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不忍则乱大谋-第748集
法语:
别人毁谤、侮辱、冤枉我们,不要去计较、申冤。想到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什么都化解了。真的成就自己忍辱波罗蜜,能忍后才有定,清净心才会现前。所谓「小不忍则乱大谋」,什么大谋?天天想的是求戒定慧,结果心一乱,把戒定慧全破掉,这个损失太大太大了。
节录:
别人毁谤我、侮辱我,要修忍辱波罗蜜,不要去计较;冤枉我,也不要去申冤,没有意思。想到《金刚经》上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什么都化解了。真的成就自己忍辱波罗蜜,提升自己的忍辱波罗蜜,能忍以后才有定,你的清净心才会现前。谚语有所谓「小不忍则乱大谋」,乱什么大谋?你心一乱,定没有了,慧没有了,你说是不是大事情?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31集) 2006/3/26
天天想的是求戒定慧,结果自己把戒定慧全破掉。一发脾气,一不高兴,一使性子,戒定慧全没有了,这个损失太大太大了,不能不知道。什么都能忍受,什么都无所谓,始终保持心平气和,首先的好处是对身体健康,这有大利益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31集) 2006/3/26
我们身体每个细胞、每个器官都是一个独立的单位,物质。每个细胞都有见闻觉知,我们的头发、汗毛,每根毛发也有见闻觉知。所以我们的心善,没有一样不善,心不善就没有一样是好东西。佛法不在外,在内,所以称为内学,「五明」里头称为内明,经典称为内典,不是叫你从外学的,就是从念头上把它转变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31集) 2006/3/26
回过头来我们自己想想,我们遇到外面环境的侮辱,我们能不能忍?我们有多大的耐心?也有人说忍辱是有限度的,对!那个限度是什么?就是他成就的大小。佛菩萨的忍辱是没有限度的,所以他的成就就太伟大了,没有人能够跟他比。由此可知,世出世法的成就跟忍辱能成正比例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就欢喜学习,不能忍也得要忍。能修这个因,这是善因,善果自然在后面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1集) 2000/10/7
别人恶言恶语骂詈,在你面前称「骂」,背后骂人叫「詈」;或者是侮辱、毁谤对自己,或者是人家在我们面前,或者在背后,毁谤侮辱我们的父母、兄弟、亲属,乃至于我们的老师、同学,这种种毁谤要能忍,不生瞋恚,决定不会起报复的念头。人为的毁谤甚至于陷害,这都是很不容易做到的,我们要想成就,不忍辱不行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01集) 2000/10/7
小不忍则乱大谋,小不忍就结怨,怨结起来愈结愈深,这何必?佛既然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记住这句话,你就不会计较、不会争论,受什么样的委屈无所谓。纵然要我的命我也欢喜,为什么?给你,我到极乐世界去了。你送我往生,我感恩,我怎么会怪你?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579集) 2014/1/11
什么样的伤害,像忍辱仙人被人冤枉,凌迟处死,一点怨恨都没有,所以他提前成佛了。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,没有成佛在作菩萨的时候,修忍辱波罗蜜。由此可知,人家来骂我,侮辱我、羞辱我,找我麻烦,是不是好事?好事。为什么?在这个地方修忍辱波罗蜜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47集) 2014/5/6
过去我遇到不少同修来找我,问我忍辱怎么个修法?我教他一个方法,你们家里不是供着有佛像,天天做早晚课不是拜佛吗?你想想你这一生当中最恨的那个人,最讨厌的那个人,给他供个长生牌位在佛像旁边,你天天拜他。希望把最恨的把他慢慢变成最尊敬的,你的忍辱度就修得差不多了。
有人照我这个话去做,拜了一段时期,他来告诉我:法师不行,我看到那个人还会生气。我就告诉他,你的功夫不够,再拜,一定要拜到见到那个人的时候不生气,而且生尊敬心,你的忍辱有成就了,对你就有很大的好处,真正消除业障。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(第24集) 1996/4
冤家宜解不宜结,一定要知道,别人跟我结怨不是没有原因的,过去世大概是我得罪他了,这一世一定要化解。他恨我、他毁谤我、他陷害我、甚至他杀我,都没有怨恨心,不跟他结怨。要原谅他不要去计较,来生就变成好朋友,不会变成冤家对头,这才叫有智慧,这样才能够转业报。小不忍则乱大谋,别人对你一点不好,你马上给他颜色看,报复,人家记恨在心,这个事麻烦。
二〇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66集) 2014/6/23
大家转不过来,我一个人转过来了,一样。你一个人感觉到你的环境是幸福的、是美好的,众人感觉到这个环境是很恶劣的、是不能忍受的。统统是心念在转,你要不懂这个道理,你永远没有办法解释。这就是大乘教里头常讲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个生是什么?生起变化,这一切法变善还是变恶,都是从心想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31集) 2006/3/26
一个人心里能忍,他的心是净的,他心不乱,无论是顺境、逆境,心地是清净,心地清净就生智慧,就能够把一切境界应付得恰到好处。一不能忍,心就乱了,心一乱,意就迷失了,免不了要做错事情,事情做错后悔就来不及了!忍辱确实是培养我们宽宏大量。佛的心量是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我们要想拓开我们的胸襟,就得从忍辱里面下手,这是我们修学的最初方便,就是说要从这入门。
妙法莲华经(第35集) 19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