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心常柔和-第268集



心常柔和-第268集

  「心常柔和」。这对什么讲的?它的对面就是浮躁。心浮气躁,不但佛法你学不到,世间法也学不到,世法跟佛法都必须要在「心常柔和」你才能够得到,这一条很重要。我们学习不离开柔和,生活不离开柔和,工作不离开柔和,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离开柔和,你就是佛菩萨;我们看看佛菩萨,他们真做到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73集) 2009/11/26  

  我们从哪里学?从谦虚,中国的古礼里面讲谦卑,自己常常要处在谦卑,尊重别人,这是世出世法学习的头一堂功课。我们看《礼记》,《礼记》前面第一句话说「曲礼曰,毋不敬」,《华严经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「礼敬诸佛」。这一条很重要,一定要学柔和,柔和能养心、能养身,身心健康;能养一家,一家人,家和万事兴。柔和能化解冲突、化解对立,让一切众生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,这就是极乐世界,这就是华藏世界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73集) 2009/11/26  

  自卑而尊人,这是中国古礼,愈有学问的人愈谦虚。中国古谚语有所谓,学问深时意气平和,真正有学问、有道德的人他非常平和。你看《还源观》上的四德,柔和质直,性德无量无边,提出这四个,随缘妙用,真实智慧,威仪有则,那是大慈大悲,真正慈悲到极处,树立榜样。我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可以给天下人做榜样,这是真正大菩萨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5集) 2012/12/11  

  处事待人接物,佛教我们的态度,「柔和质直」。无论对什么人,言语要柔和,态度要诚敬,质直是真诚恭敬,自己要学谦卑有礼,要肯定世间没有坏人,这个心非常重要,这个心就是同体大悲心。那个人造五逆十恶罪是一时迷惑,不是真心,是他那个妄心、不善的习气所造成。他的真心本善,他有菩提心,菩提心是他的真心,没有发出来,被烦恼习气盖覆住了;只要把障碍去掉,他本善的真心就现前,他是佛心,他是佛性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这不能不知道的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2集) 2010/5/7  

  你真正明白了,你就没有冤亲债主,冤亲债主全变成佛菩萨,虽然他还没能变得出来,可是在我心里已经变了。你说我们的心多舒畅,我们的心多美好。经上一再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那我们所受用的环境多美好,与别人有没有关系?没关系。如果有关系,那诸佛如来的环境就不好。为什么?诸佛如来永远住实报土,跟我们在一起,他还是住实报土,决定不会受十法界六道的干扰,这才叫得大自在,这才叫证大神通。所以他具足无量神通方便来教化众生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2集) 2010/5/7  

  真的要学隐恶扬善,别人好的地方赞扬,不善的地方绝口不提。修自己的德,成就自己的相好光明,光明是智慧,相好是福德。跟人接触态度要柔和、要真诚、要尊重,自己要学谦虚,决定不能有嫉妒。嫉妒对自己是最大的伤害,会障碍你向上提升,不但障碍你提升,它会帮助你大幅度下降。这些不善的念头许多人都有,没有高度的警觉心,有意无意常常犯,对于你修福,你怎么修福报不能现前,为什么?从这漏掉,它把你破坏了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85集) 2013/2/19  

  你都懂,你也会说,但是你做不到。什么原因?业障太重,罪业太重,你做不到。现在在现前的社会这很普遍,在古时候的社会是有,不多、不普遍,为什么?人心都善。从小都学礼,处事待人接物、言谈、举止都温和,真的,他随顺自性,质直柔和,长时期保持在心平气和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77集) 2008/8/26  

  所以他不论学什么,世间法、出世间法他都学得好,如果能够锲而不舍,他没有不成就的。现在人不行,现在人心浮气躁,脾气很大,稍稍不如意也要火冒三丈。我们也看惯了,也懂得随顺;你要不随顺,不随顺这个日子就不能过,度众生的事业那就得放弃,所以要修忍辱波罗蜜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77集) 2008/8/26  

  所以学佛,从哪里学起步?要从谦虚,谦虚还不够,谦卑,要从这里学起。要学自爱,爱你自己的灵性,爱你自己的德行,那是你自己本有的。《弟子规》是你本有的,你本来就是这样,自爱的人他统统做到;做不到,做不到不自爱。《感应篇》是自己的,《十善业道》还是自己的,没有一样不是自己的,这是自己的本善,人之初,性本善,所以这个要知道,是自己的本善。你完全都落实,百分之百落实,你这个人真的是自爱,自爱而后能爱人。这是世间法、世间善法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977集) 2008/8/26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