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音宣流

祖宗虽然远,逢时祭必诚-全1集(中元节)



  经句:

  祖宗虽然远,逢时祭必诚,墓门勤拜扫,好展后人情。

  ——《小学诗·明伦第二》

  开示:

  中国文化维系着三股相当重要的力量,第一就是孝道,而延续孝道的精神就是祠堂,祭祀祖宗的地方。常怀这颗感念祖宗、感念先人的这分报恩心,把孝道承传下来,这是祠堂教孝。孝道是教伦理,孔庙是教仁义、道德。所以,这个社会现在最缺伦理,最缺仁义道德,是因为宗庙的效用,宗庙所产生教化的作用,现在愈来愈微弱了。

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(第35集) 2007/3/13

 现在的小家庭根本都没有宗庙了,这分孝道的延续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。像以前大家庭几十口人、几百口人,在祖宗的灵前可能两边还写着,「祖宗虽远,祭祀不可不诚;子孙虽愚,经书不可不读」。而所有的经书最重要教导的德行核心,还是从孝道出发。

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(第35集) 2007/3/13

 祖宗虽远,守祭祀之礼,饮水思源,不能忘了祖先,不能忘本。 「礼者,报本反始,不忘其初也」。这个时候人不忘本就厚道,厚道就善良,人跟人就和睦。现在祭祀愈来愈被忽略,人没有感念祖德,只想着眼前的利益,都偏离礼教,一重利,争夺就产生。所以老子讲,「知常曰明」,知道做人的常道、天地的正道,这是明白人;「不知常,妄作凶」,不知道常道,自己所做的很多事情,都是带给自己以后的凶灾,但自己不知道。

文言文—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(第54集) 2011/2/26

 当一个人时时会感念,假如没有父母,假如没有祖宗,就没有我,他时时能够饮水思源,人心就非常厚道。孔老夫子说「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」,当我们在祭祀父母、祭祀祖宗的时候,也要尽心尽力,也做好榜样给孩子看。古代的祭祀很有味道,在古籍里面有提到,「父为大夫,子为士」,父亲当大夫,孩子只是一般的士人。葬他的时候,葬以大夫,因为他当大夫,所以葬他的时候用大夫礼,祭祀的时候用士人礼。

《弟子规》与佛法修学(第12集) 2005/3/8

 因为一个人在这一生最大的贡献,对社会最有帮助的,就是有好的下一代,他下一代只有士人的成就,所以祭祀只用士人。假如「父为士,子为大夫」,葬他的时候用士人的礼仪,但是往后祭祀用大夫的礼仪祭他,因为他替社会培养出一个大夫,这是他的功劳。所以中国人念念所有的礼仪都表法,表慎终追远的态度。我们去了解古代老祖宗所留下来的礼仪,我们内心会非常佩服、非常感动。

《弟子规》与佛法修学(第12集) 2005/3/8

  「慎终追远」就是不断的懂得知恩报恩,对父母、对祖先,当然人心就厚道。而我们再延伸开来,一个人处世,他能追远,那他富贵的时候,他都不忘记当初他失落的时候曾经给他鼓励、给他支持的那些朋友,他决定是一发达了去报他们的恩,追远。有这样心境的人,不只念祖先的恩,念一切人的恩德,他不会忘记,人心很厚道。韩信当了大将军,当初妇人送他一碗饭,他都念念不忘,所以能慎终追远的人,受人点滴之恩都怎么样?涌泉相报。慎终的人他对父母非常恭敬、念恩,以至于他这个恭敬的态度他会延伸到一切处。

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(第91集) 2012/11/17

 比方他今天使用公共的用具,他要慎终,因为后面有人还要再用,他就不会随便,他很恭敬。我们假如没有这种慎终的态度,我们使用过,东西都没有放回原处,接下来的人他就很麻烦,找不到了。一体万用,人这种恭敬的态度、谨慎的态度,他会用在一切处。包含今天慎终一个缘分,缘聚缘散,天下无不散之筵席,可是这个缘分要结束的时候,慎终的人他会想,我有没有为这个国家、为这个团体推荐人才,或培养出人才? 「有后」的观念。

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(第91集) 2012/11/17

 「先灵,祖先之灵也。凡殡殓无礼,居丧无制,安葬不速,斋祭不诚,拜扫不勤,祠庙不整,香火断续,皆轻慢也」。这是举出这几个例子。 「夫水源木本,岂敢或忘,若于此有失,吾不知其可也」。末后这一句是无尽的感叹。这些话在中国文化里面是主流、是核心。从前的中国人观念当中,见一切人都是好人,一切事都是好事。所以这个根本的观念在祭祖,爱父母,敬祖先。中国人饮水思源,我们有个根、有个本。这个根本是远古的祖先,几千年、几万年,我们这一脉从哪里来的?对这个非常重视。

太上感应篇(第179集) 2000/3/20

 像一棵树木一样,我们一个身好比是树上一片树叶,我们要寻根。这叶从哪里来的?叶是树梢生的。梢从哪里来的?从枝来的,枝里头长出来的。枝又从哪里来的?枝从干里头来的。干从本里头来的,本从根里头来的,寻根!然后才知道整棵大树是一个。所以佛在大乘经教里面告诉我们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个身。整个大树就像是法身,我们这个身是这棵大树里头的一片树叶而已,这一片树叶跟整棵大树是一体,不是二体。

太上感应篇(第179集) 2000/3/20

 我们称这个大树,在佛家里面称为法身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「一心一智慧」,佛才把根源找到。所以经上常讲:「彻法底源」,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知道人与人、人与一切众生是什么样的关系。中国人讲到爱人,佛法讲到一切众生,不是我们这一个世界,尽虚空遍法界,无量无边的世界,一切众生跟我们是同一个根,同一个本。根是什么?佛法里面讲的心。本是什么?佛法讲的识。

太上感应篇(第179集) 2000/3/20

 《华严》上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这个心跟识是根本。所以中国古礼里面,五礼第一条就是祭礼,祭祖先,爱祖先。千百年的祖先,你都那么敬爱,现前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!所以孝道从哪里建立的?孝道从祭祀上建立的。今天人不孝顺父母,祭礼失掉了,他怎么会孝顺父母?祭礼是父母做榜样,做孝顺的榜样给下一代看,意义非常非常重大。

太上感应篇(第179集) 2000/3/20

    老人自己的父母、祖父母都已经过世了,你说你孝顺,你的儿孙他没看到,他从你祭祀上看到,斋戒沐浴,祭祀先灵。它的效果,夫子说得好,「民德归厚」,效果是助长社会淳厚的风俗,这个社会才安和乐利,人民才有幸福美满的生活,这是眼前的效果。深远的利益,无尽!我们在整个佛法里面看,孝道达到究竟圆满,这个人就成佛了。

太上感应篇(第179集) 2000/3/20


祖宗虽然远,逢时祭必诚-全1集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23/cnum/DT-000/num/

DT-000-0344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