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庄严自己的身心就是庄严净土-第756集




  法语:

  回向偈说「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」。从哪里庄严?庄严自己的身心就是庄严净土。清净心天天增长,智慧天天增长,这是庄严自己的心。心庄严了,身就庄严了。心清净,身就清净,身体就健康长寿。将来往生,走得自在、潇洒,这就是庄严净土。

  节录:

  我们回向偈说,「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」。从哪里庄严?实际上庄严自己的身心就是庄严净土。这个心一天比一天清净,污染一天比一天减少,烦恼、忧虑、牵挂天天少了,清净心天天增长,智慧天天增长,这是庄严自己的心。心庄严了,身就庄严了。中国人常说「相随心转」,这个身是个相,相随心转;心清净,身就清净;身清净,身体就健康长寿,不生病。将来往生,走得自在,走得很潇洒,这就是庄严净土。所以庄严净土是从庄严自己的清净心,庄严自己的清净身。

无量寿经(第36集) 1992/6

  因此一个真正发心求生西方净土的人,平常在这个世间一定要做到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」。诸恶莫作从心地做起,我心里一个恶的念头都不生,这就是诸恶莫作。一个恶念不生,心真正清净。虽然没做坏事情,还有坏的念头,这心不清净,必须从根本上把恶业拔除,就是从此以后不起一个恶念。虽然做一切善事,帮助别人,做善事不要把事情挂在心上,「三轮体空」,做过就过了,不去想它,想什么?想阿弥陀佛,这个要紧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5集) 1986

  善恶都不想,就想阿弥陀佛,这叫净业,这个人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所以那边叫『无漏净业所成』。「无漏」就是没有烦恼,不迷惑、不造业,这就叫清净业成就,这是我们自己力量,每一个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有一份功德庄严极乐世界。我们用什么庄严?也就是帮助创造西方净土,我们去的人都有一份功德,那就是你的净业,你身心清净。
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5集) 1986

  「须知庄严佛净土,净字最要紧,土云何净,由心净耳,既须心净,所以庄严不能着相,若心取相,便不清净矣。」所以,穿衣不着穿衣之相,吃饭不着吃饭之相,你就是庄严佛净土。做任何工作都不着相,你在家里做家事也好,你上班在公司行号里工作,做一样的做,比别人做得更好,比别人做得更勤快,决定不着相。作而无作,行而无其所行,这就是修六度万行,要懂得怎么个修法。

金刚经讲义节要(第30集) 1995/2

  大乘法中常常说从根本修,什么是根本?心是根本。禅宗里面懂得从根本修,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当中,知道这个原理原则,我们也晓得从根本修。一切日常琐碎事情当中修清净心,这个修行说实在话比禅宗禅堂打坐高明太多了。禅堂打坐是离开一切复杂的境界修清净心,我们在日常繁琐的工作当中、人事环境当中修清净心,岂不比他高明。这些都是事实。所以你们修行到哪里修?就在家庭里面修,就在你工作里面去修,这「庄严佛净土」。

金刚经讲义节要(第30集) 1995/2

  我们今天要做的是放下分别执着,我们的心就清净了。我们讲的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」,放下分别执着就现前了;你没有能够放下分别执着,说实在的话是似懂非懂。看到好像懂了,其实不懂。为什么不懂?你没有做到。为什么做不到?你有障碍,障碍是什么?障碍是分别执着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10集) 2001/12/4

  自私自利是从分别执着来的,分别执着放下了,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没有了,想控制外头境界一切人事物这个念头没有了,占有外面境界一切人事物这个念头没有了。反过来,生什么念头?生「布施供养」,念念当中都是布施供养一切众生,布施供养一切人事物。心清净,清净是一点私心没有了,对于一切众生的供养是尽心尽力,无不是圆满功德,真正庄严佛国土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10集) 2001/12/4

  成就自己就是成就众生、就是成就佛法,怎么说?自己是佛法的形象,成就自己,自己这个形象代表佛法,总是一切时、一切处把佛法的教诲落实在自己身心之中,用自己身心表现出来。佛法在哪里?大乘在哪里?无上甚深微妙法在哪里?就在这个形象、就在这样的起心动念,这就是建立道场,这就是庄严佛剎。那个身就是道场、就是佛剎,居住的地方就是道场、就是佛剎。所以古德常讲「心清净则身清净」,身心清净,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清净,境界就清净,这叫「庄严佛国土」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10集) 2001/12/4

  我们今天真正能庄严佛净土,从事上讲,给诸位说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我们念佛、我们诵经就是真正庄严,因为诵经,譬如说我们念《华严经》,念这部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变现出华严;我们念阿弥陀佛,这个心就是阿弥陀佛,这是真正的庄严。把所有一切的念头都归到一句阿弥陀佛,归到这一句圣号,起心动念统统用这一句佛号取而代之,决定不准有第二念,我们的心就清净了,读经也是如此。

妙德圆满爱敬林神章(第8集) 1988/4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