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经句:
暑退凉初,当愿众生:证无上法,究竟清凉。
——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
开示:
「暑退凉初。当愿众生。证无上法。究竟清凉。」暑气消退了,天气稍微凉爽一点。虽然佛陀居住的地方是热带,没有四季,但是虽是热带,每年也有最热的一个星期,也有最凉爽的一个星期。比较凉爽大概也有二十一、二度,炎热的时候可以到差不多有三十四、五度的样子。引发的大愿,『当愿众生,证无上法,究竟清凉』,这个「清凉」得到永远不会消失,究竟清凉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69集) 2006/6/12
现在摆在我们面前,《华严经》上教我们的,《华严》可以说全是智慧。究竟圆满的智慧,自性里头本来具足,不是从外来的,所以它是平等的,一切众生统统都有。只是你现在迷失了,你现在是无端生起妄想分别执着,所以不能证得。把一真法界扭曲了,变成六道三途,在这里头受罪。这些理、事、境界要清楚、要明白。 「无上法」是究竟佛果,不是十法界里面的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不能称无上,只能称为正等正觉,不能称无上。脱离十法界,回归到自性,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那是无上法,那是究竟清凉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69集) 2006/6/12
于一切法不分别、不执着,这心地就能得清凉自在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就是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知道人生是很短暂的,数十年寒暑弹指即过。我们跟人相处,跟这个社会相处,有什么过不去的?想开一点,不要那么认真,不要那么计较,自找苦吃,一弹指就过去了。所以聪明人我们要争取的西方极乐世界,永恒真常,这叫真正聪明、真正觉悟。
无量寿经(新加坡二次宣讲)(第11集) 1994/11
这个地方我们是过客,像经过的客人一样,住旅馆好坏何必计较?明天就走路了!不能把它当作家,家在西方,西方极乐世界才是老家,这个地方不是家。暂时住住,好也好,不好也好。人家对我好很好,对我不好也很好,就没事了!这心地就很清凉、很自在,日子就过得很快乐,一点烦恼都没有,欢欢喜喜。这是正确的,『心得清凉』。
无量寿经(新加坡二次宣讲)(第11集) 1994/11
如果稍稍有分别执着,你心地就不清净,清净心住清凉地。清凉地在哪里?哪个地方都清凉,问题只要你清净心现前,没有一个地方不清凉;清净心不能现前,到极乐世界也没有极乐,这是经论里说得太多了,境随心转。佛没有教别的,就是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恢复性德,明心见性。性德是最完美的,是清凉自在的,所以从清净心生出来的智慧,真实智慧。清凉大师在此地用比喻说,清凉池流出香美的水。什么意思?从你清净心流出来清净真实的智慧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86集) 2000/3/22
所以诸位总要记住,这是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勉励同修,学佛一定要把大纲领抓到。我修什么?我修觉不迷,正不邪,净不染。这一部《华严经》从头到尾,你们想一想,字字句句没有离开这个原则,都是叫我们修觉正净。觉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妄想,正知正见里头也没有分别执着妄想,清净心里亦复如是,这样你就得自在了。
华严开敷夜神章(第16集) 1986
「今极乐国中,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永离热恼」。这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,佛在经上给我们讲,但受诸乐,只有乐没有苦。极乐世界连苦的名词都听不到,哪里会有真的苦!为什么没有?苦乐是果报,烦恼习气一切不善的心行是因,极乐世界没有人有恶念,没有人造恶业,所以那个世界,所有一切苦报你都看不到,从来也没有人说过,所以永离热恼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29集) 2010/12/22
底下给我们解释「清凉」,「清净凉爽,正与热恼相反」。这是极乐世界天人他们所受的,永远是清净凉爽,非常适合人们的生活环境,最美好的生活环境,修学的环境。在经典里面,我们看到释迦如来的教诲,那个世界不在我们地球上,是另外一个星球,确确实实有这种地方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29集) 2010/12/22
我们读《华严经》「华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,这两品经文是佛教的太空物理学,跟我们讲宇宙,宇宙的源起,宇宙的活动,宇宙的状况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讲得很清楚。知道许许多多星球上都有高等生物,有比我们人更聪明的,连欲界天都比我们聪明,我们都比不上他,何况所说的高等,高等是阿罗汉以上,最高的是佛菩萨,这些人也都是修成的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29集) 2010/12/22
经上说得很好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在高等里面,佛是到巅峰。释迦佛告诉我们,每个众生本来是佛,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?迷失了自性。 《华严经》上透的信息说得好,「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」,那我们就知道,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,你就证得。放下执着就证阿罗汉,放下分别你就证菩萨,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。我们今天这三样都没有放下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非常严重,这放下就是了。这三样放不下,你就是六道凡夫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29集) 2010/12/22
所以佛教导我们修行,修行是修正行为,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,言语是口的行为,造作是身的行为,行为再多,不出身口意这三大类。错误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。修行这个意思很深、很广,修行的标准就是自性,自性就是清净心,就是我们这本书里经题后半所讲的「清净平等觉」,这是修行的标准,如何能在日常生活当中保持自己的清净心,清净就没有染污。热恼是染污,自私自利是染污,名闻利养是染污,五欲六尘是染污,贪瞋痴慢是染污,这个东西统统放下,你清净心现前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29集) 2010/12/22
热恼生热恼,清净心生智慧,不生热恼。平等心,菩萨所证得的,比清净心高一等,菩萨所证的;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那是佛所证得的,这是我们的自性,这是真正的性德。回归性德,这就圆满,这是真修行。修行不在乎你念多少经,念多少声佛号,每天磕多少大头,不在乎这些,那些是形式,真正重要的,清净平等觉,真修行。我们的心一年比一年清净,一年比一年平等,这个重要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29集) 2010/12/22
「《大智度论二十二》」,二十二卷,里面有这么一段话,「曰:人大热闷,得入清凉池中,冷然清了,无复热恼」。这是从比喻上说,一个人遇到炎热,像夏天,温度太高,四十多度以上,人受不了,能有个清凉池,到池子里面去泡泡,这就很舒服,能够解除热恼,佛用这个做比喻。 「清凉池,喻涅槃也」,涅槃就好比是清凉池。 「今往生之人,入于彼土大清凉池中,故皆心得清凉。」用这个做比喻,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,人心平等,人心觉而不迷,所以热恼的现象在极乐世界完全没有。人要是往生极乐世界就好比入清凉池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29集) 2010/12/22
暑退凉初究竟清凉-全1集
https://ww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23/cnum/DT-000/num/
DT-000-0340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