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-第1113集



  法语:

  「天心仁术」,天道的善神,他都有爱心,绝对不会惩罚悔过的人。一个人做错事情要知道悔改,就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,天地鬼神的饶恕。所以做错了,没有关系,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,世法、佛法论修行,没有别的,就是改过。  

  节录:

  古人常讲「天心仁术」,这讲天神,一般宗教里面讲上帝,这些天道的善神,他都有爱心,绝对不会惩罚悔过的人。一个人做错事情要知道悔改,悔改就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,得到天地鬼神的饶恕,他不再找你麻烦了。所以过去做错了,没有关系,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,世法、佛法论修行,没有别的,就是改过。

太上感应篇(第12集) 1999/5  

  我们每天反省检点,知过必改。我常说,说了很多年,知道过失就是开悟,把过失改过来就叫做修行。要认真去做,要默默去做,你才得到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。

太上感应篇(第12集) 1999/5  

  佛在经上讲,世间两种人没有过失:一个是作佛,佛没有过失。另外一种,一身过失,自己不知道自己过失,那这个人没过失。不知道是愚痴、糊涂。实在不知道,读经;读经是对照对照,你就会找到自己的过失,就会发现,发现之后一定要改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8集)  

  古圣先贤、诸佛菩萨真实的慈悲爱护众生,众生不信,造作的恶业,实在是因为没有人教他。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也讲得很清楚,「先人不善」,没有好好的教导他,所以也不必要去责怪于他。在这种不善的环境当中他要能够不造恶,实在说那是圣贤人再来,佛菩萨转世,决定不是凡夫;如果是凡夫,就肯定他一定会造恶,所以造恶是必然之事。

太上感应篇(第15集) 1999/6  

  人能够回头,能够向善,只要一念回心,诸佛就护念,诸天善神就欢喜、就保佑,绝对不会降罪于他。这所谓是「天心仁术」,不会将刑罚加给那些悔罪之人,我们要相信这个道理。由此可知,趋吉避凶,确实是在乎一念之间,天堂、地狱就在眼前,一念善天堂现前,一念恶地狱现前。

太上感应篇(第15集) 1999/6  

  如果知道自己有过错,过错不怕,哪个人没有过错?要紧的是要懂得改过,懂得自新。『去恶就善,朝闻夕改』,没人来告诉我们,我们读经,经文每读一遍就认真反省一遍。经是一面镜子,知道我们过失了,佛教我们做的没做,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做了,这就是过失。不读经没有觉察到,这一读觉察到,觉察到赶紧改过来,改过自新就好。

大乘无量寿经菁华(第6集) 1998/7   

  最怕的就是不好意思说自己过失,为了自己面子把罪隐藏起来,装着做好事,这个人必堕地狱。自己做错事情要承认,公开的认错,这个人前途不可限量。中国人特别爱面子,做错了死都不承认,甘心情愿到地狱去受苦、去受罪,他也不承认他的过失,愚痴到极处!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95集) 2000/4  

  知道自己的过,承认自己的过,能把自己的过改掉,这个叫忏悔业障。礼敬诸佛是改不敬一切人事物的过;称赞如来是改对一切人瞋恨嫉妒的过、专看别人错误的过、专宣扬别人过失的过。广修供养是改正我们悭贪的过失、改正我们心量狭小的过失,这都是忏悔。后面随喜功德。特别是加强对嫉妒障碍的过失,人家有好事,不能够嫉妒障碍,要随喜。

菩提心贯注在整个生命中 1999/12  

  随喜什么?帮助他,成就他的好事。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,他做这个事情对社会、对众生有好处、有利益,纵然是我们的敌人、冤家、对头,我看到了,我也要去帮助他。我正面去帮助他,冤家对头他不接受,他说我不怀好意。我们帮助他钱的时候,可以请别人转给他,不要用我的名字,我也帮助他了。时间久了,将来知道了,那个冤结就化解了。所以要修随喜,不可以有障碍。「请转法轮」,是我们非常容易疏忽教学的过失,这是世间第一等的善事。

菩提心贯注在整个生命中 1999/12  

  忏悔就是改过,儒家讲的「不贰过」。因此真正会用功的人,真正会修行的人,他用的是什么功夫?他所用的功夫,天天反省、思惟、检点自己的过失。这一天从早到晚,起心动念,对人对事对物,跟《无量寿经》里面所讲的比照一下,有几桩跟佛讲的相应,那你就做到了;有几桩跟佛所讲的不相应,没做到。你能这样的检点,你就觉悟了,佛法讲开悟,你开解了、明白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06集) 2000/5  

  已经做到的要保持,明天还要继续做到,不要忘掉了;没有做到的,明天应当努力去把它做到。所以经要熟读的原因就在此地,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,念头才起来就知道,我这个念头该不该起,我这个话该不该说,我这个事情该不该做。佛菩萨怎样教导我们,我们应当怎样学习,这个叫悟入,要契入佛的境界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06集) 2000/5  

  圣贤就是这么修出来的,佛菩萨也是这么成就的,这是我们应该要懂得的。特别是祖师大德常常提示我们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念是念头,念头里有善有恶。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,肯定是恶的念头多,善的念头少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96集) 2010/11  

