋痴慢,这个东西用事才有过失。智慧,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理智,理智处事不会有过失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27集) 2003/1/8  

  在生活当中,对人对事对物,佛教给我们两句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。教给我们,我们现在还有个身体在这个世间,应当怎么样过日子?应当如何生活?佛就说这个原则。不取于相是外不着相,随缘,内不动心。在念佛上来讲,内不动心就是心里面二六时中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,不要让任何一个杂念、任何一个妄想渗透进来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54集) 1996/4  

  你的心是佛心,你的愿是佛愿,心、愿与佛相应,这是成佛的捷径。不着相,不是说不要相,这个不取相,不取也是不着的意思,不是不要。样样东西都在现前,心里决定没有分别执着,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影响,这就对了。自己心里面有主宰,这个主宰就是清净心,清净心没有现前的时候,就是佛号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54集) 1996/4  

  我们才有一点执着,才有一点分别,阿弥陀佛!宗门祖师所谓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禅定是觉,念头才起,不管是善念是恶念,念头一起就错了。为什么?清净心里头没有念头。念头一起怎么办?归到阿弥陀佛,统统落在阿弥陀佛上。到西方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也没有了,你就明心见性。这是用这一个念头把所有的念头都打掉,净宗是用这个方法,这叫会念佛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82集) 2010/7/17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