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欢喜心里有最丰富的营养-第355集



  欢喜就是我们生命当中最丰富的营养,什么补药都没有欢喜心好。心地清净、心地平等、心地慈悲、心地欢喜,常常欢喜,这个人就不老了,就不会生病。每一天愁眉苦脸很容易生病,这个有理论依据。佛在经上说:「一切法唯心所变」。我们身体状况也是受心理的变化,心清净,身就清净。心里面妄念多,烦恼多,心不清净,生理就出毛病了。所以身心清净,这个人是真正的健康长寿。

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菁华(第2集) 1993/11

  人生在世,要快快乐乐的过一辈子,何必一天到晚愁眉苦脸?愁苦是病态,容易老,我们中国古人讲:「忧能使人老。」换句话说,喜悦,人就不会衰老;常生欢喜心你就不会衰老,要常生欢喜心。欢喜心从哪里生?知足常乐。所以人一定要知足,生活愈简单愈好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137集) 2001/3/28

  中国古人也曾经说过,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人欢喜的时候精神就来了,可以不要吃饭,可以不要睡觉,欢喜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初禅天以上就不需要饮食,也不需要睡眠,五欲舍掉了,五欲是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食是吃饭、吃东西,睡是睡眠,这五样东西他都没有,都舍掉,这是初禅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9集) 1998/10/10

  初禅用什么东西来养自己身体?禅悦为食。禅悦是定慧里面有一分喜悦,喜悦就是他的养分,他五欲完全不需要了。四禅天如是,我们在人间生活也如是,只要你对于这个产生兴趣生欢喜心,你就得到充分的养分。现在也有人说「能量」都可以,名词无所谓,讲的都是一桩事情,所以佛教给我们生活在欢喜之中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9集) 1998/10/10

  可是我们一天到晚忧愁,一天到晚苦恼,佛教我们欢喜,我们怎么欢喜的起来?这是真的。为什么佛那么欢喜?为什么菩萨那么欢喜?进入佛门,你第一位看到的弥勒菩萨。正规的佛教道场,它的建筑第一个天王殿,你踏进天王殿的大门,他坐在当中面对面的弥勒菩萨,一天到晚笑咪咪。他教你什么?教你常生欢喜心,把一切妄想、分别、执着统统放下就欢喜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29集) 1998/10/10

  烦恼轻,智慧长,你才得法喜,法喜充满。法喜,给诸位说,是人生命当中最殊胜的养分,身体健康。你看中国谚语常说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你要遇到快乐的事情,心情常常快乐,常常快乐是最健康的,不会生病。病苦从哪里来的?忧能使人老。你有忧虑,你有烦恼,你的身体不会健康。你要想身体健康,生活很愉快,常生欢喜心。欢喜心从哪里来?修道学佛,契入境界,真欢喜!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44集) 2005/10/10

  真正的欢喜是从心性里面流出来的,不是外面的刺激,外面的刺激不是真正欢喜。每天都有觉悟,欢喜!每天都有新的发现,他就很欢喜。像我们读经,每读一遍悟出一些新的意思,自然悟的,不是有求的,遍遍不一样,天天境界不相同,怎么不欢喜?欢喜!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37集) 1984/12

  真正学佛的人,心清净。心清净的好处太多,心清净第一个得法喜,欢喜、快乐,佛法讲的「离苦得乐」,这个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心地清净就快乐,法喜充满。儒家也讲求这个,《论语》第一句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」悦就是法喜,要把你所学的,「习」是应用在生活上,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,这里面就有法喜。法喜,对于身心是最好的滋养,健康长寿,不病不老。俗话说:忧能使人老。一个人贪瞋痴慢多,忧虑牵挂多,就衰老得快,也容易得病,为什么?身心不清净。这是我们切身的利益,你就晓得修清净心多么重要!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230集) 1984/12

  喜悦,这是我常说的,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丰富的营养,不在外面物质。要靠外头物质补品来营养,错了,那些补品里头统统都有副作用。最好的营养不靠外面,靠自己纯净纯善的心,靠自己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是无比殊胜的养分。你自己不要,要去搞外面这些东西,外面东西统统有毒,三分对你是营养,七分是有害,道理不能不懂,这些事不可以不知道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28集) 2004/1/13

  所以要养你的清净心,养你的善心,善就是十善,净就是我跟你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,你要把这个当作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,效果马上就见到;相貌变了,体质变了,相貌变得清净,清秀。人家一看到你,这个人有智慧,这个人很慈悲,这个人很善良,这个人很和蔼,不就是在相貌上就现前了,身体健康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28集) 2004/1/13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