  但是无论是善念还是恶念,念头才起马上就要觉悟,这一觉悟就用佛号取而代之,这叫真的会念佛。念头才起,他就回归到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这个念是世出世间第一善念,无比的善念,为什么?他能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去。还有哪个念头有这个功德大?再找不到了。只有这一念,念念通西方极乐世界,念念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96集) 2010/11  

  真正是个念佛人,念念十方一切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保佑你,你为什么不念佛?念佛人身心健康、家庭和睦、灾难远离,古人所说的,「趋吉避凶,遇难成祥」。应该要念佛,把所有的念头统统都转成阿弥陀佛,完全正确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96集) 2010/11

回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?-327

 

  回向是扩大自己的慈悲心。我们凡夫心量很小,起心动念都为自己,很少替别人想,更难替社会大众想。心量小是很大的过失,所以你修行不能开悟、不能证果,最大的障碍,你心量太小了,这是错误。佛告诉我们,我们本来的心量很大,经论上常说佛的心量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周是周遍,周遍恒河沙数的诸佛世界,那是我们的心量。现在我们这个心量小得可怜,两个人都不能兼容,夫妻都打架,还要闹离婚,你说你这个心量多小!

答问学佛(第2集) 1997/8  

  回向真正的目的是拓开心量。无论你修的是功德,无论修的是福德,果报我自己不享受,我将这个果报贡献给一切众生,这叫回向众生。贡献给法界,这个范围就更大了,真的心包太虚、量周沙界。回向实际,回向实际是自己希望求的就是无上菩提、明心见性,实际就是心性,我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标,求明心见性。所有一切果报都希望能利益一切众生,所以回向的用意是拓开心量,恢复自己的真心本性,是这个意思。

答问学佛(第2集) 1997/8  

  世间众生念念都是为自身的利益,所以跟社会、跟其它众生,矛盾冲突永远不能够避免。如果你把心量拓开,这问题就解决了。回向意义在此地。所以小的误会、小的冲突就统统都化解了。佛的伟大处,佛是把尽虚空、遍法界看作自己的家,家人对他有误会,他对家人没有误会,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。尽虚空、遍法界是自己,我说家,还没有说到贴切之处,尽虚空、遍法界是自己,这是跟你讲真话,千真万确一点都不假。

地藏菩萨本愿经(第49集) 1998/5 

  在中国大乘经里面常讲的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这是自性、本性,本来就是这样的。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心量,就是我们的心(心量)受到染污、受到障碍,不然的话,我们心量跟佛一样。心量跟佛一样,我们的智慧德能就跟佛一样。什么道理?佛在经上常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你心量小,你生不出菩提来,菩提是广大心量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05集)2012/2/22  

  心量小到极处,就变什么?就变成地狱。所以地狱其实很小,但是在地狱的人认为地狱很大,他自己不知道。极小的心量变现出来的,所以自私到了极处,是这么回事情。佛的心量是圆满的,含空容有,含空,心包太虚,容有,量周沙界,这叫无碍智。所以,如来知道自己,也知道别人,没有一样他不知道的

净土大经科注(第205集)2012/2/22  

  佛法自始至终就是破我执。为什么在修学过程当中教你发愿回向?回向就是把你所修所学的一切功德、福德都送给别人,自己不要了,都是为别人修的,不是为自己修的。换句话说,把自己给忘掉,这是大乘破我执绝妙的方法,就是把这个我扩大,大而化之,这小我就没有了。什么是我?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我。为一切众生着想,就是为我着想;为我着想,就要为一切众生着想,这是消业障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40集) 1984/12  

  不为自己而为一切众生,这是回向,回自向他。回自向他,我们的功德是不是都没有了呢?不是的。《地藏经》上讲,如果自己修行不回向,这个利益只能得一世,顶多得三世,如果回向,那真是百劫千生福报享受不尽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2集) 1984/12  

  回向就好比点灯,我这一盏灯点燃一切灯,一切灯统统点燃了,我这个灯还是燃的,并没有灭!并不是我这个灯火一给他,我这个灯就熄掉了,没有!只有更光明,为什么?譬如一间房间,我点一盏灯,亮了,几千盏、几万盏灯统统点燃了,更亮!把自己所修的功德扩大,扩大到无量无边尽虚空遍法界,怎么会有损失呢?不会有损失的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62集) 1984/12  

  回向就是拓开心量,回向就是无所求。我修积的一切善法,善将来一定有善果、有福报,有福报给一切众生享,回向众生、回向菩提、回向实际,只有一个愿望,愿成无上道,愿成究竟的佛果,然后才能普度一切众生,这个心是圆满的,这个心不是为自己。所以三种回向,说实在话就是菩提心的圆满,发菩提心是因,回向是得究竟真实的果报。由此可知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实现佛法,也就是说要实现佛对我们的教诲,佛教给我们,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到

早餐开示1998/8/30  

  回向是帮助你觉悟,所做的一切功德统统不要,统统把它忘掉。回向实际,实际是真如本性,真如本性一法不立,清净无为;回向菩提,菩提是觉,回向菩提是不迷;回向众生就是不染!这个福报善行是一切众生的,不是我的,把我给忘掉,这叫做回向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42集) 1984/12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