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语:
修行最重要的一桩事情,就是禅定。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都是修禅定,即戒、定、慧三学。禅定生智慧,乱心生烦恼。乱心就是杂念,要把念头停止,止就是定。真实的功夫是怎样把妄念止住?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,净宗是用念佛这个方法把妄心止住。
节录:
佛家讲修行,修行最重要的一桩事情,就是禅定。为什么佛教这么样重视禅定?禅定不是说禅宗修禅定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都是修禅定,念佛也是修禅定。戒、定、慧三学,你离开了定,哪来的智慧?禅定生智慧,乱心生烦恼。乱心是什么?就是杂念,前念灭了,后念就生,六道凡夫各个都是这个样子,一天到晚起心动念,永远不会停止。你要把念头停止,止就是定、止观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4集) 2000/11/20
观是什么?妄心止住,我们本性就起作用,就是真心起作用,观是真心起作用。我们常常教同学们读经,就是念经,念经就是修观,就是修止观。你这一部经展开,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,经念完,字字分明,一直念下来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也不起一念,你看妄念没有了,心意识没有了,这是止;你把这一部经念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就叫观。
普贤行愿品(第16集) 1980前
真实的功夫是怎样把我的妄念止住?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、不同的手段,把心止住,把杂念止住。我们净宗,这是所有法门里面最方便的法门,是用念佛,用念佛这个方法把我们的妄心止住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4集) 2000/11/20
六道轮回、三恶道,无量劫来我们所受的这些苦难,根源是什么?就是妄想、妄念。所以佛教我们好方法,用这一句「阿弥陀佛」把念头止住,以一个念头把一切的念头都打掉。念佛怎样念才功夫得力?妄念才起,「阿弥陀佛」就把这个念头压下去,一切时一切处,要有高度的警觉,念头无论是善念、是恶念,统统要打掉。为什么?善念是三善道,恶念是三恶道,都出不了六道轮回。超越六道轮回,是净念,要懂这个道理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04集) 2000/11/20
真心本来『无念』,就是六祖所说的「本来无一物」。只要你有念,都叫妄念。为什么都叫妄念?因为真心里头没有念,所以有念都是妄!有念就有烦恼,有念就有障碍。《华严经》里面讲的:事无碍、理无碍、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。他为什么一切都没有障碍?因为他无念;无念,他的真性完全显露。所以,真心之中本来没有妄念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5集) 1984/12
真心里头没有念头,真心离念,有念就妄。在所有虚妄里头,只有一个虚妄接近真实,那是什么?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就是性德的名称,名也不是真的,所以说它是妄,用这个妄断一切妄,这是个方法。但是这个方法跟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,这不可思议,用妄念来止一切妄念。那我们用念别的一心,我念一二三四不是一样吗?是一样,若是用一念止一切妄念,什么方法都行,但是它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不相应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51集) 2003/11/18
你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是跟阿弥陀佛愿力相应,那意思就不相同,得的利益就不一样。你念一二三四,阿弥陀佛跟它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。好像我们电波发出去,频道不一样,阿弥陀佛收不到。用阿弥陀佛这个频道,频道相同,我这里发出去,他那里收到,彼此感应道交,就这一点不一样。如果讲伏一切妄念,那八万四千法门平等,统统有效,要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这个事实真相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51集) 2003/11/18
有念心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忆佛念佛,我心里想佛,我口里念佛。无念就是无一切杂念,无一切妄念,这样就成功了,最低限度你会往生凡圣同居土,就是功夫成片,这就是无杂念了。佛号确实能把这些妄想杂念压住、伏住,当然功夫更好的,妄念就没有了,断了。妄想没有了、断掉了,这就叫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就是禅家里面讲的禅定,密宗里面讲的相应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止凡圣同居土,地位就高了,生方便有余土。这些都在于我们自己平素用功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5集) 1984/12
一定要晓得理论,要懂得方法。就是叫你在生活里面不要把这一句阿弥陀佛给忘掉了。有些人问:我念阿弥陀佛,在洗手间可不可以念?在浴室可不可以念?睡觉的时候可不可以念?有些人说:这些地方不能念。不能念,不就断掉?不就有妨碍?诸位要晓得,佛号决定不中断,中断了你就会打妄想。像这些地方,我们常讲恭敬心,恭敬心是我心念,口不出声,默念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5集) 1984/12
念佛成就,念佛是不是明心见性?没有。没有,怎么能算成就?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不在我们娑婆世界,他出去了,像我们现在讲的移民出去了,什么身分?还是人的身分,并没有证阿罗汉,也没有证辟支佛,也不是菩萨,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个人。经上讲得很清楚,西方世界没有三恶道,当然有人天两道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5集) 1984/12
所以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人,如果比人高一级就是天,人天的身分从娑婆世界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这么回事情,这个方法实在太巧妙了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圆证三不退,一生成佛,这个法门不可思议,妙不可言!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5集) 1984/12
