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一个人一生,「人到无求品自高」,我们不要说品,人到无求则心安理得,快乐无比。还有求、还有怨,很苦恼。如果还有求、还有怨,何必学佛?学佛就是把这个东西舍掉,就是把你一些苦恼的根本舍掉了。一切随缘而不攀缘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145集) 2012/1/18
人生在世,生活需求很简单,能穿得暖,吃得饱,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,足矣!什么都好,随遇而安,一丝毫执着都没有。 「是真无求,顺道而行,故谓之无所求行」。随顺、随缘,一切都不需要去计较,什么都好,那就是随缘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91集) 2012/6/22
处处贪求的果报就是六道轮回,永远不能出六道,苦不堪言。贪求到的,来生还得还债。六道里头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它太苦了,这不能不知道。 「智者悟真」,真正有智慧的人他觉悟了,他知道事实真相。事实真相知道之后,「安心无为」,他的心是定的,他能够安于现前的状况,绝对不会为非作歹。他知道万有皆空,所以没有希求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91集) 2012/6/22
人的体能的消耗,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消耗在妄想上。消耗在正念,不管是劳心劳力都不多,在妄念上消耗最多。所以人要是心到清净,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。饮食少,生活简单,这是什么?我们不求人的本钱,你要很多,我要这点就够了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220集) 2012/3/1
住在这个世界,要把这个世界当作旅馆,这世界里头什么东西,一样东西都不是我的,包括身体都不是我的,你才真放得下!真正做到于人无争,于世无求,人到无求品自高。这才是弥陀弟子,这才是修净土的行者。我们真想到极乐世界,从现在起我就真干,我懂、知道多少我就做到多少,我天天在学,天天在加功用行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327集) 2012/5/7
念佛人是世出世间第一个大福报的人。你在这个世界上拥有千亿万的财产,亿亿万的财产,没用,死了带不去。 「阿弥陀佛」,你死了以后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,你说哪样能比?在这个世界上你做大梵天王,做摩醯首罗天王,死了还要搞轮回出不了六道。再高的地位,再高的权势,再大的财富,没用,人何必为这个去奔波,去自找苦吃?生活在这世间很简单,一般人一天三餐饭,一件衣服可以穿二、三十年,你还操什么心?盖个小茅蓬可以遮蔽风雨,多自在!那叫幸福美满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48集) 2011/1/22
幸福美满是从知足常乐这得来的。没有忧虑,没有牵挂,现在所说没有压力,身体没有压力,心情也没有压力,你生活就很快乐。生活的目的,这个很重要,我活在世间干什么。如果没有目的,很痛苦,人生没有目标,像船在大海上,究竟往哪去不知道,那个是没有快乐可言的。人要有方向,有目标。我们今天找到目标,遇到释迦牟尼佛,这找到了。我们的方向在西方,我们的目标在极乐世界,我们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02集) 2013/8/20
无忧无虑,无牵无挂,逍遥自在,老实念佛求生净土,天上人间第一等大福报。在这个世间一生于人无争,于世无求,你说你多快乐。这样的人,中国古人讲「人到无求品自高」,世间人称你为高人,高在哪里?高在无求、无争。别人争,我让他;别人求,我不求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48集) 2011/1/22
由此可知,苦乐不是别人给你的,是你自己找的,你自己要有智慧,你一生会活得非常快乐、非常幸福。无求无争就幸福、就快乐,你能跟所有众生和睦相处,能跟一切众生相亲相爱。所以该放下的一定要放下,佛教给我们没有错误的,都是教我们好,没有教我们坏的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52集) 2011/6/13
视频版:人到无求品自高-第457集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0607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