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法从心想生-第1048集
法语:
心想非常的繁杂,但是无量无边的念头,哪一个最重要?我们要找到第一因素,地狱第一个业因是瞋恚、嫉妒,这种心想就造成地狱境界。所以,地狱是从自己的心想生。个人造业,个人受报,任何人都不能够代替,这个大道理搞清楚,才知道自己决定可以得救。为什么?我不造这个恶业,不起这个念头。
节录:
念善,这个人造的是善业;念恶,这个人造的是恶业。世出世法、十法界依正庄严,都是从心想生,这是事实真相,世间人所讲的真理。如果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对于社会的安定、国家的兴旺、世界的和平与否,就会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们从哪里看起?看一切众生的心想,他想什么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1集) 2000/6/3
世尊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十法界的众生,最高的是佛法界,最下面的是地狱法界,心想固然是非常的繁杂,但是无量无边的妄想、念头,哪一个最重要?在一切妄念当中,我们要找到第一个妄念。第一个因素,佛告诉我们,地狱第一个业因是瞋恚、嫉妒,嫉妒、瞋恚心重,决定破坏别人的善事,自私自利的念头非常坚固,这种心想就造成地狱这个境界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1集) 2000/6/3
地狱从哪里来的?从心想生。谁的心想生?自己的心想生,与别人不相干。个人造业,个人受报,任何人都不能够代替,这个大道理我们学佛总得要首先搞清楚,我们才知道自己决定可以得救。为什么?我不造这个恶业,我不起这个念头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1集) 2000/6/3
从自身去观察,看看自己,看自己这一天把范围缩得最小,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十几个小时;我们在这十几个小时当中会起心动念,念头没有法子计算,前念生后念灭。念头又非常复杂,有善、有恶、有无记,佛讲经说法,把无量无边的念头归纳为这三大类,每一类里头不晓得有多少头数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52集) 2001/12/30
我们这十几个小时的活动,这些念头支配了我们的言语,支配了我们的行为。善的念头引导我们修善业,恶的念头引导我们造恶业,我们知不知道?不知道,这一天胡里胡涂过去了,真的是古人所讲「醉生梦死」,在佛法真正修行人、祖师大德眼目当中,可惜这一天大好光阴空过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52集) 2001/12/30
最不善的念头是念贪瞋痴慢,那是什么?那是三恶道,那个念头不好。贪图这个世间财色名利、七情五欲,贪这个东西,这个东西把你抓得紧紧的,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,生生世世苦不堪言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283集) 2015/11/20
我们无量劫来在轮回里面,舍身受身无量劫次,这是为什么?身行所作,是你自己造的,心自趣向。所以《华严经》上讲得好,「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。心里面只要动起念头就造业,没说话,身体没帮助它,它只是在妄想,意在造业。它造业有没有果报?有,遇到缘,果报就现前,善缘、恶缘也是无量无边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64集) 2017/6/22
所以,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了,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跟《华严经》这两句完全相同。宇宙从哪里来的?真心所现,妄心所变。真心是真如、本性,这个心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哲学里面称之为宇宙万有的本体,是自性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64集) 2017/6/22
自性只有一个,没有两个,诸佛如来的自性,跟我们的自性,跟动植物的自性,跟山河大地的自性,完全相同。乃至十方三世诸佛剎土,大千世界,没有一法不是,一切唯心造。能大师的能生万法,就是此地一切唯心造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64集) 2017/6/22
极乐世界如是,我们现前的环境亦如是。极乐世界是我们本性本善所造的,我们现前生活的环境是我们当前习性所造的。大乘教里头佛告诉我们,虚空法界一切万法皆是心现识变,心现没有识变,就是极乐世界;有识变,那差别就很大了,有天堂,有地狱。我们懂得这个道理,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,决定不会有怨天尤人的念头。为什么?古人所说的自作自受,怎么能怪别人?这个地方讲的心作心是,真的,自己做自己受用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96集) 2012/2/17
无量无边的念头就把一真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世界;念头要是熄掉,没有了,无量无边世界也不见了,回归到一真法界。所以永嘉讲得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」,梦是迷梦,迷梦里头明明有无量无边的世界;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这一觉过来的时候,无量无边世界总是一真法界,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明白。既然在迷,就是你有妄念,有妄念就会有这些东西出现,妄念消除之后,这个境界都不见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54集) 2004/4/12