假如我们心没有念了,我们何必还要念阿弥陀佛?念阿弥陀佛不是增加妄念了吗?现在因为我们的心里头那个妄念不断,所以才要念阿弥陀佛。真的无念的话,那念这个佛号干什么?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。「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」,这是讲修因,将来证果的时候是「生而无生,无生而生」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5集) 1984/12
佛号断不断?决定不断,二六时中佛号不断,因为他晓得念跟无念没有妨碍,理上无念,事上有念,理不碍事,事不碍理,理事无碍。这是很高的念法,非常有受用,很容易得到身心清净,得到一心不乱,而且能把这个理论、这种受用带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。我们从早到晚穿衣吃饭待人接物,都可以做到念而无念、无念而念,那就是《华严经》上的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现在这个生活就入解脱的境界,就得大自在。这是讲到高级的!所以这个法门绝对不简单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5集) 1984/12
舍己为人-第316集
人与人的交往,第一个大前提一定要利益对方,不要求利益自己。现在人提倡二利,利益我,也利益你;双赢,我赢了,你也赢,还是把我摆在第一。而诸佛菩萨的观念跟我们凡夫不一样,你得利益,不想自己的利益,你赢,没有想到自己赢。佛与法身大士跟大众相处,能够令那么多人的爱戴,那么多人的尊敬。为什么?佛菩萨他的表现是舍己为人,这个了不起。
早餐开示 1999/3/14
说到人生的价值,真正的价值就是「舍己为人」,为一切众生服务。中国先贤说得好:「助人为快乐之本。」这是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。不肯帮助别人,不肯帮助众生,这一个人活了一辈子,有什么价值、有什么意义?每天肯帮助别人,尊重别人,舍己为人,这个人快乐!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8集) 2000/12/16
佛法里面我们供佛,供灯、供烛、供香,大家都晓得这是最常见的,我们供养佛菩萨的形像,不能缺少的供具;这三样东西,都是燃烧自己,照亮别人。最明显的是蜡烛,表现什么精神?舍己为人,牺牲自己,成就别人。
早餐开示 1999/3/14
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打交道,觉悟的人是舍己为他,为不觉悟的。为什么要这样做?让不觉悟的人渐渐觉悟,渐渐明白,这就是度众生,帮助他破迷开悟。在法布施里面,有一条叫代众生苦供养,舍己为人是代众生苦供养,代众生苦布施。这个理很深;事,我们凡人看,伟大!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。平常人都是自私自利,起心动念都为自己。佛跟众生往来,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往来,能令不觉悟的人生欢喜心,能令不觉悟的人生敬仰之心。这个关系就搞好,关系就建立,彼此建立一个信任的关系,彼此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。
早餐开示 1999/3/14
没有很亲密、很厚的关系,你劝导他,他不听,他怀疑,他认为「你对我这么好,大概你别有企图」,不信任。所以先要把关系搞好,然后劝导他,他会接受。告诉他事实真相,事实真相里面有理论、有事相。最后,给他真实的利益。真实的利益是劝他作佛,劝他明心见性,要修这个法门;修就是修养,学问修养的功夫。
早餐开示 1999/3/14
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己为人?慈悲心在那里推动。慈悲就是爱心,为什么不说爱,要说慈悲?因为爱里面有感情,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,纯粹的理智。换句话说,基于理智的爱叫做慈悲,如果慈悲里头带着感情就叫爱,实在讲是一桩事情。换句话说,佛菩萨慈悲可以说是真爱,真爱永远不变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8集) 1984/12
四弘誓愿第一个是发心度众生,舍己为人,要发这个大心。牺牲自己成就别人,这是菩萨发心,这叫大菩提心。修行下手,先断烦恼,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,然后再学法门。烦恼是毒,贪瞋痴三毒!毒没有去掉,这个法是醍醐,经上常有比喻,我们拿这个杯子,这杯子是器,从前是盛毒药的,毒药不但没有去干净,毒药还在,醍醐灌进去,醍醐也变成毒药了,就这么回事情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39集) 1984/12
处在这个环境里不用功不行,不克服自己的障难不行,不克服自己的妄想习气,决定堕落。那一堕,不知道堕到那里去了,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。修行就是生活,修行就是处事待人接物,修行就是服务一切众生,一定要用真诚心,绝不能掺杂丝毫虚妄,一定要用清净心,不能夹杂一丝毫的染污。我们真干,对待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贡高傲慢心,在一切境缘当中修平等心、修大慈悲心,能够舍己为人,欢喜帮助一切众生,全心全力去做,决定没有吝啬。我们这样的发心,这样的行持,才能感得佛菩萨的护念,龙天善神的佑助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8集) 1999/7/31
虽然是说舍己为人,但是舍己要有个程度,就是我确实有能力往生,品位下一点没有关系;不要舍到最后,往生去不成,还搞六道轮回,那就太可惜了。所以舍己为人,那个舍有一个限度。换句话说,下下品往生,这下下品是决定可以拿得到,那可以能够牺牲一点;下下品都拿不到,那不能牺牲。所以这个牺牲要有限度,决定不能教这一生空过。
无量寿经(二次宣讲)(第4集) 1990/4
求生净土这个念头,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,于一切时念念不舍,这句话太重要了,帮助我们回归自性。这是教我们忆佛、念佛,心里面常常想到佛,特别要想佛的教化众生、度脱众生,无量无边的功德。佛没有私心,为什么?他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他是一体,他怎么会有私心?念念为众生就是念念为自己,念念帮助众生就是念念帮助自己,这个理很深很深。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是舍己为人,他才真正能回头,真正能放下,真正能得到圆满的成就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94集) 2010/8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