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祸福从哪里来的?自作自受,这是感应的根本原理。 「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」,自己修善,就得福;自己造恶,就得祸,与别人不相干。我们要觉悟,不再造恶业,祸就远离了!努力行善,福就现前。个人如此,家庭也如此,社会、国家、世界无不如是。
节录:
祸福从哪里来的?自作自受,自己造的,这是感应的根本原理。佛法所说的「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」,不就是这两句话吗?迷悟是能召,苦乐是所召,智跟乐是福,迷、苦是祸。我们要想祈福避祸能做得到吗?求佛菩萨、神明保佑,求佛菩萨、神明赦免我们的罪过,这都是迷信,这不合感应的原理。 『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』,自己造的,自己修善,自己回头就得福;自己造恶,不能回头那就得祸,与别人不相干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,这是真理。
太上感应篇(第5集) 1999/5/23
所以大乘经上佛常讲「佛不度众生」,佛说的老实话。众生怎么得度?众生是自己觉悟自己得度的,你自悟、自修、自度,佛陀说的真话。自悟、自修、自度,岂不是「惟人自召」吗?你堕落到三途,堕落到地狱,也不是别人干涉你的,是你自己造作恶业招来的恶报,怎么能怪人?佛菩萨虽然非常慈悲,不能给我们添一点福,也不能代我们受一些罪,免除我们一点罪,那是办不到的。
太上感应篇(第5集) 1999/5/23
佛菩萨教导我们,你今天享福,福从哪里来的;你今天受罪,罪从哪里来的,他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明白,道理给我们讲清楚,让我们觉悟,我们不再造恶业,祸就远离了!我们努力行善,福就现前,这是佛菩萨真实教诲。我们听了、我们看了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欣然接受,自求多福。个人如此,家庭也如此,社会、国家、世界无不如是,希望我们大家自己珍重。
太上感应篇(第5集) 1999/5/23
佛在大经里头讲得很好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祸福吉凶从哪里来的?心想来的。心想恶,凶灾就来了;心想善,吉福就来了。所以太上说「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」。什么召的?念头召的,你的心行召的。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我们理解有共业、有别业。无论是共业别业,最重要的,修自己。自己的别业善,共业也善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77集) 2002/10/4
观音菩萨教我们「反闻闻自性」;孟夫子教我们「反求诸己」。这里头有大道理在。我们要常常照顾自己,不要在外境上操心,在外境上操心,我们自己就错了。佛教称为内学,内就是照顾自己,就是「反闻闻自性」。心不能往外头境界上跑,心要往外境上跑,在佛法里称为外道。道是什么?道路。心性以外的那个道路,你往那里跑去了,你走错路了,你要回头,回头是岸!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77集) 2002/10/4
举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段话,这一段话说得很好,在《坛经》里面,六祖说「一切福田,不离方寸」,这一句是总说,跟此地讲的『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』是一个意思。方寸就是我们的念头,心里面起心动念就感得吉凶祸福,小的果报叫吉凶,大的就称为祸福。佛在经上说,「吉凶祸福,皆由心造」,又说罪福这两桩事情,苦乐这两种果报,都是身语意三业造作所招感的。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,如果明白这个道理,那才真正说得上自求多福;不明白这个道理,随顺自己的烦恼、妄想造作,决定招感的凶祸。
太上感应篇(第6集) 1999/5/24
佛在经上讲,如果我们的妄想、念头,随着瞋恚,随着嫉妒、邪淫,地狱的现象就会现前。地狱从哪来的,你要明了。要是随顺悭贪,贪而无厌,自己有的舍不得布施,这造的是饿鬼业,六道里面鬼道境界就现前。如果随顺愚痴,什么叫愚痴?世出世间法没有能力辨别真假,没有能力辨别邪正,没有能力辨别是非,甚至于善恶、利害都颠倒,这是愚痴,愚痴是畜生的行业。
太上感应篇(第6集) 1999/5/24
所以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。我们今天冷静观察,这个社会上广大的群众,谁没有贪瞋痴?不但有,贪瞋痴还不断的在增长,增长的速度叫人可怕!贪瞋痴这个念头、行为增长,就是三恶道快速的形成。我们不必堕六道里面的恶道,恐怕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就变成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你说这个多可怕。
太上感应篇(第6集) 1999/5/24
我们真正明白了,在哪里用功?纯净纯善。纯净纯善就是极乐世界,我们纯净纯善的心在此地,此地我们居住的也是极乐世界。但是,跟我们在一起住的这些人,共业不一样,我清净,他们不清净。极乐世界的共业相同。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去?就为这个原因,因为那个世界人都是志同道合,都是纯净纯善,在那里成就快速,在这个地方成就难,障缘很多,是这么个道理。这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了,我们真的听懂了、听明白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54集) 2012/5/30
既然一心一念是清净报土的真因,我们要把这一句抓住,努力下功夫,修自己的清净心,心净则佛土净,自然感应。一心是我们的真心,我们今天的心是散乱的状况,像光一样,四面八方散发,不是集中在一点。我们讲十方,上下,这个光的力量散了,变成什么?变成隔一张纸它都不能透过。如果这个光要是把它集中,变成激光,钢板都穿透,你看那力量多大。所以佛在经上,大小乘经里头都有,叫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。你要把心集中在一点,像激光一样,什么事都能办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55集) 2012/5/30
阿弥陀佛是自性的德号,不是外来的,跟自己自性有密切关系。什么时候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跟自性觉一相应了,这就大彻大悟,就明心见性,问题就解决了。真妙,善中之善,没有超过念阿弥陀佛这一念善。莲池大师讲得更好,这一心,全体是佛,无量觉,无量觉就是佛。又此一心,定中之定,惠能大师见性,第四句话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那就是定中之定,自性本定。即是菩萨念佛三昧,这是教下所说的;即达摩直指之禅,这是禅宗所说的。达摩禅全体是性,就是这个一心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55集) 2012/5/30
所以,念这句佛号是念自己的真心、念自己的真性,自己的真心叫阿弥陀佛。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这么一个人,他修行成佛了,他的名号就用作阿弥陀佛,我们今天念这个阿弥陀佛,跟他也相应。所以,古德有所谓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」,讲得通,讲得很圆满,自他不二。弥陀是我自性变现出来的弥陀,净土也是自性变现出的净土,跟我是一体,这个关系多密切。既然是一体,我想到极乐世界,我想亲近弥陀,哪有困难?哪里会有障碍?所以跟你说决定得生,极乐世界、阿弥陀佛是自己心现心变的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55集) 2012/5/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