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我们这一生如果真正想求佛法,真想求佛法首先的条件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法器,这都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。譬如我们想喝一杯水,人家有,我自己先要准备一个器,可以盛水,我到那里去求他给我一杯水,他就给我了。我什么东西都没有,他那水拿到,我们用什么盛?所以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法器,然后才能接受大法。你不是法器,佛不是不慈悲,佛很慈悲想传授给你,你不能接受。
早餐开示1998/4/24
什么是法器?佛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,无漏就是法器。我们这个器皿叫有漏,你去问人家盛水,你拿个杯子,杯子底下没有底,上面给你盛,下头漏掉,有漏。无漏就是法器。漏是个比喻,比喻烦恼,你有烦恼你就没有法子接受佛法。什么人能够接受佛法?我们讲断烦恼那不容易;烦恼重的人就困难,烦恼轻的人就容易。实实在在说我们今天的修学,统统是做预备功夫,没正式的学,为什么?不是法器。
早餐开示1998/4/24
不是法器也要修,慢慢修把他修成一个法器,修成法器之后,你就会接受如来大法。那个时候你不去找佛,佛会来找你,佛变化成菩萨,像经上讲「菩萨为一切众生不请之友」,看到你能接受,菩萨就来了。你不是一个法器,菩萨不来,来了没有用,来了造业,来了还要毁谤菩萨,那造业就更重。菩萨慈悲不忍心你造重罪,不忍心你堕三途,看到你不能接受,他不来。所以菩萨来是慈悲,不来还是慈悲,真所谓是一片慈悲。
早餐开示1998/4/24
世法里面,诸位读《礼记》,《礼记》一翻开第一句话,「曲礼曰:毋不敬」。我们佛门仪规里面,大家常常念到,一切恭敬,一心顶礼。普贤十愿把礼敬列在第一条,礼敬居先。为什么?性德的流露,礼敬不是从外来的,是自性性德流露;唯有性德才能够开发自性,你才能明心见性。不诚、不敬是烦恼习气的流露,烦恼习气决定不能见性,道理就在此地;不是善知识有分别心,不是的。彼此都是一片真诚,我们作学生的真诚,老师也真诚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早餐开示1998/4/24
世出世间法都不例外,头一个条件就是诚敬,这是基本的条件。你对于老师、对于这个法门,没有真诚心、没有恭敬心,你就没法子学。我们想学这个法门,以真诚心来求法;想跟这个老师学,要用真诚心去对老师,这是基本的条件。也正是印光大师常讲「一分诚敬,得一分利益;十分诚敬,得十分利益」,没有诚敬是一分利益都得不到,真诚恭敬。
早餐开示1998/4/24
换句话说,我们自己成就大小,关键的因素决定在我们自己对尊师重道的成分,我们能有几分,就能有几分成就。这个道理要懂得,绝对不是老师要求你尊敬;老师要求学生尊敬,这个老师不是好老师。这里头有大道理,所谓是「诚于中而形于外」,唯有诚敬才能接受大法,你内心诚敬,外面一定有所表现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30集) 2000/7/12
所以老师观察学生,这个学生恭敬,对老师恭敬,对同学恭敬,对一切办事他都很认真、都很恭敬,这是个法器,这在传道里面是被选择的对象。对老师、对同学、对一般大众毫无恭敬心,做事情不认真、不负责,这不是传法对象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30集) 2000/7/12
有了这个条件,第二个条件就是听话。对法门没有疑惑,我们所修的是净宗,净宗的经论没有疑惑。对老师的教诫没有疑惑,这里面包括祖祖相传,净宗历代祖师的教诲,决定没有疑惑,真正能够依教奉行,这就是法器。
早餐开示1998/4/24
在佛门,在中国儒家、道家几千年来的传统教学,老师选择学生都是这么一个原则。选择什么样的学生?听话的学生,肯干的学生。老师教的他不听,他不肯去做,再好的老师对他也不能有任何成绩表现。所以真正善知识,他希望教的学生,真的是可遇不可求。
早餐开示1998/4/24
普贤菩萨讲供养,法供养里面第一条「如法修行供养」。这个意思就是佛怎么教,我们就怎么做,决定不违背,老老实实去奉行。持,保持不失,不是做个一天、两天就懈怠、就放逸了,不是的,永远能够保持,那哪有不成就的?这才是真正的好学生。这一个好的老师,遇到这样的学生,当作宝来看待。佛家讲「法器」,这是真正的法器,这个老师得到宝;道有传人,可以传下去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44集) 1999/4/10
古德最欣赏的两种人:一种上智,一种下愚。这两种人真正善知识得到都当作宝贝看,为什么?他是法器,他很能成就。上智之人,这一说他就通了,他没有怀疑,他就明了,他能依教奉行。下愚之人知道他自己没有智慧,知道他自己不如人,所以他也很谦虚很老实,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,他很乖肯听话,这人好学。当中一段就麻烦,自以为聪明,俗话所谓「高不成低不就」,你跟他说,他也能懂得;你叫他做,他意见很多,这样的人反而不能成就,俗话说「聪明反被聪明误」,世智辩聪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44集) 1984/12
世智辩聪,不是真智慧。为什么?他那个头脑天天在想,天天在思惟,换句话说,他所有那些聪明智慧是从心意识里头流露出来的,也就是从分别执着妄想里面生出来的,这不是佛家讲的智慧。佛家讲的智慧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,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,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那是智慧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144集) 1984/12
老实可贵!老实人听话,听了之后永远不改变,这种人是法器,很容易成就。古来的祖师大德为我们所示现的,一生依一部经,一句佛号,一生不改变,无论在家、出家,这样死心塌地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决定有成就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77集) 2004/7/28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0602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