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往生,不能心存侥幸-第1100集



  法语:

  临终一念十念往生要具备三个条件:第一个是临终的时候神智很清楚,一点都不迷惑;第二是要有缘遇到善知识提醒,劝他念佛求生净土;第三,听了之后真能接受。要具足这些条件真难!所以,不能存侥幸心理,要趁身体还健康的时候,认真努力学习。 

  节录:

  从前李老师告诉我们,他说临终一念十念往生要具备三个条件。第一个条件是临终的时候神智很清楚,一点都不迷惑。他说你仔细看看那个生病病重的人、临死的人,你看看他走的时候头脑清不清楚?临命终时走的时候头脑还清楚,一万人当中找不到一个。这个事情太侥幸了,我们能有把握吗?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9集) 2004/2  

  第二即使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楚,一点都不迷惑,他要遇到善知识,善知识在这个时候提醒他,劝他念佛求生净土,要遇这个缘。第三个条件,他听了之后真能接受,一切放下,这才能往生。我们想想这个事情真不容易,真难!知道真难,这个事情现在就要干,不能等临命终时,那是非常侥幸,真的一万人当中一个成功的都不可能,这个机率都没有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9集) 2004/2  

  所以祖师大德劝我们要趁身体还健康的时候,要认真努力学习。学习念佛不难,学习信愿也不难,真正难在哪里?难在放不下,这个东西太难了。这放不下就是自己严重的业障,障碍你这一生不能往生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59集) 2004/2  

  我们要想有成就,常常存一个侥幸的心理,以为我靠阿弥陀佛,我带业往生就行了,修持马虎一点也不要紧。这念头错了,这念头肯定障碍你这一生往生。

大方广佛华严(第1019集) 2003/4  

  「又有人视临终十念为轻易,乃拟临终方事修念」。这就是确实有不少人,听到经上讲的,临终十念这么容易,他就想到平常何必用功?到临终的时候还来得及、还不晚,所以就想到跟临终十念的人一样。这个想法是很危险的想法,不是健康的想法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27集) 2016/5  

  为什么?那个临终十念往生的人,他的缘殊胜,他在临终的时候,断气一、二个小时之前遇到善友。你能不能遇到?善友在这个时候劝导你,能不能完全接受?这都是问题。如果没有善友,你这一生空过了。如果遇到有善友,你这个时候人迷惑,神志不清,劝你你没有反应,也完了。要神志清楚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点不模糊,跟着善友一起念,行。这都不是简单事情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27集) 2016/5  

  人就怕侥幸,一侥幸往往就错了,失误了。机会不容易遇到,经上所讲的这些缘分,都是无量劫的善根,得诸佛菩萨的加持,生生世世不知道经历多少世,这一生才圆满。诸佛菩萨的加持,他真的得到,加上了,才有这样的瑞相。有一个关节出了问题,还要等下一次!下一次又是无量劫,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。
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327集) 2016/5  

  怎样才能真正往生?要发大惭愧心,侥幸心不行!惭愧心,忏悔心。过去疏忽了,这一生学佛也没有认真,今天觉悟了,今天明白了,把过去这些毛病习气改过来,认真努力依教奉行;经论上怎么教我,我就怎么做,这样就对了。经论很多,依一部就行,这一部务必要具足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,把这功德回向求生西方净土。 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那是稳稳当当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

大方广佛华严(第1019集) 2003/4  

  所以你要发勇猛心,发惭愧心、忏悔心,千万不能侥幸,千万不能懈怠。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胜缘,最殊胜的缘,这一生要空过了,你就想到那是多么可惜。彭际清居士说得好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」,这「一日」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居然碰到了,碰到不能够把它抓住,空过了,可惜,实在可惜。

大方广佛华严(第1019集) 2003/4  

  《往生正因品》有这么一段话,「昼夜常念」,希望佛号不要忘记,口里不念没有关系,心里不间断,这真念佛。心里怎样能做到不间断?这势必要把念头转过来,就能做到,念念皆是阿弥陀佛。我念的人,自己家的亲人,那个人是阿弥陀佛;我念的境界,喜欢的境界,那个境界是阿弥陀佛。你把所有一切人事物统统转变成阿弥陀佛,你念佛就不会间断,全是阿弥陀佛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55集) 2012/3  

  实际,事实真的是如此,不是这样想像。为什么?阿弥陀佛是自性,一切法不离自性,一切法皆是自性所生所现,阿赖耶所变,阿赖耶也不离自性。理上讲得通,事上应该如是。这个样子,昼夜常念就能做到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55集) 2012/3  

  时时刻刻要注意,相续不断。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,会常常断掉,断掉不怕,一警觉到,立刻相续,就接着念,要认真、要努力。果然念到这个念头相继不绝,我们就欢喜心生了,为什么?往生有把握了。常常断续,这个往生没把握,净念相继是决定得生;在这个地方就是昼夜常念,决定往生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55集) 2012/3  

