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没有冲突-第1101集



  法语:

  读书充实自己的知识面,愈广愈深愈好,临场应付才能灵活。所以广学多闻是为别人;对自己,一门深入。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有没有冲突?没有冲突。在初学,一定是一门深入,把戒定慧三学的基础扎稳,之后,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可以并重。  

  节录:

  我们读书充实自己的知识,知识的面愈广愈深愈好,你在临场,你应付才能灵活;你读的东西少,你应付就有困难。所以这个学不是为自己是为大众,广学多闻是为别人;对自己,一门深入。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有没有冲突?没有冲突,这你一定要懂得。可是在初学,古人是定了五年,五年不可以广学多闻,一定是一门深入,五年之后才广学多闻,你的基础打下去了,五年不能少!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4集) 2005/4  

  现在的人他不肯,他一开始学就广学多闻,所以自己没有根基,所学的都是一些皮毛、常识,不生智慧,不但不生智慧,把智慧障碍了、堵死了。这就是没有人教导他,这是不善学。善学的人一定先要把戒定慧三学的基础扎稳,佛法里面讲根本智,广学多闻是后得智。学习是有次序的,五年之后,你这个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可以并重,一门深入是增长自己的戒定慧,广学多闻是应付一些群众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4集) 2005/4  

  佛为我们说了许多的经论、法门,可以说都是正道,都是正确修行的方法,可是不一定能够适合每一个人。就好像我们到药店,你看到几百种、几千种的药物,我们都可以说那是良药,可是这些药不见得适合于我们用,用对了症,那就药到病除,病马上就好了;如果药用错了,不但病不能好,可能还要加重,这个常识我们懂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3集) 1993/6  

  所以,药统统是良药,佛法皆是正法,我们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根性,我们是害病的人,佛的药方,药太多了,绝对不是叫我们统统都要吃;也就是说,所有一切佛法不是叫我们统统都要学的。所以古德常常提示我们,选择法门,一门深入,这就对了,至于广学多闻,那是为别人的事情,不是为自己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3集) 1993/6  

  好像这个药,治自己的病,只选择几种,可是你要想做个大夫,做个医生,要医一切人的病,那你是样样都要懂,样样都要内行。你开出处方是给别人吃的,不是给自己吃的,这些都必须要搞清楚。我自己要成就,那是一门深入,我要帮助别人,那要观机,为他抉择法门,这是首先我们要明了的。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23集) 1993/6  

  没有断烦恼之前,法门必须选择,所谓一门深入。这时候一门深入目的何在?目的是帮助我们看破,帮助我们放下。到自己真的看破、放下了,那时候就可以广学多闻。广学多闻是为什么?为度众生,不是为自己,为自己没有必要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56集) 1996/4   

  众生根性不相同,欲望不相同,烦恼、习气不相同,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,必须通达种种法门。所以要晓得,四弘誓愿是有次第的,烦恼断了之后,才广学多闻,然后圆成佛道,再普度众生,是这么个意思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56集) 1996/4  

  「精进」是佛法成就的关键。 「精」是纯而不杂,我们今天讲的「一门深入」,叫做精进。 「精」是专一、专精,不但有成就,而且成就快速。而佛在大乘经教上,常常教导我们广学多闻,到底我们是「广学多闻」,还是「一门深入」?诸位要懂得,决定不能误会,「广学多闻」是教菩萨的,「一门深入」是教初学的。所以你要晓得,佛这些话对谁说的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9集) 2000/12  

  我们今天没有开悟,我们是凡夫,自己一定要承认自己现前的地位,「我是凡夫地位」,你一定要接受佛陀教诲,一门深入。到什么时候我们才广学多闻?佛法里面的标准,是到你明心见性;你的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断了,无明也破一品了,这个时候广学多闻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9集) 2000/12  

  所以我们懂得,「一门深入」是修定,定里面有慧,但是以定为主。用我们平常写的二十个字的纲领,初学的人就是以真诚、清净、平等为主,这是一门深入;正觉、慈悲那是往上的境界,法身大士学的。如果我们没有真诚、清净、平等,你就广学多闻,那是清凉大师讲的话,「增长邪见」。你也去慈悲广爱众生,那就是「慈悲多祸害,方便出下流」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9集) 2000/12  

  所以我们要懂得,佛说的话哪些是对我说的,哪些是对他说的。他是菩萨,我是凡夫;他是法身大士,我是个初学。你要不搞清楚,你就会错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9集) 2000/12  

  所以一定要一门深入。我们死心塌地修净宗法门,头一个目标,「功夫成片」。达到功夫成片之后,依旧一门深入,往第二个目标上迈进,「事一心不乱」。达到这个目标,还是一门深入,再向上提升,提升到「理一心不乱」。然后才可以广学多闻,智慧开了,一闻千悟。没有达到这个标准,不可以广学多闻,广学多闻对你决定造成障碍,这个障碍在佛法里面讲叫「所知障」。真正发心修学不可以不知道,功夫用在一部经典上决定有好处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9集) 2000/12  

