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不容毫分不善间杂-第1058集



不容毫分不善间杂-第1058集

  法语:

  修行,长年累月收不到效果,功夫不得力,原因在哪里?就是夹杂着恶法,夹杂不善。能不能成就,关键在这一句。夹杂不善里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私自利,这是我们的病根。修习一切善法里面,夹杂不善,能把这个原因消除,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。  

  节录:

  我们修行,长年累月收不到效果,功夫没有进步,所谓是功夫不得力,原因在哪里?就是夹杂着恶法在里头,夹杂不善。所以这一句很重要,能不能成就,关键在这一句。如果还夹杂着不善,成就就难了。夹杂不善里头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私自利,这是我们的病根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35集) 2000/7/16  

  我们学佛不是今天才开始,无量劫就学了。无量劫的修学,今天还搞成这个样子,什么原因?修习一切善法里面,夹杂不善。现在我们把这个原因找到了,如果能把这个原因消除,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。消除这个原因就是修行,真正修行,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我们在这里做功夫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35集) 2000/7/16  

  佛在这个经的前面教导我们常念善法,心善;思惟善法,思想善;观察善法,行为善;不容毫分不善间杂,那就是止于至善,我们的善才得圆满。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,什么叫「上善」?上善是至善。我们从哪里学?从顺境、逆境,善人、恶人,从这个方方面面学习成就的。所以顺境、逆境都是好境界,善人、恶人都是我们真善知识,都是我们的好老师,成就自己的至善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0集) 2000/8/28  

  如果对于善人边上起了贪爱,恶人边上起了瞋恨,你不善学、你不会学。不会学的人,在日常生活当中心里头常生烦恼。喜欢是烦恼,讨厌、瞋恨是烦恼,你天天在生活当中生烦恼。会学佛的人,就像六祖惠能一样常生智慧。顺境里面没有贪欲,生智慧;逆境里头没有瞋恚,生智慧。善人、恶人,统统生智慧,这是佛弟子。如果我们在境缘之中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还起贪瞋痴慢,还生喜怒哀乐,你是凡夫,你不懂佛法,你没有学佛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0集) 2000/8/28  

  我们学佛菩萨,佛菩萨的心在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很好: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。」我们要学着转境界,不被境界转,要学这个本事。境界是恶,我不憎恶人,我就转境界了。逆境恶缘我生活得也很潇洒、很快乐,不被境转。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世界,逆境恶缘常常遇到,古德都说过,「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」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97集) 2000/8/26  

  怎样把不如意转变成如意,我们就成功了。佛教给我们的祕诀,一切不如意都不要放在心上。常念佛恩,常念一切众生的好处。冤家债主过去跟我们相处,也有处得很好的时候,多想想好的时候,不要想分裂的时候。这个好处很多,功德之大不可思议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97集) 2000/8/26  

  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教导我们: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我们在逆增上缘里面提升了自己境界,那也是善知识,都是帮助我们提升,我们怎么可以埋怨别人?恶缘里面,诸位要晓得,他本来不恶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他怎么会恶?中国古时候教学,《三字经》头一句就讲: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「人」是泛指一切人,性本来都是善的,他为什么变成不善?偶尔迷惑了。为什么以不善的行为对我?他误会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0集) 2001/5/19  

  决定不可以怪人,圣人跟凡夫不同的地方,凡夫念念都是别人错,我对;圣人念念别人对,我不对。别人毁谤我,他为什么要毁谤我?是我做得不好;他为什么要侮辱我?是我做得不够好。时时刻刻回过头来,反省检点改过自新,决定不可以说别人不对、别人有过失,那我们永远没有自新的机会,我们到哪里去修?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0集) 2001/5/19  

  必须要知道,在佛法里面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天天在改过,天天在忏悔,天天在自新,我们同学必须牢牢记住。这样去修学,我们心里面做到纯净,一丝毫污染都没有,别人对我们的好处,滴水之恩,念念不忘。别人对我们再大的恶的行为,决定不要放在心上;放在心上,把自己的清净心变成染污了,把自己纯善的心也都破坏了,这个损失太大太大,一定要认识清楚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0集) 2001/5/19  