  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,心里头不要有杂念、不要有妄想。杂念太多、妄想太多,我们今天深深体会佛经上常常说的,可怜悯者。一个有智慧、有福德,吉祥的人,没有杂念、没有妄念,只有阿弥陀佛。所以我们要把一切念头统统换成阿弥陀佛,以一念来对应一切妄念,把一切念头都变成阿弥陀佛,就对了。

二一〇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3集) 2012/12  

  在日常生活当中,见色、闻声都是阿弥陀佛,用阿弥陀佛取代我们一切分别执着妄想,这叫真念佛人,这叫真会念。这样念佛,功夫得力会很快,真的,一年半载就可以得到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就法喜充满,往生有把握了。

二一〇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3集) 2012/12


化解冲突从哪里做起?-第314集

  化解冲突是从自己内心不跟人对立,跟任何一个人没有矛盾、没有冲突,从这里做起,我们才有冷静的头脑、真实的智慧去解决问题,不是情绪,情绪不能解决问题。所以要放下对立。
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31集) 2008/7/24  

  我不跟人家对立,别人跟我对立没关系,我不跟他对立。一般人不肯做,那我不就吃亏了,不是到处都吃亏上当?没错,吃亏是福,你要不愿意吃亏上当,你跟别人对立,就免不了要结冤仇,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搞冤冤相报,太苦了,这太可怜了,何必!所以,对立这个错误的念头,惹来的祸患无穷无尽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51集) 2011/1/24  

  别人对我冲突,我对他不冲突。诸位一定要晓得,两个对立了,才能打得起来;有一边能忍让,打不起来。所以中国老祖宗讲得好,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事情做到遇到障碍了,对方没有过失,过失一定在自己,然后这个问题才能够化解。今天的问题在哪里?每个人都不承认自己有过失,过失都在对方,这个事情麻烦了。这个冲突永远没有办法化解,不知道自己反省,不知道忍让!

和谐世界从心开始(第1集) 2006/9/23  

  所有一切过失,不要说别人不对,这个我也是常常讲,回头想想自己有错误的地方,你怎么能怪别人?什么都是我对的,别人错的,这个人觉悟是非常非常困难,人我见太深了。真正修行人,不仅在佛门,在中国道家、儒家,在今天全世界,你看看正规宗教里面,我们讲正教,那些创教的大圣大贤都是这样教人。人要谦虚,人要恭敬,人要知过,人要忏悔,人要改过。觉悟的人责备自己不责备别人,只有迷惑颠倒的人自己不承认自己过失,都是别人错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326集) 2004/11/1  

  一定要把观念转过来,不能什么都是自己对,别人错,这个观念不好。这个观念是制造对立,制造矛盾,制造冲突,你怎么能化解?念头转过来,别人是对的,我是错的,我们每个人都能想「我错,别人都是对的」,和平很快就落实了。

方广佛华严经(第1326集) 2004/11/1  

  凡事要常常记住祖宗的教诲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事情遇到障碍行不通了,找自己不要找别人,找别人永远不通,找自己马上就通。他不让,我让;他不低头,我低头,立刻问题就化解。他坚持他的成见,我随顺,不就没事了吗?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02集) 2007/1/31  

  他坚持,我也坚持,这两个问题就发生了;如果他是错误的,错误的也让他错误去,我要能忍受。慢慢的我用智慧把错误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的幅度,让他觉悟,不能产生冲突。你虽然有好的意见,他不能接受,那你就不要提出来,就随顺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02集) 2007/1/31  

  化解冲突要从化解自己内心跟一切人事物的对立下手,不对立。跟一切人和谐,跟一切事和谐,跟天地万物和谐,和为贵,和谐多么快乐,和谐多么幸福。所以幸福是自己营造的,不是别人来的,要求别人,错了,要求自己,对了。业障也是自己营造的,何必去营造罪业?为什么不去营造幸福?不对立,幸福就来了,那是幸福的根,对立就变成业障,你看一念之间。
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(第44集) 2009/6/11  

 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,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。一体,他怎么会不相亲相爱?怎么会有对立?右手跟左手会不会对立?不会对立,为什么?一体。舌头跟牙齿有没有对立?牙齿把舌头咬破了,舌头要不要报仇?为什么不报仇?一体!佛告诉我们真话、实话,决定不是假话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51集) 2011/8/21  

  化解冲突一定要靠智慧,不能用感情,决定不可以用贪瞋痴,贪瞋痴是决定不能解决问题的,要用智慧。要用真诚,要用诚意,从内心里面做功夫,我们也常常在讲席里面跟同学们共同勉励,从自己内心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对立的念头要化解掉,决定不能够对立。

关于和平教育的对话 2004/10/20  

  别人对我对立,可以,他没有觉悟,他在迷;我如果已经觉悟了,我怎么能够跟他对立?冲突一定要两方面才能冲突,我这边化解了,他这方面虽然没有化解,他打到我这来会打空了,没有力量,能化解问题。所以,对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不能有,矛盾的念头不能有,冲突的念头不能有,让自己首先养成心平气和。心气平和,人生智慧,智慧自然能够解决问题。

关于和平教育的对话 2004/10/20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