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为明心见性而念佛,决不是求人天富贵、名闻利养。为明心见性,那就是为一切众生,为什么?一切众生都是心性所变现,所以为明心见性,就是真正为一切众生。
节录:
为明心见性而念佛,决不是求人天富贵,决不是求名闻利养。为明心见性,那就是为一切众生,为什么?一切众生是心性所现,也是心性所变,所以为明心见性,就是真正为一切众生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/24
诸佛如来,实实在在是指我们的性德,佛在经上常说,可是我们往往疏忽了,「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」。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佛法求的是什么?明心见性而已。心性就是佛,所以明心见性的人,我们就称他作成佛了。心性是一切众生共同的,佛的心性跟我的心性是一个心性,不是两个心性,所以大乘经上佛常说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」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32集) 1999
这是佛法里面的根本教诲,正是大根大本,让我们认识自己跟一切诸佛、一切众生的关系是一不是二。所以普为一切众生,我们要学的也就是这一句,我们也要学「普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」。大业用,清凉说得好,悲愿。像本经以普贤菩萨为代表,普贤菩萨发十大愿,愿愿都是为众生,确实为众生起大业用,就是以大慈大悲为一切众生示现,给一切众生做转迷为悟的好榜样,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32集) 1999
在《无量寿经》里面,我们看到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,四十八悲愿也是普为一切众生,不是为一类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其中。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、要明了,诸佛菩萨不是你信佛的他就度你,你不信佛的他就不度你,普度一切众生,没有信仰的差别,佛的慈悲、关怀、照顾是平等的;不但对人,对物亦复如是。 《华严经》上说,桌子善知识,板凳善知识,桌椅板凳你说它信佛不信佛?佛菩萨是以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恭敬心对待一切万物,物尚且如此,何况一切有情众生?这是真正觉悟,真正明白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32集) 1999
凡夫不善用心,为什么?不知不觉,好像自自然然他就心外求法,所以明心见性难;不但见性难,连我们念佛功夫成片都难,他搞错了。菩萨们聪明,他们用心是内照,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的,他是怎么用功的? 「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」,无上道是无上正等正觉,人家向内,他不向外,这就成功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36集) 2001/7/16
所以一万个人念佛,真正往生的只有二、三个,李炳南老居士说的。为什么?功夫不得力。功夫得力的人太少了。什么叫功夫?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,试问问你受不受外头境界影响?会不会被外境引诱把你贪瞋的念头引出来?见的色相自己喜欢,贪恋的心生起来了,你完了,你怎么能往生?虽念佛还起贪心,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还起瞋恚心,这个念佛不能往生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472集) 2001/11/8
什么叫功夫得力?会念的人,当眼见色起贪恋的时候,「阿弥陀佛」,把那个贪恋心打掉;当我们遇到境界不高兴的时候,不高兴的念头起来了,赶快「阿弥陀佛」,把不高兴的念头打掉。就用这句阿弥陀佛,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稍稍被境界影响,一句佛号能把它压平。真正做到这个功夫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一句阿弥陀佛摆平了。自私自利有没有?确实有,贪瞋痴慢有没有?确实有,但是它不起作用,一句佛号把它摆平了,这叫功夫成片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472集) 2001/11/8
最重要的是起心动念「阿弥陀佛」,这是不能忘记。平常在念佛堂绕佛念佛,那是在课堂上课,真正应用是在生活,在你的生活、在你的工作、在你处事待人接物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能不能用得上?如果用不上,你在念佛堂里头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那就是古人讲的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。遇到顺境贪心马上起来,遇到逆境立刻就不高兴,这不行!这个一天十万声佛号,毫无功力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472集) 2001/11/8
所以你念佛的功夫在哪里看?在生活里面看,在工作里面去看,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看,在这里头看你的功夫,就是你在念佛堂念的佛号,看你落实多少。真正有功夫的人,这个人改了,不一样了;没有功夫的人,表面的样子做得再好看,持戒念佛,好像挺精进的,一遇到事立刻就乱了。人家说你几句不好听的话,瞋恚心马上就起来,面孔马上就不高兴;赞叹几句,欢喜,好得意。 「八风吹不动」,这小小境界风动就受不了。八风吹不动是什么功夫?功夫成片,也就是一般人常讲的起码的功夫,不是挺高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472集) 2001/11/8
你的心还是被外头境界转,你怎么能往生?这些理跟事,我们要很透彻很明了,为什么?我们在修学当中就不至于误事,不至于错认,以为我每天在念佛堂念几个钟点不错了,不是这样的。要在生活、在环境里头,六根接触六尘环境里面去勘验,你有多大功力?等于这个时候是考试,你在课堂里再用功,考试不及格,你有什么用处?所以真正禁得起考验的人,我们从哪里看到?他相貌转了,体质转了,处事待人那种风度转了,你仔细从这里观察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472集) 2001/11/8
就是从初发心到成佛,用什么方法?就是用一句阿弥陀佛,这个不可思议!不要用其他的法门。后面经文讲得更清楚,他的方法是「净念相继」。他的功德,功德是佛门说的,我们一般人讲效果,效果是什么? 「自得心开」,自得心开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。可见得他的成就跟禅宗是一样,是明心见性,用什么方法明心见性?念阿弥陀佛的方法,用净念相继。
如何离苦得乐(第1集) 1990/7
净是什么?清净心,要用清净心去念这句佛号才行。相继是不间断,一句一句接着,着重在净,着重在继。我们再说得简单一点,净就是决定不怀疑,怀疑心就不清净;决定不夹杂,夹杂什么?夹杂一些妄念,有夹杂那你的念就不净。所以一定要能够真正做到不怀疑、不夹杂,这就叫净。
如何离苦得乐(第1集) 1990/7
视频版:为明心见性就是为一切众生-第1230集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1380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