 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的教学是以闻法为第一个法门,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没中断。我们一定要晓得,极乐世界的人,身体不是血肉之躯。这个血肉之躯,需要五榖杂粮来养它。西方极乐世界人的身体是法性身,他居住的大地是法性土,所以他不需要饮食,他不需要睡眠,精神饱满,闻法不间断。我们中国古人讲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所以你就想,他的进步多快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81集) 2011/4  

  在阿弥陀佛这边专修,在十方诸佛那里参学,广学多闻,一门深入,同时并行。在阿弥陀佛这边,一门深入。每天去拜佛,拜访十方佛,供养十方佛,修福;听十方诸佛说法,开智慧,那是后得智,广学多闻。他同时并进,这是我们梦寐所求的,求不到,不可能。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,不可能的全变成可能,这地方我们能不去吗?你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非去不可!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381集) 2011/4


如何才能真正利益众生?-第315集

  觉悟的人,与众生、与自然环境、与天地鬼神,用一个真诚心、恭敬心、礼赞心、慈悲心,用的是这个心。合起来说就是经上讲的菩提心。我们对一般人讲菩提心,他不能理解什么叫菩提心,我们讲真诚的心,讲清净的心,讲平等的心,他好懂,他能够理解。真诚的爱心做基础,以善巧方便,才能真正的利益众生。

早餐开示 1999/3/14  

  菩提心是什么?就是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。知道我对一切众生的爱护,为什么?他跟我同体,他跟我是一体,所以一体当然就爱他。菩提心,整个的核心就是一个爱。所以古德有问,什么是佛教?祖师的回答,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这答尽了,答得圆圆满满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18集) 2012/11/13  

  慈是与乐之心,悲是拔苦之心,看到众生在受苦受难,那种怜悯心是悲心,要帮助他离开苦难,希望他得到快乐。得到快乐是慈,帮助他离开苦难是悲,所以说慈悲为本。

安心、安身生活之方法(第7集) 2013/6/2  

  方便是门,方便是智慧,智慧落实在事相上叫做方便,方是方法,便是便利,也就是最好的方法。最好的方法不是一定的,因人而异,因事而异,因时而异,事不一样,方便就不相同,所以它是活的,今天所谓说活学活用。

安心、安身生活之方法(第7集) 2013/6/2  

  每天围绕在你身边的,你去工作,在公司也好,你去上班,你所接触的这些人,你都要度他。怎么度?表演给他看,你的工作很认真、很努力,你又不着相,心地那么清净,那么样有智慧,而不生烦恼,这就是度众生。日久天长就被人发现了,「那个人,他了不起,我们要向他学习」,这就是度他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9集) 1996/4  

度众生不是天天劝他念佛、劝他读经,那个没有用处的。你劝他读经、劝他念佛,他先要看看你,你读经、念佛你好在哪里?还不是天天生烦恼!所以你要表现一个智慧、无烦恼,幸福自在快乐,他就会向你学习。为什么你过得那么快乐?我们过得这么辛苦,就要向你请教。到他向你请教,你把这套理论、方法传授给他,他也能在他的生活当中,在他的工作里面,得到幸福快乐,他就得度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9集) 1996/4  

  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跟大家在一起闲话家常,中国人有所谓「三句话不离本行」,我们的本行是什么?本行是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我们的本行,我们一定要记住。所以遇到有机缘的话,一定把念佛法门介绍给别人。念佛的同学手上拿一串念珠,一个是提醒自己要念佛,一个是给别人看,别人一看,这个人是念佛的,让他在阿赖耶识里头,这个阿弥陀佛的种子加强一遍,这是真正利益众生。言谈当中要谈到佛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把三宝介绍给他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16集) 2012/7/8  

  不论人多少,看到有人在谈论,在聊天、在谈论,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参与。这个参与干什么?度众生,把佛法介绍给他,你得有善巧方便随顺他的话题,这才能契入,慢慢的引导到佛法。尤其是灵活应用,在现前的社会,特别是帮助他解决问题,他遇到困难、遇到挫折,或者遇到有疑惑,无论是个人的问题,他这个团体里面工作的问题,物质环境上的问题,人事环境上的问题,要给他开导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29集) 2006/3/23  

  开导当中,人与人之间,这里提出来了,「和为贵」。大众在谈论免不了争论,你要怎样把他事情摆平,让大家化解对立,化解矛盾,和睦相处,这就好。他要喜欢听佛法,就要把佛法介绍给他;他有疑问,要细心为他解答,机会教育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29集) 2006/3/23  

  我常常提醒同学们「机会教育」。抓住机会,不放弃机会,机缘不同,我们的方式也不同。总而言之,在在处处不舍弃众生。这个众生是学佛的,老学佛的,我应当怎样给他示现?怎样帮助他?初学的,应该怎么帮助他?还没有宗教信仰的,还没有接触的,我怎样帮助他?或者是修学一些邪魔外道的,知见不正的,我应该怎样帮助他?众生差别太多了,你要用最善巧方便,都能够帮助他,都能够叫他得利益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11集) 2002/2/4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