智慧功德,全是自性本自具足,不是外来的,只要你心地清净,自然就现前。我们心不清净,这是障碍,不能不知道。用什么方法清净?用念佛的方法。为什么用念佛的方法?不念佛他就生烦恼,起心动念他止不住,前念灭了,后念就生了。这个念头业障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65集) 2017/6/23
我们用一句佛号把它换过来,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不想,什么都放下,用一念代替一切的念头,一句佛号取而代之,这个佛号功德就大了,大在什么地方,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65集) 2017/6/23
大乘法里头常说,很多同学都很熟,都能念得出来,「生灭灭已,寂灭现前」。寂灭就是一念,寂灭就是一心,生灭是二心,生灭是二念。有二念就变现无量无边的念头,念头都是生灭,前念灭,后念生,相续不断,这是我们无法脱离轮回。现在把所有这些念统统化成阿弥陀佛这一念,这一念不是真念,不是真心,但是这一念跟真心做邻居,非常接近,果然这一念成功了,这一念一放下,真心就现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97集) 2004/8/2
智慧从哪里来?-第260集
智慧从哪里来?最方便的就是听教学经,我们从这里下手。世尊当年为我们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这个恩德太大!多听经,多读诵,长时期受经教的薰习,时间久了它就起作用。学教听经最重要的是专心,你才能有体会。心不专,杂念太多,你就没有法子体会,那怎么办?多听;有人听二、三十年才明白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673集) 2006/12/2
在佛法常说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目的在哪里?目的在断烦恼、开智慧。智慧是本有的,智慧为什么不开?因为你有烦恼,烦恼障碍了智慧,所以你智慧不开;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就是断烦恼最有效果的方法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83集) 2004/7/25
中国古人所说,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你自己会开悟。什么道理我们懂得,那一千遍念下来心定了,定能开慧。遍数少了,你的心不定,心不定不能开智慧。佛教给我们的原则,「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」。一部经天天去念,老老实实去念,这是持戒,持戒就是守规矩,依照方法。念经的时候要用恭敬心,就如同听佛菩萨讲经说法,听佛菩萨教诲,恭恭敬敬的听,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这就是持戒;一心读诵、聆听,这就是修定;你听了之后有悟处,这是开智慧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53集) 2000/1/6
同样一部经,去年我读的,跟今年读的境界不一样,今年比去年解得更深、更广;到明年,明年比今年又更好。所以经里面,我常讲经教没有意思,你不要求它的意思,它没有意思。正因为它没有意思,它在起作用的时候无量义!它要有意思的话,就不能有无量义,那就变成死东西了。活的!要怎么样学它?清净心对它。印祖讲的话要记住,讲得太好了,「诚敬」。以诚敬心对经本,遍遍意思不一样,遍遍都生智慧,你才得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
学佛答问 2006/3/4
所以经不可不读,不能不听。现在讲经的人虽然不多,但是我们所讲的都留下录像带,而且都在网络上传播,诸位同修随时随处都能够看到,都能够听到。要多听,要常听,决定不能间断。每天听,听上个三年、五年,你就会觉悟了,在佛家讲「开悟」,你就会开悟,你就会明白了。有疑惑,疑惑存疑,也不必去问,继续不断的去听,总有一天听到你那个疑惑解开了,那就叫悟处。
早餐开示 1999/4/13
薰习的时间短,不行。有人听经,听个一遍、二遍,第三遍不想听,这我听过了、我学过了,这样的心态,成就是很有限的。为什么?你一听、一看,傲慢的姿态就出来了。经的意思其深无底,其广无边,谁能完全知道?有,明心见性就全知道了,没有明心见性,不行。但是多听、多读,能够帮助我们明心见性,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,特别是对于知识分子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530集) 2012/9/24
不听经就胡思乱想,不听经心定不下来,听经是修定的方法。如果你每天能听八个小时,你就修八个小时的定,定慧等学,听经时不起妄念是修定,听得很清楚、听得很明白,那是修慧,定慧等学。戒自然在其中,为什么?你不会起恶念,你不会有恶念、恶行对待别人,所以这个方法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
对净宗同修讲话 2008/11/17
一切时、一切处,你都能够不断的在学习,不断的在听讲,遍数听多了,心就定了。读书千遍的意思不是别的,是叫你心定下来,心定下来之后就能开智慧。一千遍得很有耐心,要知道那是修定,在净土宗里面那是修一心不乱。真正到一心就有悟处,所以意思不需要人讲,自己能悟得到。为什么?佛经上的语言文字是佛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,我们心只要定了、静了,到一定程度,我们自性的智慧功德就往外露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77集) 2012/12/20
所以学东西学一样,不要学太多。学一样,你的心止在一处,会得定。定久了开智慧,智慧开了才算你真学到。智慧开了是什么?这一部经通了,一切经全通了。为什么?一切法不离自性,一切法都是从自性生的,你那个地方搞通了,全都通。真的像一个圆,你找到圆心了。圆心在整个圆的面积上,任何一点跟圆心都有联系,你真的把中心点找到了。中国古人的教学法、印度的教学法都着重在这个中心,教你开智慧,智慧开了样样都通,没有一样不通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32集) 2012/3/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