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佛法常说: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,带不去的不要去理会,着重在带得去。带得去的是你的德行,戒定慧三学增长你的德行,这个你可以带去。 「爱心遍法界,善意满娑婆」,爱心、善意带得去,爱心、善意要扩充,要圆圆满满的落实。对人有爱心善意,对于动物植物、对于山河大地都要有爱心,都要有善意。有爱心、有善意,你就对于天地万物自然就生起尊敬的心,那就是普贤菩萨的「礼敬诸佛」。你才能做得圆满,你才能做到。
做好人是自己的本分2005/3/14
真诚的爱心能救自己,能救你的家庭,能救你的邻里乡党,能救国家民族,能救地球。要用真心,用妄心不行,妄心里头没有爱,真心里头才有。现在一般人讲爱,妄心里头的,假的,不是真的。真,永远不会变质,假的一刹那就变了,不是真的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02集) 2013/5/15
佛与法身菩萨的爱,那真的。我们有没有?有,偶尔也会亮一下光,但是亮一下就灭了,就没有了,就变质了。唯有这句佛号念到底,念个三年五载,自性真正的爱,佛家叫慈悲,念出来了。发大慈悲心,大慈悲心发出来,整个宇宙没有一样不爱,爱心遍法界,善意满娑婆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02集) 2013/5/15
性德是什么?性德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全体,如果从纲领上来讲就是圆满的戒定慧三学。诸位要记住,我讲的是圆满的戒定慧三学、究竟的戒定慧三学。世间人讲气质变了,不一样,他对于宇宙万物点点滴滴有真诚的爱心、清净的爱心、平等的爱心、具足圆满智慧的爱心,肯定是这个样子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38集) 2002/3/9
如果不是这个样子,没有入境界。入境界必定是这个样子,没有条件,没有理由,真的就是一体!花跟我一体,树跟我是一体,山河大地跟我是一体,云雾跟我是一体,日月星辰跟我是一体,确实是这个样子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38集) 2002/3/9
我们为什么不舍掉贪瞋痴?把贪瞋痴转过来就是德行,转过来就变成戒定慧。 「戒」是什么?戒就是布施,我们不再有贪心,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世间苦难众生,这是戒学的精髓,舍己为人。 「定」是得清净心。佛家的修学纲领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」。贪瞋痴是恶,我们要把它断掉,改过来,诸恶不做了。众善奉行,一切善是爱护众生、帮助众生、成就众生,这是众善奉行。善行里面最善的,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这是善中之善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99集) 2000/9/23
清净是戒,平等是定,觉就是慧,这是正慧。正慧开了之后,对待一切万物决定是大慈大悲,所以大慈大悲从哪里来?从正慧里面生的。爱心遍法界,善意满娑婆,那是大慈大悲。正行为缘,这个正行就是菩萨六度四等,他行的是什么?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83集) 2005/12/22
如果我们自己果然对于情与无情充满了真诚、清净、平等的善意与爱心,这个人在佛法里面就称之为「佛陀」、称之为「菩萨」。如果还夹杂着不善,夹杂着恶意。什么叫「恶意」?不善就是恶。佛跟我们说的标准,十善业道,离开这个基本教学,我们就不善了,就造作恶业,变现出三途苦报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51集) 2000/8/14
自性性德的第一德,性德的核心、中心点就是爱,那个爱里头没有自私,那个爱是大爱,佛家称它作慈悲。那个爱是自性的,一切万法都是自性生的,所以这个爱是遍自性,就是遍法界。爱心,是平等的爱,是无条件的爱,是真爱,不是凡人,凡人的爱心是假的,里面有分别、有执着,不是真的;换句话说,他是有条件的。真的爱没有条件,平等的,对你爱,对他也爱,对一切众生他都爱,平等的爱。这个要发扬光大,这就是菩提心的核心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89集) 2014/1/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