  恶不能不断,害人的心决定不能有,厌恶人的意思也不能有。把我们的念头一百八十度的转过来,纯是利益众生,利益社会,护持正法,我们就决定得生净土。念念不再想自己了,念念想别人。过去误会我的人、侮辱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我们对他们只有一个感恩的心,决定没有丝毫怨恨心。不但没有一丝毫怨恨,他有困难的时候,需要帮忙的时候,我们一定主动的全心全力去帮助他,务必使我们的心行做到纯善,儒家讲的「止于至善」,我们的生活才真正幸福美满,我们生活接近诸佛菩萨,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,不生烦恼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91集) 2000/6/24  

  夏莲居老居士在《净语》里面讲的「真干」,成佛、成菩萨、成阿罗汉,这都是真的。如果心不真诚,学佛学得再好,变成了福德,三界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。我们今天看到社会上,得到地位非常崇高,受到社会群众的尊敬,有地位、有权势、有财富,这些人过去生中三宝里修的福。
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58集) 2001/8/3  

  为什么他没能证果?他的心不诚,真诚里夹杂着妄心在里头就不行,不能夹杂。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头告诉我们,「不容毫分不善间杂」。换句话说,我们有毫分虚伪、自私自利的念头夹杂在里面,就把我们这一生修学的功德转变成福德了。因为夹杂一点点都是轮回心。
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58集) 2001/8/3  

  必须把现前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一定要放下,不能夹杂丝毫,我们真诚要到这个程度,我们自己才有保障、才有安全感。功夫欠一点,求佛菩萨加持,我们真有这个愿望、真有这种行持,佛菩萨肯定加持,我们要有信心。别人怎么搞,那是他的事情,与我不相干,我也不要放在心上,更不可以放在口上批评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一切时一切处,要知道养自己的纯净纯善。
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(第58集) 2001/8/3  

  西方极乐世界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,上善就是决定没有丝毫不善夹杂,哪有不往生、不成佛的道理?这一些教诫我们要是永远记得,常常念着,依教奉行,都是属于持戒。这是持戒里头比什么都重要,这是圆满的大戒。只要这一条做到,佛家常讲三千威仪、八万细行,你全具足了,统统都圆满了,真正抓到了总纲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90集) 2000/6/17


布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?-第270集

  觉悟的人,时时刻刻将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。所以你要想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首先你要能发现你自己的错误。发现错误、明了错误,在佛法里面叫「开悟」,这个人悟了,开悟,悟后起修。你知道错了,把错误改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佛教菩萨修行有六个纲领,这六个纲领对治我们六种大毛病。我们第一个大毛病是贪心,悭贪。世间人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。

成佛之道 1999/11/26  

  佛教菩萨怎样把这个毛病修正过来?布施。布施波罗蜜度悭贪。悭贪的根是贪生怕死,自私自利。我们怎样用布施这个方法,把这个毛病修正过来?你要懂得布施是什么意思,不是说布施是到寺庙里面去捐一点钱,添一点香油,你把布施的意思完全错会了。什么是布施?布施就是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这是布施。什么是父母、师长?一切众生是我们的父母、师长。我们要用真诚的孝顺心、真诚的尊敬心,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就是修布施波罗蜜。

成佛之道 1999/11/26  

  布施是不是叫你到处去舍财?舍财修福,将来享福,这不是波罗蜜。为什么?心不清净,里面有得失,还是有贪心。佛家常讲,舍一得万报,利息很厚,值得去投资,是这样的心理去修布施,这个心不干净,这个心不是菩提心。所以你所修的也不是波罗蜜,那个叫修布施,不能叫布施波罗蜜。加上波罗蜜,心是清净的,决定没有染着。布施真正的意思是舍、是放下,把贪心放下、瞋心放下、愚痴心放下、妄想心放下、执着心放下,这叫布施,真的布施。

