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《入佛门的兩个条件》第645集



         法语:

  学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:第一、肚量要大,要能包容。第二、能笑脸迎人,怨亲平等,万法一如,能与一切众生和合相处。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学佛,才有资格入门。

  节录:

  中国的寺院,建筑都很如法,如法就是具足表法的意思,把佛教育完全展现在大家的面前。你看我们到一个寺院,一进山门,第一个是天王殿,就把佛教全部展现在你的面前。天王殿里面雕塑的护法神像总共只有五尊,你进门,你看到的是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所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像,布袋和尚出现在五代后梁的时代。传记上记载,也不知道俗家姓什么,名叫谁,他也从来没有告诉别人,每天拿个大布袋,所以人家就称他作布袋和尚,就这么出名了。

未来道场的展望 1996/11

  往生的时候,他才说出他自己是弥勒化身,所以以后我们称他作弥勒菩萨,我们把他放在天王殿的当中,人一进山门第一个看到他。他表什么意思?肚皮大,能包容!你学佛头一个,要拓开心量,什么都能够包容。你看看佛经上讲诸佛如来,人家心量多大,「心包太虚、量周沙界」;弥勒菩萨正好代表这个意思,肚皮大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第一个要拓开心量,你没有心量你办什么事?你有什么成就?

未来道场的展望 1996/11

  第二是笑面迎人,笑面是表大慈悲,大慈悲表现在面孔。你看一进山门,佛就教你,我们怎样做人,我们怎样处世;要大慈大悲,要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这样你才能入佛门,你才是佛的学生。这是基本的,根本法,必须要懂得。

未来道场的展望 1996/11

  弥勒菩萨代表的教学是「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」。你看看,佛教的教学,就是这两句话,让你一看到这个像,就想到「我心要平等,要包容,我待人要欢喜。」用现在的术语讲,把他变成教学的教具。摆在那里干什么?就是教你不要把他当作神明来膜拜,他是时时刻刻在提醒你,学佛要「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」。

重视宗教教育 挽救社会人心 2001/4/22

  你看那个容貌一团欢喜,这个用意很深,学佛从哪里开始?从欢喜开始。看什么都欢喜,顺自己意思欢喜,不顺自己意思也欢喜,为什么?把自己的意思舍掉就行了。我们今天一般讲的主观观念,有个主观观念就麻烦,可以说许许多多人都有,这就所谓是成见。有这种观念存在,说实在话,不但真妄不能辨别,邪正不能辨别,是非不能辨别,甚至利害都不懂,还谈什么善恶?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7集)

  我们能够把成见放下,也就是我们常讲,你能够把分别执着放下,你在一切境缘当中就能常生欢喜心,你就会像诸佛菩萨一样喜眼观世间。这个世间是指六道、是指十法界,对于六道、十法界都能用喜眼去观察,何况我们现前这种生活的小环境?我们对于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还有什么过不去?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7集)

  佛门常讲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这是事实真相。我们今天的心量变得这么小,两个人都不能包容,都要对立,绝对是错误的。所以每个人的心量都是跟虚空法界一样大,甚至于还超过。量大福大,量小的人没福报。所以要能包容一切人,要能包容一切法,不要去分别,不要去计较,恢复你本来的心量,你本来的心量跟佛一样,佛的心量就是能包太虚,我们自己的心量跟佛是一样的。所以今天我们变成小心量,什么都要去斤斤计较,这错误了!斤斤计较就变成六道轮回,就变成三恶道。

念力的祕密分享(第2集) 2011/11/6

  心量要大,中国古人常讲:量大福大。量小的人哪有福?学了佛,明白事实真相,我们起心动念舍己为人,为众生造福。为哪些众生?为一家、为一个团体、为一个国家、为一个地球,太小了,你看看诸佛菩萨,他们的范围尽虚空、遍法界,我们要有这样的心量,这一生才能作得了佛,才能够得生净土;没有这个大心量不行,一定要把心量拓开。你有多大的心量,你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,你才能修多大的福报,与你的心量决定成正比例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4集) 2001/6/23

  拓开心量,首先要从容忍做起,要能包容,尤其是包容常常找我麻烦的人,嫉妒伤害的人,首先要把妖魔鬼怪包容,这才叫真功夫。我们包容他,我们教化他、感化他,帮助他破迷开悟,帮助他们回头是岸,这个心才是真心、才是佛菩萨的心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4集) 2001/6/23

  欢喜包容一切众生,这个人造五逆十恶,还毁谤正法,这是造作极重的罪业,能不能往生?善导大师告诉我们,如果他一口气还没有断,这个时候能认错、能后悔、能忏除罪障,念佛求生净土,佛还是摄受,阿弥陀佛接受,也来接引你往生。你就晓得佛的心量多大!这个人造五逆十恶、毁谤佛法,谤谁?毁谤阿弥陀佛,毁谤《无量寿经》,毁谤净宗。只要他还没断气,真正能够忏除业障,后不再造,信愿持名统统能往生。这样的心量,我们要学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212集) 2013/3/9

  佛与大菩萨、法身大士,见一切众生满面笑容,和蔼可亲,他是自性流露。凡夫欢喜,称自己意思欢喜,那是什么?那是烦恼的现象,我们一看就看出来,假的不是真的。唯独佛菩萨的欢喜,经上讲「常生欢喜心」,他那个欢喜永远不变的,与顺逆境缘不相干的,这是真乐。在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个乐,不是苦乐之乐,苦乐之乐那个乐叫坏苦。他不是苦乐之乐,他是自性性德自然流露,这是我们应当要向往的,应当要发愿求生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66集) 1999/10/16

 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生活、饮食起居都不要用妄心,都不要起心动念,都不要分别执着,随缘,什么都好,样样都欢喜。这是什么?这叫功夫,功夫在生活当中去锻鍊,在工作里锻鍊,无论干什么活都不要分别执着,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练习,怨亲平等。练的标准就是经题,清净、平等、觉,一切时一切处,不要让外境干扰我的清净心、干扰平等心,不要被境界迷惑。清净平等觉常常现前,这个人决定是上辈往生,你说这多重要,这个东西不能不学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13集) 2011/5/15

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