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通常我们所供养的是一佛两菩萨,佛代表圆满的自性;菩萨是代表从体起用,像西方三圣,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,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。慈悲一定要有智慧,才是正面的作用。
节录:
通常我们所供养的一定是一佛两菩萨,两尊菩萨。佛代表自性,自性是圆满的;菩萨是代表从体起用,起作用,像我们供西方三圣,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,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。慈悲一定要有智慧,你的慈悲才是正面的作用;慈悲要没有智慧,要感情用事,麻烦就大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4集) 2005/4/8
佛家常讲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同时也说「慈悲多祸害,方便出下流」。为什么有祸害、下流?慈悲没有智慧,祸害、下流就跟着来了。所以不能没有大势至,没有大势至,观音菩萨也会害人,这一定要懂得。大势至菩萨代表我们现在人讲理智,不是感情。慈悲是真实的爱心,爱心要有智慧、要有理性,不可以感情用事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4集) 2005/4/8
你看看这三尊像供在那个地方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一定要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,你真正做到了。那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身分?是弥陀、观音、势至融合,统统融合在我自己一个人的身上,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出来,做出来。对人对事对物,哪有迷信?
大乘无量寿经(第174集) 2005/4/8
所以慈悲喜舍要建立在定慧的基础上。这两句顺序不能颠倒,为什么先要讲止观双成定慧,然后才讲慈悲喜舍?你没有定慧的基础,那个慈悲喜舍麻烦就大了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修学的次第就知道了,我现在是先修止观要紧。我定慧没有成就,我的慈悲喜舍是有限度的;定慧成就之后,这个慈悲就变成大慈大悲,为什么?你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你有神通、有慧眼,你把这个世间一切人与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谁也骗不了你,谁也瞒不了你,这个时候才能行大慈悲、大喜舍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54集) 1984/12
智慧从哪里来?智慧是两个因缘,因缘所生法,两个因缘,体是一个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不是从外头来的。那什么样的缘,智慧才能现前?一个是善根福德,有深厚善根、有大福德的人,这种因缘自性般若会现前。另外没有这种善根福德,那就是求学、闻法。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讲经教学,是启发我们的智慧,让我们慢慢的从经教里头把事实真相明白了,明白你才肯放下,放下智慧就现前。我们本有智慧,为什么不能现前?有障碍,这个障碍是妄想分别执着,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,智慧就开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78集) 2012/6/14
大势至菩萨在无量法门里面,选择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,这个含义就深了;代表唯有真正的智慧才选择这个法门,真实的智慧、第一智慧选择真实的法门、第一法门。
无量寿经(第40集) 1992/6
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,修什么法门?就修老实念佛,就这一句佛号。 「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」,不要加任何其他法门来帮助,就是一句佛号。从初发心到成佛,成了佛之后,还用这一句佛号度化一切众生成佛。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菩萨修行之专,大势至菩萨第一,没有比他更专的了。他代表智慧,真实的智慧抉择这个法门。
无量寿经(第40集) 1992/6
我们今天学了不少,智慧为什么不能现前?我们没有把学的东西应用在实际生活上。譬如分别执着放不下,贪瞋痴慢放不下,都是以为我这个身是真的,这一切万事万物是真的。其实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多好,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一合相,你要能看到一合相,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自然就没有了,清净平等觉就现前。清净平等是福,就是慈悲,觉是智慧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78集) 2012/6/14
宗门大德所谓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念头起来不怕,要觉。觉是什么?知道它的真相,真相是一合相,一合相是万法皆空,一合相是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。我们在境界里头可以尽情享受,决定不生烦恼,没有丝毫执着的念头,没有丝毫控制的念头,没有丝毫占有的念头,你成佛了!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78集) 2012/6/14
我们今天初学,学随顺,不能像菩萨那么样的成就。我们能够处处学随顺,但是天天不离经教,天天不离念佛,行!每天念经教,你没有离开佛菩萨;每天念佛,你心里头有佛。心里头有佛,没有离开佛菩萨,凡夫学随顺,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。佛号加持你,经教是一个标准,纵然不能完全合这标准,上下差不多,所谓说八九不离十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33集) 2003/11/8
慢慢智慧开了,对于恶人做恶,不讨厌、不计较;善人行善,随缘赞叹,随力成就,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你真的能成人之美,心地怎么样?干干净净的,一尘不染。这样的随顺就是清净的,帮助你定慧的增长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33集) 2003/11/8
如果随顺里面有自己的目标,有自己的企图,有私心在里头,那个随顺就造业了。这业里头有善恶,果报不出六道轮回。真的,法门无量,任何一个法门的修学,所谓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一丝毫差错都不能有。这事情怎么防范法?总的来说,防范就是一个:没有自私自利,渗透一丝毫自私自利在里面,问题就严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33集) 2003/11/8
不能随自己的意思,要理智,要客观,不可以用自己的好恶。我喜欢这个人,我讨厌那个人,那就变成祸害,变成下流。要有真实的智慧,大公无私,念念是为他不是为我,希望他迷途知返,希望他改邪归正,希望他成就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419集) 2005/7/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