普贤行愿品疏节录(第18集) 1993  

  布施就是放下。放下什么?大乘经上常讲「布施度悭贪」,烦恼的根是悭贪。用布施的方法,让我们悭贪这个烦恼放下、舍弃了,布施这一个功课就修圆满,那叫布施波罗蜜。波罗蜜的意思,就是功德圆满。有一念为自己的念头,布施波罗蜜就没有了。世间人,包括六道里面所有一切众生,哪一个没有贪心?没有的,总想贪得;自己有的,舍不得给别人,吝啬。无量无边的罪业,就是从这个念头里头生出来的,所以这个是烦恼的根,世尊用布施,头一服药就对症下药。我们要懂得,要明了,要真干才行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/24  

  布施波罗蜜真正的意思,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为人民服务、为众生服务,这叫布施波罗蜜。我们以财物为大家服务,以智慧为社会大众服务。无论我们从事哪一个行业,我们是以什么身分,什么样的地位,尽心尽力把我们的事情做好,要知道我们是为社会大众做的,不是为自己做的。
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三)(第1集) 2000/2/24  

  家庭主妇每天把家整理得很好,家里面大众饮食起居都照顾到,都照顾得很好,为一家人服务,这是布施波罗蜜。我这一家做好了,做成一个非常好的榜样,可以给其他家庭做样子、做模范。我把这个家庭整理好,是为整个社会每一个家庭服务的,给他做样子,这叫做布施波罗蜜。他看到这个样子想来学,你教导他,这叫法布施。
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三)(第1集) 2000/2/24  

  做样子给别人看,财布施,我们的内财。这不是说财布施一定要花钱,我们的劳力是钱,跟金钱一样。去道场做义工,这个义工是内财布施,我们为社会、为大众,我们劳心劳力去服务,这是内财布施。大众有恐怖、有苦难,我们安慰他,我们帮助他,这叫无畏布施。

善财童子参学报告(十三)(第1集) 2000/2/24  

  用恭敬心修布施就叫做供养,布施跟供养在事上讲没有分别,是一桩事情,只是用心不一样。恭敬心,像对父母、对尊长,这就称为供养,要懂得随时随地做。你随时随地做这是布施,如果你认真想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,这就是供养。譬如来了一个人,无论是熟人、是生人,住在我们这边,我们端一杯茶,这就是布施供养。

净宗学院培训目标(第8集) 2001/9/20  

  如果我们很用心,泡一杯好茶,布施就变成供养了,得果报不一样。我们每天在厨房工作,煮饭烧菜是布施。如果有心,希望今天的饭菜做得更好一点,大家更喜欢吃,那就是供养。时时刻刻,对象是一切众生。如果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菩萨、看成自己的父母、兄弟姐妹,恭敬的心,真诚的意,这个福报就不可思议。

净宗学院培训目标(第8集) 2001/9/20  

  如果只有布施,没有一个至善的心、真诚的爱心,只叫布施,不能叫布施波罗蜜,那个布施是三界有漏的福报,财布施得财富,是福德不是功德。如果布施里面有真诚的善心、有真诚的爱心,那个布施是波罗蜜,是功德。功德里面决定有福德,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,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52集) 1999/6/30  

  唯有真诚的善心、真实的爱心,无条件的布施供养,自然能够融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所谓不同的族群都能够圆融和合。我们细细观察佛菩萨,人家就是修的这个法门,教化一切众生统统修学这个法门。布施是舍己为人,决定不为自己,念念为一切众生,内财、外财都能够布施供养一切众生,这是布施波罗蜜。
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52集) 1999/6/30  

  布施才能得清净心,布施才能得禅定,才能得智慧。布施讲到究竟就是放下,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完全放下。放下之后,不是什么都不做了,放下之后要提起,提起什么?利益一切众生,为一切众生服务。为一切众生服务,累不累?给诸位说,不会累的。为自己才会累,为众生不会累。为众生,没有自己,谁累着了?有自己就会累,有自己就有烦恼、就会生病、就会死;自己要是没有了,谁累了?谁烦恼了?谁生病了?谁死了?都没有了。凡圣就在这一念之间,这一念转过来,超凡入圣,念头转过来,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68集) 1999/11/6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