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​把情缘转变成法缘-第1169集



  法语:

  下定决心在这一生要成就,有这样的决心,那一定要觉悟,把这世间世缘要放下。凡夫最重的是情执,这是迷惑,障碍你念佛往生。难道父母亲属都不要了?如何能做到两全其美?能把情缘转变成法缘,把家亲眷属转变成法侣、同参道友,同生极乐国,那多好!

  节录:

  这一生当中遇到法门,能信能解,还真肯干,这不是这一生的事情,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你已经种了善根,你阿赖耶有善根。你没有善根,不可能遇到你会相信。如果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,够得上这个条件,这一生决定往生。还不够呢?不够就差一点,差一点有办法,你在这一生当中,如果真的相信,真能够理解,勇猛精进,把你不足的善根福德补上,我们这一生能做得到,真想补的时候很快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集) 2010/4/8

  如果懈怠懒散,那就没有法子,那你这一生没有法子补足,怎么样?还得去搞六道轮回。下一次再碰到,再继续干。像这样的事情,过去生生世世我们都不知道干了多少遍!这是事实。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,不知道干了多少遍,这一生又遇到,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又起现行,这一次明白了,决定下定决心我在这一生要成就,要下定这个决心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集) 2010/4/8

  一切法从心想生,你真有这个决心,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!有这样的决心,那你一定要觉悟,你把这世间世缘要放下,你真正要明了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这句话真实的意思是什么?不要说是我们人间这一生,六道、十法界都不是真的,都是假的,都不值得放在心上,应当放下,毫无留恋,你的障碍就没有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集) 2010/4/8

  如果有一丝毫放不下,还有牵挂,这在凡夫来讲,最重的是情执,这是迷惑。这个东西能放下,其他的就容易了。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一定要知道,那些东西叫祸害,情执不是好事情,你要看穿了之后,那叫孽缘。它障碍你,障碍你证果,障碍你开悟,障碍你念佛往生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集) 2010/4/8

  我们在这个世间,难道父母亲属都不要了,好像这与伦常有违背?是真的,如何能做到两全其美?你能把情缘转变成法缘,把家亲眷属转变成法侣、同参道友,同生极乐国,那多好!在这一生当中,是再深的情缘,死了以后要分手,还能在一起?不能。可是到西方极乐世界,那真的永远在一起。无论你到哪一道去应化,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,他需要帮忙,你就跟他一道去,去当他的助手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集) 2010/4/8

 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成佛,你看那些弟子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那是过去世当中同参道友都来了;还有在家的这些国王大臣、护法居士,全是过去的法眷属,所以帮助众生,教化众生才有那么样的顺利,要懂这个道理。我们做一个转变就成功了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集) 2010/4/8

  所以佛教给我们结法缘,用的是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,能用这种心,我们常讲的五种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用这种心跟一切众心无论结善缘或恶缘,全是法缘。真诚不虚妄,清净不染着,平等无高下,把所有一切善恶缘全都变成法缘,我们要学佛菩萨这样的本事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37集) 2001/7/17

  法缘是把佛法介绍给他,帮助他认识佛法、理解佛法、修学佛法,这叫结法缘。永远保持自己清净平等觉,这里面决定不生爱憎,这就是法缘。如果在这里面有欢喜、有讨厌,这就变成情缘,非常非常可怕!自古以来,多少在家、出家的大德跟一切众生结缘,把法缘转变成情缘,都堕落了,太多太多了!

地藏菩萨本愿经(第44集) 1998/5

  尤其是想求西方极乐世界,要把这个当作一生当中第一桩的大事。今天这个世界太苦了,富贵贫贱都苦,富有富的苦,贵有贵的苦,贫贱也有苦,没有一个人不苦,何必自己还要找苦头吃,为什么不一起放下?放下之后,身心自在,你能放下,放给他看,让对方也能放下,你不是彼此都得度?不要为这个事再去缠在一起,这是烦恼。纵然过去世有缘,希望把这个情缘转变成法缘,就好,这真正能够解决问题。

学佛答问2004/7/30

  结的缘愈多,将来你成佛、成菩萨,你回归到自性,你所收到信息的都是有缘众生。过去生中有缘,他才会接受你教诲;如果没有缘,你示现在他面前,他不相信你,他理都不理你,那你又何必来?就不会来了。所以来,一定都是接引有缘众生,道理在此地。于是,我们在没有成佛之前,也就是没有大彻大悟之前,要懂得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,这个好。因为善缘、恶缘里都有情执,果报很麻烦,纠缠不清。法缘好,法缘是什么?劝大家念佛,劝大家学佛,这个好!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03集) 2010/8/8

  大乘教里头,佛给我们讲了一个原理原则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想佛就成佛,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,那你决定成佛;你天天想观音菩萨,你就会成观音菩萨。观音菩萨不是一个人,阿弥陀佛也不是一个人,这一定要知道。观音、弥陀有无量无边身,你念他,跟他融为一体,自他不二。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里面讲,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。念这个名号是自性的德号,观音菩萨还是自性的德号,一个从果上建立的,一个从因上建立的。佛号是从果上讲的,菩萨号是从因上讲的,体都是自性,没有离开自性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集) 2010/4/8

  在这个世间一定要认真努力念佛,度化众生,我们临走,走的时候能够预知时至,站着走、坐着走,那不知道度多少众生。现在一般人、科学家都讲证据,我把证据拿给你们看,你看我念佛的成就。没走的时候健康长寿,走的时候自在,一点病都不生,说走就走了,你说这多自在。用这个方法来度化众生比什么都好。

学佛答问2004/7/30
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1319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